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他们才是最应该追捧的偶像
今年,我们经历了一个难熬的春天。
对于武汉来说,更是如此。
武汉的这个春天,应该被每一个中国人记得。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人间世》纪录片摄制组走进了疫情中的武汉。
摄制组在疫情最严重的武汉蹲点拍摄了28天,累计拍摄素材3万多分钟,只为了记录、展现在灾难面前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真实而鲜活的故事。
所以,我很难对这部纪录片视而不见。
就是这部《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
有一个地方叫红区。
红区指的是传染病的污染区,这里接收的都是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
红区内外是两个世界,红区外静得可怕,红区内动魄惊心。
上海第六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陈澍说:
“这边心跳停了在抢救,那边又在叫着第二个病人心跳停了,第三个病人心跳又停了”。
这就是红区的常态。
在进入红区之前,所有人都要一一穿好手术服、护目镜、N95口罩、外科口罩、隔离服、鞋套、手套、面屏,做好全副武装。
除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密闭的防护服里面造成的闷热,缺氧也是他们面临的难题。
防护服紧缺,医护人员们为了节约,往往一件防护服硬撑着连穿十几个小时。
热得不行了,就把手放在冰块上降温。
一天下来,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湿透的。
护士傅晶晶穿好防护服之后身体不舒服呕吐,不得已脱下防护服之后一直在哭。
因为她觉得自己浪费了一套防护服,对不起大家。
在红区,医护人员每天都在从死神手里抢人。
81岁的12床的病人,新冠肺炎已经好转,但糖尿病却让他的整个右腿迅速坏疽。
腿已经全部坏死了,如果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只有截肢,减少毒素的吸收。
可是隔离病房不具备手术条件,患者又根本等不到疫情结束再动手术。
想要出隔离病房需要先拔掉病人身上的呼吸机,可他的身体离不开救命的呼吸机,治疗陷入了一个死局。
照顾了12床半个多月的护士卢文文,听到这个消息,只能无力的靠在墙上。
可是医生们并没有放弃。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付出百分努力。
陈澍决定让12床在呼吸机插管的状况下,在三级防护的状态下,转运到四十公里之外的同济医院中法院区。
这对于每位医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路途颠簸,血压,血氧,心率任何一点变化,都可能是快速并致命的。
这50分钟的车程,不可以有任何意外。
万幸的是,一路平稳,他们顺利抵达同济医院中法院区。
上海和武汉的医生,一起在夕阳下推着12床的爷爷往前走。
成功转移12床之后,医生们在医院外的樱花树下合了张影。
蓝色衣服的是上海医生,白色衣服的是武汉医生,他们不知道对方的姓名,没见过对方的样子,但却为了同一个生命努力着。
12床做手术的时候,主刀医生马昕的汗湿透了3层防护服。
因为N95和医用外科口罩之间积了太多汗,喘不过气的马昕只好出来换了一套防护服。
站着大口喘了几口气之后,马昕再次走进手术室继续这台手术。
3个小时的手术做完,12床脱离危险,所有医护人员的衣服全部湿透。
所有的生命都是奇迹。
30床的饶才强,3月8号还插着管,做着血液净化,生命垂危。
镜头一转,10天后,他马上就要出院了。
饶才强说,他这次在医院里的费用已经超过了30万,他说不是国家,他要不吃不喝10年才能还清。
“有时能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这句话在这次疫情中显得尤为深刻。
一些老人家,很多都有心理问题。
他们觉得自己给家里添麻烦了。
2床的奶奶,不配合,拒绝吃饭,拒绝一切治疗。
护士想尽办法打通了奶奶家里人的电话。
挂掉电话之后,奶奶说了一句:“(我)对不起你们”。
一对一老夫妻和他们的儿子都感染了新冠肺炎。
爷爷病情严重,奶奶写了1000多字给他打气。
护士把信读给爷爷听,还没读完就开始缺氧。
她停下,缓一会儿,再继续读。
值得吗?
她觉得,只要能给病人希望,就是值得。
《人间世》纪录片团队记录故事,也记录残章。
记录重生的欢畅,也记录死亡。
护士徐东亚说,有位经常会安慰同病房焦躁的奶奶去世了,但她锁在柜子里的手机却仍然响个不停。
家属焦急地一直不停打过来,可是没人敢去接这个电话。
还有一位病人,护士在整理他的遗物的时候发现,他的孩子给他发来了一条信息:
“爸,你要把微信一直开着啊”。
还有一位患者特别孤单。
家里人都得了新冠,入院前家里除了他就只有一个三岁的女儿。
他去世之后,女儿只能交给亲戚来养。
护士一边哽咽一边说:“他才只有39岁啊”。
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眼泪是不值钱的。
因为真实,因为感动,因为纯粹。
因为命运的无常,因为所有没能等到这个春天的人们,更因为在这次疫情中无私奉献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