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底质,败也底质,池塘底质恶化的成因以及底质不良的处理办法
第一线实践养鱼深知水产养殖从业不易
"水花鱼"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
池塘底质是水体的“能量库”,又是“污染源”,以及“病菌的温床”,养鱼人都知道"养鱼先养水"这句话,但"养水先养底”可就不一定有多少人知道了,这句话道出了池塘底质在水产养殖中的关键性作用,底质好,水质自然好;水质好,底质却并不一定好。水体是鱼虾生长、生存和生活的环境,然而池塘底质与水的相互作用能够强烈地影响水质,因此要想养好水,就必须从池塘底质改良着手,必须充分重视池塘底质的管理。要使池塘养殖得以可持续发展,合理保护池塘水土资源,就必须改良与修复恶化的池塘底质。
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质,水质的好坏是底质的表现形式,通常人们是通过水质的变化才知道底质的变化,改善底质是改善水质的基础。病原通过塘底的有机污染生长繁殖,再通过水体扩散传播,因此"养水先养底"才是真正的“养鱼先养水"。
一、池底恶化的妨害
池塘底质恶化一般表现为底泥发黑,水体发臭。在现实中,很多鱼塘的鱼病久治不愈或者水质很差但也始终调节不好,可能问题就出在"底质"上,因为有些鱼塘多年甚至十余年没清过塘,或者鱼类放养没有搭配底层鱼(如鲤、鲫鱼)和滤食性鱼类(如鲢、鳙鱼),种种原因是有迹可寻的,但也并不特别引人注意。
鱼类若长期生长在缺氧或底质不良的环境下,其活动能力会明显下降并严重影响生长。底质中的有机质在水温升高后会大量分解,消耗水中大量的溶氧,还会产生各种有毒有害物质,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导致缺氧泛塘,甚至死亡。定期使用水质调节剂(比如生石灰)和"底改"物质,增加底层溶氧,即能达到水质清爽,底质清洁,溶氧充足,促进鱼类正常生长发育。
二、池底恶化的原因
底质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机物的不断积累,底质的恶化产生的硫化氢、氨气等有毒气体在水体中易引起水质恶化。同时大量过多的有机质为底泥中耐病原菌提供营养,病原菌借机大量繁殖,容易加剧鱼类的发病概率和程度。
1、清塘不彻底,包括清塘使用药物不当、晒塘或冻塘时间不充分等。
2、投饵多余且浪费的饲料、未被浮游植物利用完的肥料、残余的动植物尸体、鱼类粪便、水草和青苔腐烂等原因引起池塘底部有机质积累过多,都积聚在底部形成厚厚的有机污染物质。底部“氧债”加剧,这些有机质在底部被厌氧菌大量繁殖并分解产生有毒害物质,引起底部发臭,对于养殖动物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3、大量频繁的加注、换水(特别浑泥水和暴雨冲刷泥水进塘)、多次大量使用化肥等引起底泥加厚,底部板结,池塘保肥功效减弱,易引发浑水、难肥等水质问题。
4、养殖水深与增氧能力脱节,养殖水体过深,水体增氧量不够达不到要求,引起水体底部溶氧长期不足,底部腐败发臭。增氧机安装位置不当,增氧机安装未能与池壁形成角度,导致大量脏东西被带到池边角落形成死角,时间久了也容易底层发臭。
5、淤泥过多且肥沃、加上长期不清塘、或者清塘不彻底、没有暴晒或冷冻池底等也是引起底部出问题的原因。
6、放养密度高,投饵量大,相应的残饵和粪便也多。可能会使池塘逐步失去生态平衡,塘底的自净功能丧失殆尽,底质日益恶化。
7、经常使用聚合物类产品调水改底,有机物被吸附、沉淀到底,用了以后多絮凝或吸附水中不良物质(如蓝藻)沉积到塘底,形成“聚毒层”,底泥变酸,发酵变臭,表面上是水好了,实际上可能"底"又坏了,因此,聚合物类产品应该用但尽量少用。
三 、判断池底是否恶化的方法
(1)用竹竿、器具等取底泥观察,若底泥发黑、发臭证明底质腐败严重。
(2)开动增氧机时,闻到臭味,产生的泡沫不易散开或泡沫发黄、发黑、不易消失等表明底部恶化严重。
(3)出现从底部向水面冒气泡、水面有大量泡沫,或有“烟雾”上升,表明底部恶化。
(4)水变得浓稠,感觉流动性差,严重的下风口有硫化氢(臭鸡蛋)气味等。
(5)水体pH值早晚变化不大或者基本无变化。
(6)如果池塘安装有涌浪机,开机后在池塘的下风口闻到腥臭味的话,肯定是存在池塘底质恶化。
(7)如果在养鱼的过程中,混养塘养了几种品种的鱼,但只有底层鱼发病或者死亡,这个时候也要高度怀疑池塘底质恶化的问题。
四、改良底质的主要措施
1、彻底清塘。
彻底清塘消毒、干底暴晒(夏天)或冷冻(冬天)。每年或最多三年可以将池塘过多的淤泥(残饵)清除。另外,池塘将水抽干让光照暴晒(热天)干裂,使土壤松动挥发出有害物质,冬天则利用冷冻冰雪冻池,同时再用药物(生石灰最好)彻底消毒杀死病原体、寄生虫、野杂草等。
