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探讨叶天士肝系病证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
广州中医药大学 | 李秀兰
目的: 通过统计、分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肝系病证的处方用药特色,初步探索叶氏治疗肝系病证的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丰富中医中药治疗肝系病证的理论和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以1999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叶天士医学全书》中的《临证指南医案》为蓝本,而该医案以清道光二十四年(1849年)经锄堂朱墨刻本为底本,以清光绪十年(1889年)古吴扫叶山房刻本为主校本,以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成都培元堂刻本及上海科技出版社1959年铅印本为参校本。选取其中独立成篇的肝系病证医案作为研究对象(具体为:卷一的中风、肝风、眩晕、头风;卷三的木乘土;卷四的积聚、疸;卷五的郁、肝火;卷七的疝、胁痛、目,共计12篇),将其医案中的药物(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七版《中药学》教材为标准规范药物名称)输入SPSS17.0进行频数分析,标明药物的性味归经,筛选、归纳出叶氏治疗肝系病证的常用药物。
成果: 所选的12篇肝系病证中,共收录286则医案,计353首方、209味药、2499频次,每方药物最少者仅1味药,最多16味,平均每方7.08味药,通过SPSS17.0统计分析发现:
1.使用频率最高的五味药物为茯芩(122次,占全部用药的9.9%)、人参(91次,占3.6%)、当归(75次,占3.0%)、半夏(74次,占3.0%))、白芍(64次,占2.6%)。
2.选方用药以逍遥散、八珍汤、炙甘草汤、二陈汤为主,随症加减,灵活变通,获得良好的效果。
3.性味方面:209味药中,甘味药95次,辛味药84次,苦味药83次,咸和酸味药分别为17味、12味;温药55次,寒药46次,平药38次,凉药9次。
4.归经方面:归肝经的药92味,胆经药10味,脾经药65味,胃经药64味,肾经药65味,心经药55味。
5.功效方面,用量最多的为补益药,有43味(其中补阳药14味,养阴药13味,补气药9味,养血药7味),清热药次之,为28味,解表药和化痰药各占16味,活血药14味,理气药和利水渗湿药各12味,温里药11味。
结论:
1.叶天士辨证,先辨体质,结合时令,四诊合参,尤重舌脉。
2.叶氏治肝,分肝风、肝郁、肝火、肝瘀、肝寒、肝虚六端
,尤其重视肝风、肝郁、肝火、肝瘀的辨证针对不同病机分别采取不同治法,肝风者治以育阴熄风,肝郁者宣通遏郁,肝火者清泄肝火,肝瘀者辛以化瘀,肝寒则温肝散寒,肝虚则清补养肝。同时治肝不忘五脏相关,药物以肝胆经为主,脾胃经次之,说明叶氏注重肝(胆)脾(胃)同调,重视扶正和培补后天之本,时刻不忘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理论。
3.重视食疗和情志疗法。
4.治肝方药精简,选药平淡轻灵,大量伸用甘味药,注重药物的炮制和配伍,如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综上所述,叶天士治疗肝系病证有其独到的经验,其辨证精准,处方中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