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南京夫子庙:源溯太学,秦淮伴艳(上)
有关南京的儒学史,宋周应合纂《景定建康志》卷二十八《儒学志》中有“前代学校兴废”一篇,此文从晋建武元年十一月讲起,称当时的征南军司戴邈上疏,讲到了自丧乱以来,教育制度被废,致使社会道德沦丧。而今朝廷定都于建业,故应当重开崇儒之风,以便修正人们的行为道德准则,于是“元帝从之,始立太学”。
太兴三年,皇太子到太学举办释奠礼:“咸康三年,国子祭酒袁瑰、太常冯怀,以江左寝安,请兴学校。帝从之,立太学于秦淮水南废丹阳郡城东南,征集生徒。而士夫习尚老庄,儒术终不振。太元十年,尚书令谢石请复兴国学于太庙之南。”(《景定建康志》)
秦淮河对岸的万仞宫墙
国子祭酒袁瑰等人看到江南地区长期平安无事,于是提议开办学校,皇帝同意了他们的建议,而后在秦淮河畔设立太学。但那时社会崇尚老庄之风,儒学还未完全振兴,于是在太元十年,在太庙之南又创建国学。到元嘉十五年,南京一地又分别创立了儒学、玄学、史学和文学。
以上所载乃是宋之前的情况,关于宋代的状况,《景定建康志》中专有“本朝兴崇府学”一篇,该篇有如下简述:“雍熙中有文宣王庙,在府西北三里冶城故基。天圣七年,丞相张公士逊出为太守,奏徙庙于浮桥东北,建府学,给田十顷,赐书一监。景祐中,陈公执中又徙于府治之东南,即今学基,建炎兵毁。绍兴九年,叶公梦得更造学,援西京例,奏增置教官一员。淳熙四年,刘公珙重修。庆元二年,张公杓建阁以奉御书,阁下为‘议道堂’,稍重释奠礼仪,储典籍,增既廪,文风大振。淳祐初年,别公之杰增修学宇。六年,赵公以夫即命教堂更名‘明德’,增造两廊,以安从祀。十年,吴公渊列祠先贤,增学廪,创义庄。宝祐中,马公光祖兴学校,举孝廉,集周汉以来名贤祠而祠之,士气兴焉。”
乘车走过夫子庙前
雍熙年间,在冶城创建文庙,后来文庙又迁徙到浮桥的东北,同时在文庙旁建起府学,此后又几经变迁,但以绍兴年间叶梦得对该庙学的复兴作用较大。庙学复建之后,叶梦得写过一篇《府学记》,他在该记中引经据典,谈到了文教的重要性,而后称:“建康领江左八州之地,于东南为大都会,异时文献,甲于它方。旧有学在州之巽隅,更罹兵火,城郭鞠为丘墟,独学宫岿然仅存。颓垣败壁,毁压相藉,生徒奔散,博士倚席不讲。绍兴二年,某始以安抚大使分镇。时自淮以北,裂为盗区,蜂屯豕突,鼙鼓相闻,盖欲葺而未暇。后七年,大驾还钱塘,诏以建康为留都,蒙恩复畀居守视事之。明年,辑宁荒残,流亡稍复,民益安业,于是喟然曰:‘可以有事于学矣。’乃命其属,因旧址尽彻而新之。”
棂星门
叶梦得讲到了建康在南方的重要地理位置,而后谈到它在文治方面的巨大影响,但那时因为金兵的战火,使得当地的府庙之学已经成了残垣断壁。绍兴二年,叶梦得作为安抚大使前往南京任职,当时战争仍频,强盗四起,根本来不及搞文化建设。几年之后,皇帝改杭州为临安,同时下诏将建康定为留都,命叶梦得掌管建康。叶梦得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而后修复庙学。
对于庙学的建造情况,叶梦得在《府学记》中简述说:“起己未孟冬,讫庚申仲春,凡五月,为屋百二十有五间,南向以面秦淮,增斥讲肄,列置斋庐,高明爽垲,固有加于前。不侈不陋,不及庖圊,罔不毕具。”
仅用五个多月的时间,叶梦得就组织人建起了125间房屋,所建庙学就在秦淮河边。
文保牌
对于叶梦得开办庙学的功劳,当时有不少文章中提及,比如宋游九言在《御书阁记》中说:“建康学宫旧在西北隅,景佑初元陈恭公执中徙今地,建炎荡于胡寇。绍兴九年,资政殿学士叶公梦得复新之,规摹略备,独累朝御书缄藏夫子殿中,严奉犹阙。”
建康庙学原处在城的西北角,到景祐初年迁到了秦淮河边。建炎中,被金兵烧毁。绍兴九年,叶梦得在原址复建。宋章汝揖在《修学记》中亦称:“建康学故在府之西北隅,景祐元年,天章阁待制陈公执中重建兹地,中厄兵烬。绍兴九年,左丞叶公梦得实新之,距今裁四十年而椽栋陊桡,瓦飘壁摧,殆无以尊圣祀,宏教基者。”
广场前的牌坊
章汝揖撰写《修学记》的时间是淳熙五年六月,其称绍兴九年叶梦得重新修建庙学至今已有四十年,因为风吹日晒,又有些破败了。于是:“淳熙二年,今观文殿学士建安刘公珙来镇兹土,谒奠之,始视学圮陋,心拳拳焉。时适以旱告,公视饥由已,惟荒政是力。既民被实惠,若更生,则凡所以教民者,次第修举,以春秋释奠。所以事先圣先师者,率不终敬,公己事益虔,必视彻乃退以明道。先生实传孔孟之统,而仁民爱物之政,著于为上元簿。时乃祠之学宫,以示尊尚。民有与犹子讼至庭者,公占辞自责,剖析天理,民至感以泣,争心两绝,由是家传户诵,闾阎兴辑睦之风。”
棂星门前的砖雕
