一段如同后记的文字 ——厄尔布尔士山下的围棋故事之二十三

一段如同后记的文字

——厄尔布尔士山下的围棋故事之二十三

本公众号连续发表的《厄尔布尔士山下的围棋故事》其实摘录自《我在伊朗下围棋》这本书(华文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京东等网上书店有售——作者注)。就主要故事内容来说,已经转载完毕。但我还将继续发表一些自己的有关围棋看法的文章。希望读者喜欢并继续关注。

《我在伊朗下围棋》这本书最早只是一篇稍长的记述性文章。那是2002年,距我离开伊朗已有近10年,我还在深圳一家大型涉外国企任职,而且,又已经有很多年没有摸围棋了。也是偶然,中国《围棋报》社长兼总编王振华先生得知我有这段难得的国外围棋经历,就一再鼓励我将其写出来。他告诉我,你写出来,我就刊发。那时我在工作之余正结合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建筑工程业改革需要,悉心研究国际投资和国际工程管理,还撰写发表了不少该领域论文。那时,如无外力推动,我要一下子将心思转移出来还真不容易。说实话,当时如果没有王振华先生这句话,我还真不会写这个经历。

后来,我把文章写出来了,篇幅稍长,大约万把字吧?文章内容也比较简单,只是叙述了我在伊朗工作生活过,也认识了不少中日韩三国业余围棋高手并且还在他们举办的一个三国围棋比赛上连续夺冠等经历。但也只是写了一个大致情况,现在书里所描述的很多围棋故事当时都没有写上去。文字也比较杂乱,欠缺一些修饰和考订。但就这样,那年的《围棋报》还是分几期给连载出来了。王振华先生后来还将连载有这些围棋故事的《围棋报》合订本给我寄来了。现在还妥当地放置和保管在我深圳的家里。当时看到自己经历过的围棋故事能给《围棋报》刊登出来,心里还是很高兴了一段时间。不过,由于后来工作繁忙的缘故,渐渐地,我就把这事给忘记了。

5年后的2007年5月底,那时我已调到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工作。那个时候也是我的研究和著述正处于高产期的时候,几乎每周发表一篇学术或评论文章,以阐述自己对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问题,尤其是“三农”,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看法。后来,我把那段时间拟写的改革涉及面很广的评论性文章划为一类,给它加了一个统称,叫“改革杂谈”。但由于某种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发表的论述中国改革的这个系列文章《改革杂谈》在发表到第八篇时遇到了一些问题。我只好暂时中断手里一直正在紧张进行中的有关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工作。我被迫陷入沉默期。

在这种情况下,有朋友和同事劝我休整一段时间,什么也不要再写,更不要发表,以防出现更差结果。但我这个人难享清福,闲下来也难受。我想,谈改革的学术性评论文章不好写了,其它类别的文章总可以写吧?于是,我便将以前写就的一些记述性随笔、诗歌以及散文等拿出来,想乘此机会整理整理,也好松弛一下一段时间以来一直紧绷着思考和写作的脑筋。这时,我又看到了这篇文章,也不由得想起了当年自己在德黑兰亲身经历过的那些难以忘怀的围棋故事,以及这些故事中那些让我难以忘怀的中日韩三国的棋友们。

在伊朗工作的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的重要一步,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以前,我主要从事科技情报研究和科技管理工作并在这方面取得过一些研究成果,国际工程管理于我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可是,我就是在这种对国际经济贸易工作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仅仅在国内“恶补”了大约半年时间的国际经贸知识,就被派往伊朗这个当时可能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贸易合作伙伴的国家去了,而且,一干就是三年。

隔行如隔山。现在回想起来,我仍然为自己当初大胆选择的勇气而感到一点惊讶。可是,事实也证明我当初毅然放弃已打下很好学术基础的科技情报研究和管理工作,选择去伊朗开拓工程市场没有错。因为我在伊朗的这段工作经历不仅让自己增加了阅历,丰富了人生,树立了可以接受任何全新工作挑战的信心,也让我在此期间,享受了别样的异域生活,收获了难得的手谈友谊。本书所记录和描述的那些令人难忘的我在伊朗下围棋的故事就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切。

