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艺术品质押融资,收藏家最快的暴富途径
二、海内外的艺术品质押
大通银行获得了一笔4500万美元的贷款。借款人在申请办理艺术品质押贷款时,首先需要向贷款人提交艺术品质押物的原始资料。贷款人则会对借款人的商业信誉、信用记录和整体财务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然后,贷款人会委托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对质押物进行真伪鉴定和价格评估,相关评估费用一般由借款人承担。
艺术品质押贷款额度通常为25万美元至1亿美元,贷款期限从几个月到5年不等,贷款利率通常在同业拆借利率的基础上上浮2~5个百分点。尽管假如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款,艺术品质押物清算的交易费用不菲,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借款人的放款热情。
早在2012年,根据独立艺术品投资顾问公司的估算,美国艺术品融资市场规模就已超过了70 亿美元,并且仍在不断增长。这意味着,在制度安排完善, 流程管理严格的情况下,艺术品质押贷款风险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三、艺术品抵押难题能否解决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质押贷款有一定的时效性,其估值要与套现渠道以及套现价格实现对接,才能有效覆盖银行贷款风险。而鉴定难、估价难和变现难等问题能否真正有效地通过证券化获得解决,也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摸索。
另外,国内艺术品领域信用度偏低也是该模式需要面临的难题之一,更不用说目前尚在起步阶段的艺术品仓储、保险等“相关配套”。此前连“功甫帖”这样的大事件都备受争议,可见想要让艺术品质押这一证券化新模式真正运转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仍然“任重道远”。
艺术品抵押贷款以往主要通过典当行、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来放贷。就拿典当行来说,他们乐于接受艺术品抵押借贷,手续也比较简单, 可是借贷的额度非常有限。
而在国外,古玩艺术品抵押比较成熟,美国银行业很早就开办了“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据悉,国外的古玩艺术品在进入流通领域之后就会被全程跟踪记录,从哪个商店流出、价格多少、何时通过拍卖交易、买受人信息等,都可以通过完备的数据库查到,而且任何个人若要投资某项古玩艺术品,都可通过此种途径查询到最全面的信息。
四、鉴定、评估、仓储、变现成问题
目前艺术品质押最大的问题就是鉴定和估值,正因为存在问题,国内理论上的保险市场与实际的业务规模存在巨大反差。目前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体量高达3000多亿元,按照保险系统的理论来计算,整个艺术品保险市场的理论总保费应该可以超过10亿元,然而实际的业务发生总量还不到这个数字的5%。不管是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范围,还是针对每项艺术品提供的保险金额,都与收藏者的希望存在巨大差距。
国内保险公司对艺术品的评估包括价值评估和风险评估两部分。对于前者来说,艺术品保险是比较特殊的财产保险,一般是投保人与承保公司双方通过定值的方式进行投保。在估值方面,国内的做法主要是以公立博物馆或双方认可的其他第三方机构出具的鉴定和评估报告作为参考。
至于风险评估,又包括损失保险评估和运输风险评估两方面,其评估方式与普通财产风险评估的维度大同小异。目前,这两项评估都存在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对艺术品价值的确定。这也是当前国内整个艺术品金融领域面临的共同难题。
对存量艺术品的鉴别和估值确实很难,除此以外,质押艺术品的保管也是不小的难题。目前部分银行虽然自建了专业的仓储中心,但是建设和维护的成本非常高,是否所有银行都要这样做,有没有必要推进第三方机构托管?值得去思考。
五、建立融资系统性机制
推进银行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的直接原因,是艺术品市场存在的大量现实和潜在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融资需求。近年来国内艺术品市场需求急增、交易活跃,占文化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大量资金从楼市、股市流入其中。
相比其他产业,文化产业获得金融支持通常不易。作为资金供应主体的银行,目前并没有大规模给艺术品市场提供信用。最关键的还是业务的系统性机制未能建立起来,针对艺术品质押的银行的风控机制构建的探索不足,风险管理未能形成闭环,这是整体的情况。
艺术品融资要加速发展,必须首先攻破评估难题。国内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在艺术品市场方面建立一个完善、全面和科学的体系。首先要一个强大而完善的艺术品市场基础数据库,西方所有重要的艺术品的交易、流通和收藏都可以在他们的基础数据库里边找到详细信息,其次就要有专业的人员和第三方机构,借助专业的数据库来为有需要的组织和个人提供权威的评估报告,减少业内的争议。
我们尊重原创!
德视宝所推送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