淤泥过多的可以利用清淤泵清淤。如果觉得翻晒池底比较费时费力,不经济,还可以利用机泵冲洗塘底,将含有很多有机质的泥浆水抽出池塘,进行集中处理。另外,也可利用挖掘机清淤。把池塘底部的淤泥挖掘出来,同时清整池塘底部和池坎。
2、生石灰。
使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干塘)和水体泼洒(塘有鱼时)进行水质调节,可以疏松透气底泥,改变池底酸性环境,减少病原菌的滋生。也可以选用氧化类的化学底改产品,氧化分解底部有害物质。在养殖过程中,使用生石灰水消毒不但对鱼病防治有益,并且还能重塑水体生态系统。
3、微生物方法。
彻底解决池塘底质问题还需用生物的方法,恢复池底生态平衡。但要根据池塘底质情况,因塘而宜、因药而宜、灵活而定,补充池底益生菌、彻底分解底部有机质、竞争性减少病原菌数量等。
4、提高饲料利用率。
恰当减少饲料和青草投喂、施肥不浪费等,从源头上解决排泄物对底质和水质的污染,及时捞出过多或死亡的水草、青苔等以防腐烂变质。
5、底排污。
水源较好的情况下,想办法排放底层水(底排污),排去池底污物,引进新水源。
6、底质改良剂。
常用的底质改良剂有化学类(强氧化型,表面活性剂等)、微生物分解型和吸附型三种。
化学类底质改良剂,以硫代硫酸钠、聚合氯化铝、硫酸铝、明矾等絮凝剂为代表,还有比如过硫酸氢钾之类和卤素类、碱性金属盐类等氧化剂以及化学颗粒增氧剂、表面活性剂等。它们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打通池塘底部表层的类胶质层,促进底泥与水体中间的物质交换,提高池塘底部的溶氧,利用自身强的氧化能力将底部的有机物以及将一些还原性的中间产物直接氧化等途径,能够有效地在处理底质的问题。
微生物分解型,目前市面很多生物底改,主要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部分沸石粉作为活菌载体,有时还会添加腐殖酸钠、微量元素等。在使用时,由于底部恶化之后形成的厌氧环境以及底部有害菌已经形成优势菌群,影响了微生物的快速繁殖和作用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它们的使用效果,可以和化学增氧剂一起使用或者同时开机增氧,效果会更好。
吸附型底质改良剂,如沸石粉、麦饭石、活性炭等,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将水体中以及池塘底部的有机物及有害物质吸附在自己身上,然后聚集在池塘底部,未能改变有机物及厌氧分解的中间产物的化学形态。
7、机械改良底质。
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机械的作用将沉淀在池塘底部的厌氧层有机物搅动,让他们再次悬浮到溶氧丰富的水层中,这样就可以在分解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溶解氧,更彻底的分解。
(涌浪机)
具有改良底质能力的机械,要求既能够有效打破水体分层,促进上下层水体对流,让上层盈余的溶氧输送到池塘底部,维持池塘底质表层的好氧表面。也能够搅动池底,将池塘底部沉积的有机物再次悬浮,让好氧表层以下的有机物能够悬浮到溶氧丰富的水体中氧化分解。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有机物的沉积和厌氧层的发展,避免因天气剧烈变化导致翻塘事故的发生。
(微空曝气机)
底质改良机械选择的主要指标一是提水和搅动水体的深度,二是搅水的范围。目前在养殖过程中,具有底质改良能力的有微空曝气增氧机,涌浪机等。
8、水生生物改良底质
水生动物改良底质,就是在池塘里套养一些底层活动、能够搅动底泥的鱼类,大多数品种是底层鱼类,比如鲤、鲫鱼等。利用底层鱼在池底的活动,把底泥搅起来,让池塘底部的有机物悬浮到水中,与水体中的氧充分接触分解。同时,对于底质的松动有助于水体中的溶氧向底泥中的扩散,促进底部有机物的分解。
成也底质,败也底质,底质在养殖中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底质恶化的根本原因在有机物的不断积累,我们可以通过养殖清塘间隙的干池晒塘,养殖期间选择合理的底质改良剂和底质改良机械的方法来维护底质的健康。在养殖的过程中,只有在深刻理解底质管理的原理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底质管理方法,才能确保养殖的顺利进行。
另请参阅:
底质和水质的好坏是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池塘底层溶氧的作用与底层增氧的方法
池底发热,不容忽视的底层厌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