离开伊朗之后的二十多年里,无论在南部非洲诸国还是在香港,无论在安徽大学任教还是在深圳涉外国企任职高管,国际工程管理和经贸管理也都是我的主要专业和工作。为此,我还把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次撰写并在国内一些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篇论述国际工程管理和我国建筑业改革方面的学术论文和工作报告。现在我的这些国际工程管理类的学术论文在网络上还都能找到,而且还不少,被引用的次数也挺多,对于推动当年中国建筑业企业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这一切成果都是伊朗的这段宝贵的经历提供给我的最宝贵的礼物之一。

然而,伊朗的经历让我受益非浅的还不止这些。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收获就是加深了自己对围棋及其棋道的认识,并使得自己的棋艺达到了自己业余围棋生涯的最高峰。更为重要的是,我还通过围棋这一媒介认识和交往了许多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棋友。而有幸参加那两届在厄尔布尔士山下举办的中日韩三国围棋比赛并连续两年夺得赛事冠军,无疑是我个人围棋生涯中最值得自豪和怀念的篇章。

正是因为有幸参加了这两次国际业余围棋比赛才促使我对围棋及其哲理(棋道)进行了更多也是更为深入的探究。我相信书中的这些探究不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围棋之所以能以它无穷变化的魅力去征服世界,就是因为它本身所包含的那些围棋哲理——棋道的博大精深。职业棋手与我们这些围棋爱好者们对棋道的追求和探索,其实就是我们人类自己对生生不息的自然界(宇宙)以及对我们生活其中的这个社会的认知。探究围棋的棋道,其实也就是在探究我们自己。面对博大精深、自强不息的棋道哲理,作为一个棋手,特别是职业棋手,则更应该产生一种敬畏感。学,然后知不足也。

由此可见,这段围棋历史是值得记述下来并加以宣传的。

于是,在七年前的那段学术休眠期,我便集中精力对这篇旧作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和整理,又通过回忆增加了一些内容,故事框架也基本成型,篇幅也曾加到好几万字,题目为《发生在伊朗的围棋故事》,向一些网刊尝试投稿,没想到先后被《天益网》(即现在的《爱思想》网、《中国选举与治理》以及《光明观察》等具有学术严肃性的网刊率先以连载方式发表出来,在网络世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中国选举与治理》刊发的题目为《我在伊朗下围棋》——作者注)《光明观察》则特意将此文章分为六集作为那年的国庆特刊予以连载。许多网刊,甚至包括日本与韩国的一些网刊,也纷纷进行转载,予以报道。其中Tom.com 棋友论坛转载不到一月,多次置顶,据说点击数已过数万。

可是,网络是这样一种媒体,它能很快地将许多好文章好故事推介给读者,也能因前述的那类众所周知的原因或其它技术性问题,很快就将其屏蔽掉,使之无从检索,从而消失得无影无踪。(《中国选举与治理》、《光明观察》和Tom.com就是如此,现在已无法检索到了——作者注)不仅如此,网络版文章也有容易粗糙的通病。该文也不例外。事后我曾经检索并仔细阅读过当时发表的文本,发现里面存在不少因仓促和大意而导致的不足和缺憾。而且由于被大量转载又转载,即使你后来想修改也办不到了。但这就是历史,既然已经过去了,再在网络上修改或弥补这些错漏已经毫无价值了。网络毕竟不同于可以再版的图书啊!

后来,不断有朋友告诉我,他们很喜欢我这篇有关伊朗围棋的回忆录式的连载文章,而且说,他们的成年或还未成年的孩子及其周围的同学也都很喜欢读阅读此文。有人将该文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当小册子以便更好地阅读欣赏,也有人甚至想利用寒暑假到伊朗去旅游,去看看文章中描述的那么具有异国风情的伊朗究竟如何,还想知道位于厄尔布尔士山下的德黑兰现在是否还在举办那个中日韩三国围棋争霸赛?

