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乡村|平潭县白青乡国彩村
祠间香案多呓语,年少心火炬如光
海音清浅风携浪,惟望忠魂归安乡
今日我们邀您走进
平潭县白青乡国彩村
一同见证那些岁月难以磨蚀的英雄风采
国彩村,地处海坛北部沿海突出部,位于白青乡中部中心地段,北与岱峰村毗邻,南接东占村,西依烟台山,东临长江澳,原称北厝、北党,1948年改称“伯塘村”。为纪念烈士吴国彩,1951年,平潭县人民政府将其改名为“国彩村”。
国彩村是平潭县重点革命老区基点村之一,全村有烈士7名,“五老”100多名。国彩村践行革命精神,在新时代不断发扬优良革命传统,建设美丽家乡,曾先后获得“省级生态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级美丽乡村”等荣誉。
吴氏宗祠——革命事迹展览馆
这座始建于清光绪元年的建筑,是平潭唯一的吴氏宗祠。宗祠二楼是一处革命事迹展览馆,详细介绍了吴国彩、吴章和、吴谨忠、吴翊耀、吴翊光、吴翊虞等烈士的事迹,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当年的革命活动和斗争历程。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当局对闽中抗日武装发动大规模“清剿”,并占领了平潭县城。1949年5月5日,平潭人民游击队发起第一次解放平潭县城的战斗,进攻县城的重点是攻破中正堂,在那里驻有县自卫队、接兵连和盐缉队150多人,装备精良,是国民党军的主力军驻地。敢死队40人分成四组,分别由吴翊成、吴国彩、高扬泽、吴秉华任组长。
敢死队两次冲到大门口都被敌人火力压退下来,吴国彩心急如焚,带领战士匍匐前进,趁敌人火力稀疏的瞬间,一涌而入,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战斗中,他右臂中弹,但他忍痛杀敌,敌盐缉队队长疯狂反扑,被吴国彩一刀砍下手部,当了俘虏。当时,吴国彩右脚连中三弹,血流如注,胸部中弹,仍不下火线。
在战斗中,时任游击队中队长的吴国彩身负重伤。战争年代,医护资源严重匮乏,吴国彩坚持先救治其他战士,错过了最佳救护时机,最终因失血过多英勇牺牲。
据资料记载,这场攻打中正堂的战斗结束,共消灭县城国民党武装20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11挺,长短枪300多枝,手榴弹5000多枚,子弹5万余发。
然而,在经历了那场攻打“中正堂”的战斗后,胜利的曙光并未完全照射在国彩村,1949年6月30日,国民党第73军根据蒋介石部署侵犯平潭,游击队主力部队事先奉命转移内陆,开展敌后斗争。
国彩村女民兵哨所
平潭地处台湾海峡西岸,扼南北海上交通要冲,长期以来为海防要地。清代《平潭县志》记载:“闽在岐海之中,海定,闽元不定。闽之门户,又以平潭为要区。内而襟带浙粤,外而控制台湾。平潭定东南,半壁之海无不定矣。”
由于平潭地理位置的特殊,从而成为历代朝廷所重视的海防战略要地。自明初倭寇犯境始,至解放战争结束,四百余年来,发生在平潭及周围海域的大小战事不断。
建国初期,内忧未安,沿海的敌特和小股武装频繁来侵。作为平潭海防前线,当时的平潭民兵师在此设哨卡,展开保卫海疆运动,国彩村女民兵哨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女民兵哨所位于长江澳东北角,距台湾岛不足70海里,是一类海防民兵哨所,也是福州地区唯一一所。哨所创建于1950年1月,占地500多平方米,以女性为主要成员,这些女民兵都是从国彩村未出嫁的女孩中选出来的,年龄多在十八、九岁左右,担任观察知报、战备执勤、森林防火、海上救援等任务,直到出嫁。
红色人物简介
吴国彩,(1923年-1949年5月),男,福建省平潭人,党员。
抗日战争期间参加革命,为闽中抗日游击队战士,参加了闽中沿海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当局对闽中抗日武装发动大规模“清剿”,吴国彩随队转移福清、长乐、莆田边界山区发动群众,坚持游击斗争。
1948年受命回到平潭组建革命武装,时任平潭人民游击队中队长。
1949年5月5日,平潭人民游击队发起第一次解放平潭县城的战斗,吴国彩率领突击队在攻打“中正堂”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当时游击队中缺少医生,吴国彩坚持先救治其他战士,自己终因失血过多英勇牺牲。为纪念吴国彩烈士,平潭县人民政府将伯塘村命名为国彩村。
文字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