刘珙知建康府,他视察庙学时看到房屋破败,欲将其修缮,但可惜赶上旱灾,使其无力修之。但灾情缓解后,刘珙继续抓文治建设:“公一日诣学,顾谓文学掾汝楫黼曰:学宇之弊若此,葺其时乎。乃捐公帑三百万,命知上元县薛、裴董其役、学亦倾积岁所储得钱百三十余万,以佐费僦工市材,易壂之,圮腐而峻整之,饰象之,黓晻而采章之,堂庑斋庐、廪庙庖湢,弊者修,坏者创,计以坚久,不为苟美。寢处所须,凡用严具。以淳熙五年二月戊寅始事,四月晦日讫功。”
疫情检测
某天,刘珙到庙学跟张汝揖商量修建庙学之事,刘珙先拿出了一笔钱,经过一番建设,终于又使得庙学焕然一新。然宋末元初的战争又使建康庙学被毁。蒙古人夺得天下后,元朝廷下令恢复各地庙学,元卢挚在《集庆路孔子庙碑》中说:“上元年,诏以兴学作士,为王政先务。申饬郡县甚至。二年秋八月,建康孔子庙成。”
元末战争时,该文庙又毁于战火。明洪武十五年,皇帝下诏“改国子学为国子监,左庙右学”(嘉庆《新修江宁府志》)此后在景泰 、成化、弘治、正德等年,该文庙一直得到修葺。到清初时:“国朝改为府学,改彝伦堂为明伦堂。设四斋,门坊、殿庑悉仍旧。”(同治《上江两县志》)
大成门
对于在清代时的维修状况,乾隆版《江宁新县志》中简述说:“康熙五十四年,布政司张公圣佐重修尊经阁。五十八年,按察使李公馥重修文庙及青云楼。顺治九年,恭贮钦命礼部所颁卧碑,康熙四十一年,颁御制训饬士子文,康熙四十三年,颁御制平定朔漠告成太学碑,雍正三年,颁御制平定青海碑。”
此后的南京文庙又几毁几建,也许是为了与复建于冶山的江宁府文庙区分,处在秦淮河边的文庙被当地人称为夫子庙。因为江南贡院位于夫子庙旁边,故这里的热闹程度远超新建的江宁府庙。再加上夫子庙前的秦淮河乃是歌妓集中之地,故使得夫子庙周围热闹非凡。
大成门左侧
晚清时取消科举,前往夫子庙朝圣的文人就变得很少了,但那里依然是人们游览猎艳之地。比如1936年7月出版的《兴业邮乘》第四十七期上刊发了吴申淇所撰《闲话夫子庙》一文,此文称:“凡是到过南京的人,恐怕没有不知道这么一个夫子庙的。南京的夫子庙,正如北平的天桥、上海的城隍庙、苏州的玄妙观,倷伲故乡无锡的崇安寺一样,是个热闹的场所,大众娱乐的所在。”
大成门右侧
民国年间,夫子庙成为了大众娱乐场所,吴申淇在文中谈到其他地方的孔庙都是庄严肃穆,他记得在故乡读书时每天上学路过孔庙时,总看到那块“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的告示碑,虽然说到民国时已经没有人遵守这个规矩,但即使顽皮的孩子走到文庙周围时,也会变得肃穆起来:“而南京的夫子庙,可不然,现在是完全已经给嘈杂喧闹、恶浊肮脏的空气包围了,一些也没有尊严的气象。这里的视听言行,都不是合于‘礼’的,这里也绝不会有人来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如果要有些背得出四书五经的迂儒,到这里来瞻仰瞻仰,那是会给他们一个大失所望的。”
冉求同学
这真是一种奇特的现象,江南贡院的关闭,丝毫没有影响到夫子庙一带的繁荣景象,但是夫子庙本身却少有人涉足了。方继之在《新都游览指南》中说:“夫子庙,在秦淮河北岸。庙西南向,与他邑文庙仿佛,荒芜零落,盖已无人涉足其间。但庙前及左右一带,百戏杂陈,茶寮酒市,鳞次栉此,实为南京游乐之中心点,每日午后,游人麇集。”
当然秦淮河畔歌妓的繁荣乃是有其历史原因,方继之在该书中说:“当六朝之际,多风流韵事,遂为千古所艳称。”这种繁荣景象到明初仍是如此,刘辰在《国初事迹》中说:“明太祖设富乐院于乾道桥,以大火复移武定桥。又以各处将官妓饮生事,尽起妓女赴京入院。”
孔子像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洪秀全全面禁娼,同时烧掉孔庙。曾国藩攻下南京后,恢复了府庙一带歌妓繁荣的状况。在民国年间,相关部门清理了夫子庙一带的歌妓,但也有人认为不必如此,比如吴申淇在文中说:“走过文德桥,似乎踏进了特殊的区域、神秘的地带,许多大街小巷,都是这几年禁娼的成绩。夫子庙所以名誉坏透,一提起到夫子庙去,就觉得应该避讳,也都是为了这点。其实‘食色性也’,跟圣之时者的孔老夫子的主张,原不违背;况且南京有这么一大批靠薪水吃饭的独身汉,因为养不起老婆,通融暂欠,也是人情之常。但政府则力行禁娼,人民则一提起夫子庙,便避之若浼,舍本逐末,真有些莫名其妙。”
祭拜
可能有这样心态的人不在少数,故南京夫子庙周围的妓女禁而不止。对于夫子庙周围的妓女的清理问题,直到南京解放后,南京市公安局方予以彻底性解决。高福真在《建国后南京夫子庙的妓女改造》一文中说:“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后,南京市公安局开始着手消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各种社会渣滓,消除污染社会空气的烟、赌、娼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