这样鼓励和称赞的话听多了,我反而感到了内心的不安。我觉得,一个好故事就应该用好的文字以书籍方式加以叙述。我不能再这样贻误读者下去了。我应该按照一本好的图书的标准认真地改写或修订它,让它不再粗糙,也不再存有不必要的疏漏和遗憾以克服掉网络版文章的通病。于是,我又再次抽出时间在原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标准更高的改写和修订。

在此过程中,我还要特别感谢著名围棋记者谢锐先生。因为正是在他的慧眼辨别和极力推荐下,带领中国围棋走出困境并在这几年取得前所未有的战绩、令人尊敬的国家围棋队总教练俞斌先生得以阅读拙书稿并欣然为此书作序,推介此书,此书也因此而更具阅读的广泛性。很有意思的是,俞斌先生在他的序文中还说到,“围棋的魅力源自于其天文数字级的变化。中国古人对围棋有研究,北宋数学家沈括认为,围棋总共最多可能下出768位数的棋局来。768位数是什么概念呢?比宇宙中存在的星星数还多!有人说围棋的变化是无限的,这是艺术的夸张,围棋的变化应该是一个极其巨大的正整数。”这与本书第五章第一节《围棋与电脑》中引用英国《科学家》杂志1987年一篇文章中所说“如果围棋也按照每盘双方各走30步棋计算,其变化总数竟然会多达10的700次方”的说法是多么地相近。

北宋时沈括先生所说的围棋可下出多达768位数的棋局以及英国《科学家》杂志文章所说的围棋变化总数高达10的700次方,这是一个多大的概念呢?我在书中曾回答过这一问题:根据现在的人类对我们所生活其中的宇宙的了解,我们知道,太阳系的所有基本粒子总和是10的40次方,而银河系的全部基本粒子也不过只有10的70次方。这就是说,围棋的变化可能比人类已知宇宙的全部基本粒子还多无数倍。俞斌先生在序文中还透露,中国棋院前院长华以刚先生还说过一件鲜为人知的事情,即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想进行围棋智能化研究,但因围棋变化过于深奥,中国微软研究院无人接招、知难而退,比尔·盖茨在电脑领域挑战围棋的计划就此搁浅。

(当然,这都是过去的事儿了。众所周知的是,也就在这本书出版一年多之后,由谷歌(Google)旗下DeepMind公司戴密斯·哈萨比斯领衔的团队开发的4:1战胜李世石的AiphaGo及其连续打败60名世界顶尖围棋高手而无一败绩的升级版AIphaGo Master以及前不久打败前两者也不费吹灰之力的AIphaGo Zero横空出世了。人工智能技术的令人眼花缭乱发展的最佳试金石就是围棋。因为人工智能只有在围棋上战胜人类才标志着它有一天很可能会打败或最终取代人类——作者注)

与此同时,我也借此机会感谢曾为中伊两国经贸发展做出很大贡献的中国前驻伊朗经济商务参赞路长金先生为此书作序。路先生是一位少有的伊朗通,多年来一直担任我驻伊使馆经济商务处参赞。过去十年亦是中国和伊朗两国双边经济合作与贸易额大发展的十年,路先生为此功不可没。这次,他非常认真地审阅了本书稿,不仅为此书的修订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而且,他的文笔甚佳的序文也为此书增色不少。

在这次改写和修订中,我在记叙那些曾经发生过的围棋故事及其相关人物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对我所知道的有关伊朗历史、地理、气候、文化以及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历史和现状等进行了认真的考证,以求更加真实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在阅读这本书时也能够比较真实地感受到伊朗的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和生活状态。同时,我还在书中附上了三十余帧与内容相扣的背景照片,以增加可读性和观赏性。另外,书中所附照片中有不少是我太太的,但书中内容对其介绍却很少。这里,我补充一下相关信息:我的太太名叫孙萍,是我合肥一中时的中学同学,比我低两届,也是老三届,后在深圳一家大型国有房地产企业集团总部任资产管理经济师,现已退休多年。

