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江湖只有你之滚滚长江东逝水(上)
编者语:最近一直在看《明史》,大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朱氏一脉,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无论是版图疆域、经济文化、军事力量都是大汉族历代之极致。浓墨重彩的写完汉民族最后一笔。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清朝官方评价明朝为明朝是“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明朝的文学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虽无唐宋之鼎盛,却也不乏大家名流。小说有四大名著之《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诗文前期有刘基、宋濂、高启,中后期有杨慎、 薛蕙、 华察、高叔嗣。
这一时期最主要的是明后七子中诗歌成就颇高,命途多舛,才华横溢的杨慎。三国演义的卷首语就是出自他的代表作《临江仙》。
其实读过《三国》,熟悉罗贯中的人都知道,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而杨慎应该算是明朝中后期的诗人,那么我们所看到的《三国》为什么会用他的词作为主题曲?杨慎其人其诗又如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三国演义》的卷首语,《三国》成书于明初,定稿于清朝。
中间经历了整整一个大明王朝。杨慎写这首词的时候,罗贯中早就不在人世了。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三国》的版本,是由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毛纶、毛宗岗父子,仿照金圣叹批评《水浒传》,假托得古本《三国》,对罗贯中原著进行删改,并在章回之间夹写批语,题为“圣叹外书”、“声山别集”,又伪作金圣叹序冠于卷首,名为第一才子书。
此即120回本,它取代旧本(240则)广为流行。
在情节上,毛氏父子对原书改动很大,增加、删削改动了一些原书中不拥“汉”兴“刘”的内容,使得故事情节性更强,忠君爱国的思想更为浓厚。
同时又增加了三国时期多篇名文,如前后出师表、铜雀台赋、讨曹操檄等。
又增加了后人多首诗词评判,为全书增色不少。
杨慎此词即为此毛氏父子所加。
杨慎一代著作大家,他的著述之富,在整个中国文学史、学术史上也极为罕见。
据传他生平著作约有四百余种,几百年来虽散佚不少,存留下来的依然十分可观。
经当代杨慎研究专家王文才考订,现存确凿无疑的杨慎著作还有两百二十多种。然杨慎虽然著作等身,人生却很是不幸。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
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其父为内阁首辅),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1511年(正德六年),杨慎获殿试第一。
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就是后世颇有争议的嘉靖帝),杨升庵被发配到云南充军。他戴着枷锁,被军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时。
正好,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杨升庵感慨万千,于是请军士找来纸笔,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千百年来,长江”已经成为文人墨客走向成功或者失败的见证,悠悠江水,也见证了无数英雄消逝在历史的长河。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
无数的仁人志士,英雄骚客,也不过是这滔滔大江中翻飞的几多浪花而已。
是与非,成与败。甚至那些妄想子孙帝王万事之业者。无不成为史官笔下的阳谋与阴谋,杀戮与明争暗斗。那些渴望永恒的人都成了权利和金钱的奴隶,以及后学者茶余饭后的谈资。只有这大好河山,巍巍青山,悠悠江水,亘古不变。
有人冷眼看穿了名和利只不过是当权者驱使奴役的伎俩于是——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小者隐于野,独善其身;似闲云野鹤自由自在的樵夫,如孤舟蓑笠略显神秘的独钓者。中者隐于市;明哲保身,秉持中庸之道以全家保族。大者隐于朝,大智大愚,处之淡然以全身全家全社会。
真正的桃花源,不在别处,而在自己的心里。如果你的心不静,即使躲到天涯海角,也依然心浮气躁。与其千辛万苦求诸于外,不如回过头来反观自己的心灵。
只有和自己和谐相处,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心无所系,随遇而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宁静。
但是——依然有人凭一腔热血,秉持人生在世,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虽宦海沉浮,仍刻苦学习,勤于著述,坚持“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勉励后人,这个人就是杨慎。
