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应该是这样的:告诉你第二个路口地很滑,第五条街有小偷

最近一段时间,接待了很多关于亲子教育的心理咨询。

面对各种各样的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问题(青少年不认为这是问题,多数是家长认为是问题)。

有些父母常常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拿人家会的东西来教育孩子不如人家。

而忽视了孩子也有自己的优点,是其他孩子身上不具备的。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在某个阶段,应该达到怎样的状态,却忽视了孩子自己的需要和孩子目前的能力。

父母很少会想到,自己对孩子的投资,有一天将会血本无归。

培养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永远比孩子现在的成绩是怎样的更为重要。

很多时候,不是子女巨婴,不是孩子躯壳长大而灵魂没有长大,而是父母不允许他们长大。

大部分“我为你好”式的父母,在和子女的关系中,才是心理没断奶的那一个。

他们给子女设定一个既定框架,只允许孩子在这个范围内活动,一旦超出,他们就会焦虑,愤怒,想要控制、改变。

弗洛伊德说,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

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当孩子的情绪和需求被压抑,那么早晚有一天会爆发。

在《黑镜》第四季有一集中,女主为了自家女儿安全在孩子脑袋里植入了监控芯片,通过系统配备的平板,可以实时监视、控制女儿的视野。

还能选择性屏蔽像血腥、色情等不良内容,让女儿只看到一堆马赛克。

后来随着女儿慢慢长大,女主曾一度关掉监控设备。

直到有一天女儿很晚没回家,女主又拿平板监视,结果发现女儿正在和男友嗑药、羞羞,被发现之后母女俩大吵一架,女儿也最终选择了离家出走。

每一个问题少年的背后,都有一个不恰当教育的原生家庭。

父母都喜欢规划孩子的人生,同时又不会在意孩子的真实感受。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教育者,父母养育孩子的层次,将决定他们人生的高度。

父母的臂膀是最温暖的港湾,但长大以后,社会不会温柔对待缺乏独立能力和社交能力的人。

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两项能力,连生存都成问题。

每一个极度依赖父母的孩子身后,都有一个事事干预的家长。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从学会放手开始。

父母付出了大量的金钱,就想要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教育也变得急功近利。  

更可怕的是,父母的目光只放在了成绩和才艺上,却忽略了对孩子爱的陪伴,也忽略了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

教育孩子就像打仗,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不同的教育方法可以塑造不同的品性,培养不同的特质,必须灵活运用。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

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换句话来讲就是,有一种爱叫放手,不放手的父母,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你的担心,实则是对孩子的诅咒。

不得不说,有些时候,父母们对孩子的爱,有一些“用力过猛”。

见过太多的孩子,因为家庭中所充斥的负面情绪而产生躯体化反应,身心的健康发展都受到损伤。

最戏剧性的是,许多负面情绪往往都打着“爱”的名义。

比如有些父母认为,爱孩子就是要时时刻刻为孩子担心、忧虑,最好能为孩子安排好一切,结果孩子就真的一点也不能让父母省心了。

但其实,父母的焦虑情绪会很容易传染给孩子,让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因此受到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说,“处处担心,就是诅咒”,并不是没有道理。

没有一个孩子会愿意成年累月地受批评和指责而不愿被人爱和接受。

暴躁的孩子都是从一些没有爱和理解的家庭出来的,在父母的批判教育下,孩子变成了愤怒的人。

如果孩子向父母发泄他的愤怒和仇恨,就会被打或被罚甚至被抛弃。

于是,他们的愤恨只能发泄在小一点儿或弱一点儿的孩子身上,长大之后则发泄在他遇到的能量弱的人或相对安全的人(伴侣、孩子)身上。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大家都见过胡萝卜和人参。

胡萝卜妈妈对小萝卜说:

“你看人家人参,个子不大全是精华,哪儿哪儿都是宝,你光长个子有啥用呀!”

人参妈妈对小人参说:“你看人家胡萝卜,个头大,又水灵又胖乎乎地惹人爱,哪像你愣是不长个!”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之路,当我们在看到孩子的问题自己焦虑时。

我们问问自己当年在孩子整个年纪的时候,是不是也和孩子现在这样,或者比你的孩子还让人头疼?

自己是不是在青春期的时候,迷茫、叛逆、厌学。。。

作者简介:贤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