与网络版文章不同的是,本书还在若干章节中着重阐述了自己对围棋界最关心的也是发展围棋事业最需要面对的若干重大问题的看法。这些问题包括:韩流,即韩国围棋的强悍本质所在,围棋与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关系,围棋与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关系,围棋的品级制度和段位制度,职业围棋与业余围棋的分野,围棋国际化的趋势与障碍以及我个人对围棋棋道的理解和领悟等。我还就时下流行的所谓暴力围棋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我力图从学术角度来分析这些问题以期得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虽然不一定都对,但也不无参考价值。所以我还是将自己的这些研究心得和体会在书中用一定篇幅写出来,以供读者参考和商榷。

我觉得本书值得一读的地方还包括我在书中阐释的自己对围棋的哲理,即棋道的理解与分析。我认为,棋道其实并不像人们原先认为的那么神秘,与有些人经常混淆的禅学和玄学并无多大关系。相反,棋道本身所包含的那些有关围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正是时下日趋商业化的围棋界需要反思的地方。

在本书最后,我还附上了9年前撰写的一篇论述围棋文献英译的文章作为外一篇。题目是《围棋文献英译中的困惑》。这是从我在国外下围棋的经历中体会并总结出来的。附在这里,也望引起各位读者的兴趣和讨论。我想,这方面的探讨对于我国作为围棋的母国向世界宣传围棋及其包含的中国传统汉(字)文化应该是有帮助的。(此文将在后续的公众号上发表,请各位继续关注——作者注)

这样一来,本书的容量和篇幅毫无疑问都已比那篇网文要大得多也长得多了。厄尔布尔士山也是伊朗首都——德黑兰这个大城市的母亲山。它每年山上的积雪孕育和目睹了德黑兰的诞生与成长。这座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也造就了伊朗高原干旱奥热的气候,并对瑰丽壮阔、繁盛久远的波斯文化的生成和流传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当然,当年发生在厄尔布尔士山下的那些围棋故事也无疑是充满魅力的。

由于这些围棋故事发生在二十多年前,自己的记忆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很有限,为此,成书后的遗憾肯定也会有。但不管自己喜欢不喜欢,这本书也暂时只能如此了。但我觉得,还是由读者来对该书评头论足吧!不管读者会就此书提出什么样的批评和意见,只要是对的,我都会虚心接受。我只希望读者能从该书中得到一些乐趣和启示。我还希望大家都能来关心我们中国的围棋,因为我们中国的围棋,无论当年和还是现在,至少在业余棋界还不是那么的差劲。

另外,由于相隔时间较久,可作为考据的资料,包括一些人物的名片在内,大多已经丢失。虽然写作时,我尽量将这些人和事记叙或描述得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并附上一些历史照片作为辅证,以减少一些缺憾,但回忆中发生记忆缺损或错位的可能性还是较大的。比如,有些人名或事件也可能记错了,或张冠李戴,或李代桃僵,或写出了什么皮毛却遗漏了什么更为重要的东西了。另外,为了使此书所叙述的那些围棋故事更具连贯性和可读性,加上本人记忆上的缺损,我将一些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但愿这些调整不会因之而害文。为此,我在这里就书中可能存在的错漏与失误预先向有关当事人表示歉意,也希望故事中的当事人在读到本书后能够通过出版社与我建立联系。

因为,我想念你们。

(0)

相关推荐

  • 《天局》

    这是青色兰香推荐的第437部作品 <天局> 作者:矫健 长度:13.4万字 适合:初中以上 短篇小说集,中国现代的聊斋故事,真真假假,神乎其神,故事讲得很棒.这些故事的组织方法都很好,讲一 ...

  • 神秘的德黑兰

    伊朗的首都德黑兰,真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单是"德黑兰"这三个字在波斯语中的意思,就神秘得不得了! 有人说,它是"山脚下"的意思:有人说,它是"暧坡&qu ...