少年成名
公元1488年,在天府之国四川新都,一位在大明文坛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坛都有一席之地的杨慎出生了。
在大明王朝,他像唐朝的李白、杜甫;宋朝的欧阳修、苏轼;是集大成与一身大文豪,被后世称为明三大才子之首。同时也是名副其实的大明“官二代”。祖父杨春,进士出身,虽不是大明高官,却也是学富五车,饱读诗书。父亲杨廷和,是真正的大明高官,四朝元老,正德年间内阁首辅。叔叔杨瑞红是兵部侍郎。这样一位根正苗红的官二代,仕途坎坷,宦海沉浮,却是令人咋舌。
可能是家人的影响,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天资聪慧,好学上进。七岁研读唐人绝句,十一岁就学习写近体诗绝句、律诗。十二岁就能模仿古人文风拟作《吊古战场文》,其中“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青苔之骨。”(漂亮的女子如若身在青楼也就变得低贱了,江河阴暗处的苔藓在太阳照射之下也会干枯消散。寓意就是,君子当审时度势,洁身自好,适应环境,厚积薄发。)被当时誉为奇句,广为传颂。
当时写完《吊古战场文》,他的叔叔兵部侍郎杨瑞红都不敢相信,据说抽了自己几个嘴巴子,让这位小侄子改写贾谊的《过秦论》,杨慎写完,杨瑞红拿去让父亲杨春观看,杨春当时激动地大喊,杨家出才子,堪比贾太傅。贾谊是汉初三大文赋家,司马迁对其评价极高,因贾谊《吊屈原赋》在《史记》中将贾谊和屈原的传记写在一起为《贾生屈原列传》。
贾谊这位西汉才调无论大才子一生坎坷,仕途郁郁寡欢而不得志。汉文帝给了他莫高的荣誉,也给了他无尽的憋屈。流放弃之不用,你有才华又能怎样?最终落了个“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须哀伤付一生。”心系苍生,心忧君王却愁苦抑郁,英年早逝。
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似乎是一种宿命。1700多年后的杨慎却和祖父少时夸奖的贾谊一般,一生悲苦。较之贾谊,更甚。
崭露头角
公元1503年,15岁的杨慎陪同父亲守制(守制就是守孝,遵行居丧的制度)于新都,二十天就一字不漏的背下《易经》。
在新都的几年中,他遍览群书,学问大进,心无旁骛一心读书。为他后来科举考试金榜题名进入仕途打下坚实的基础。
守制回京路上,写了不少诗文,大多已经散佚,无从考证。我遍查资料,终不能一睹其早期诗作。
公元1508年,明正德三年,帝都北京,又是一年国考(科考)时。
此时,这位来自新都(今成都)的21岁小伙踌躇满志地走进了考场,他轻轻松松地答完了试卷,然后胸有成竹地离开了考场。
他有理由相信,自己的答卷十分完美。果然,当时的文坛泰斗、主考官王鏊和梁储评卷之后,对这位考生的文章大加赞赏,毫不犹豫地把它评为了第一名。
可是,这时候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不可思议地发生了。因为这些主考官们太喜爱这篇文章了,他们反复拜读,争相传阅。在传阅过程中,蜡烛滴下的烛花碰巧滴落在了卷面上,于是试卷被烧毁。就这样,本来应该为新科状元,却因为这个奇葩的突发事件,名落孙山。既然命中如此,那就等三年后再考吧。
三年后,第二次参加国考。这次没有发生什么意外,24岁的他再次考取了第一名。彼时的读卷官李东阳、刘忠、杨一清试卷“海涵地付,大放厥词”。
接下来杨慎便开始了施展抱负,大展宏图的时候了。
公元1512年,24岁的新科状元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相当于中央书记处书记一职,有点类似,就是皇帝的文秘。)从此伴君左右,正式登上了大明朝的政治舞台。
因为从事是掌史,讲经,记录皇帝言行的工作,加上是皇帝身边的人,因此结交了当时文坛好多大家,像当时的大学士李东阳、杨一清、翰林院总裁蒋冕等。
最重要的是,他还忙里偷闲,利用工作之余进入皇家秘阁(国家档案馆、国家图书馆),从而得以开阔视野、博览群书。甚至会利用职务的方面,去一些名流大家的府邸观看人家的藏书。
几年下来,杨慎的仕途之路越走越顺畅,文学创作也是佳作频现,声名鹊起。
可是——人的命运往往会出现逆转,就像你真的无法预知明天会发生什么一样!正当一颗政治新星冉冉升起之时,一起惊天突发事件彻底改变了其一生的命运。一场丝毫不亚于明初“蓝胡案”的另一场政治风波却悄然发生。
欧阳峰,笔名欧阳子,晨晖。陈仓区作家协会会员,路遥联谊会宝鸡联络处负责人,秦渭文苑发起人之一。从事高中语文教育十余载,无什么大成就,要说有就是天南海北都有我的弟子;忙里偷闲读读书,不多不少,不稂不莠,算有点见识;爱好文学,笔耕不辍,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只为缅怀祭奠过往的岁月罢了!作品收录在《挥戈止尘》、《当代校园精品文库》,在《东方诗韵》《诗意人生》及多家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秦渭文苑--你的江湖只有你”等多家自媒体发表多篇文章。
秦渭文苑
END
2、本平台对所采用稿件保留修改权(若不同意请注明),文责自负。信件标题为“作者+体裁+题目+字数”;作品内容粘贴在“信件书写区”,整篇文档和个人照片以附件形式发送到指定邮箱。文后附上详细通联(邮编、地址、电话、微信、作者简介等)。在其它网络平台已刊发作品勿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