  • 白小夕围棋故事——王积薪和他的便携式围棋

    王积薪的, 便携式围棋. 大家好,我是白夕, 又到了周六的围棋故事时间, 这一期的故事是王积薪和他的便携式围棋.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出场人物--王积薪.他是唐朝时,一个很牛逼的围棋棋手,也是一 ...

  • 【日本围棋故事】——算砂托孤(下)

    转载请先联系白夕, 否则一律按侵权处理,以每篇100元索取赔偿. 大家好我是白夕. 又到了我们每周五围棋故事时间, 今天的故事,接着上次-- 上次我们说了什么来着, 戳下方链接复习: [日本围棋故事] ...

  • 蝉联冠军——厄尔布尔士山下的围棋故事之二十

    中日韩三国伊朗围棋比赛的现场.左近为金镇宇6段,右近为作者,背景是其他三对中日韩 三国参赛棋手正在下棋.作者后边只露出头部的戴眼镜者为吴仲谋先生,与他对弈的棋手以 及最里面两对正在比赛的棋手均为日本和 ...

  • 总是纹枰能解愁——厄尔布尔士山下的围棋故事之二十

    前文说到,我在伊朗中日韩三国外交商务人员围棋赛上首次夺冠的夜里,德黑兰下起了一场大雪.不仅如此,我还几乎一夜无眠,准备那个钢铁项目的谈判方案并于第二天一早就开车去了中方代表团驻地--德黑兰独立大酒店( ...

  • 中日5段之间的对决——厄尔布尔士山下的围棋故事之十六

    在"荣升"5段后,说实话,要说一点不在乎那是假的.比赛时,每当听到日韩两国棋手们尊称我为"史5段"时,心里虽然别扭,但还是有些满足感的.不过,我的棋艺并没有因此 ...

  • 《史5段诞生记》——厄尔布尔士山下的围棋故事之十五

    国内合作方已经为这个项目付出了较大的前期成本,但其祖先与波斯人一样同为雅利安人种的德国人的出现却给这个项目增添了许多变数.前一天的谈判没有进展.从伊朗方面应付代表团的那种含糊其事的态度即可见一斑.看着 ...

  • 战胜金6段——厄尔布尔士山下的围棋故事之十三

    日本职业围棋高手与棋迷下指导棋 2017年1月摄于日本棋院  开始陆续有人到濑户家来了. 每拨子起码是2-3个人,有的带着夫人,有的则是与同伴一起来.此时,我能做的只是不停地或与新来者打招呼,或交换名 ...

  • 那些人,那些事——厄尔布尔士山下的围棋故事之十九

    俗语说,往事历历在目. 这是说,过往之事记忆犹新如同在眼前一样.我对自己在伊朗的那三年所经历的各件往事及相关的人物也都记忆犹新,只是有些人和事印象更加深刻,就像刻在了心里一样.所以,我将这叫做往事在心 ...

  • 夺冠后的杂忆——厄尔布尔士山下的围棋故事之十八

           作者夫妇在米尔达玛德大街纳夫特巷住所附近的街头 摄于1991年冬 就在我夺冠的当晚,德黑兰下雪了,夜里不但没有停止,反而越下越大了.然而到了第二天凌晨,雪停了,太阳出来.下了几乎一夜大雪 ...

  • 冠军的礼物——厄尔布尔士山下的围棋故事之十七

    冠军的礼物 二十多年前的伊朗,会说中文的伊朗人少的可怜,而会下围棋的伊朗人我更是从来也无缘碰上一位,如果有的话.因此,那年我所参加的所谓中日韩三国伊朗围棋争霸赛在举办地伊朗从头到尾既没有任何当地媒体采 ...

  • 德黑兰的雪——厄尔布尔士山下的围棋故事之十四

    作者夫妇(前.后排右二)与谭福甲先生(左二)等中国治淮委员会项目组水利工程师于德黑兰东厄尔布尔士山上约3000多米高地段合影,背后远处是美丽的冰雪覆盖着的德马万德山,山半腰白云缭绕,洁白的锥形山峰圣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