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你还在给患者用地塞米松?

这样做对吗?

输血已成为严重出血患者最为基础和关键的抢救手段,但输血治疗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其中,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1]。如下面这个例子:

病例

患者、女、26岁,因“停经近2月、腹痛伴乏力2h余”入院。入院半小时后,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右侧输卵管切除术。
患者曾有输血史,无过敏症状。术中输注第三袋血浆后,发现患者手腕桡侧有三四粒皮疹出现,继而颈部、颜面部开始出现皮疹,血压进行性下降。
综合患者以上情况,医生判定为输血导致的过敏性休克[2]
过敏反应是一种常见的静脉输血反应,主要表现为血管神经性水肿、单纯性荨麻疹,重者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病变、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
一些医疗机构(如部分基层医院),会习惯性地在输血前给患者使用抗过敏药物以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如地塞米松、异丙嗪等。这种处理方式合理吗?

输血前,用地塞米松有效吗?

输血前,给受血者预防性用药(如类固醇类、抗组胺类等),最常见的为输血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机制角度
从地塞米松抗过敏、免疫抑制机制出发,其主要通过受体复合物与DNA结合,影响基因表达而发挥作用,但这个过程至少需要1小时,而过敏反应多在几分钟内发生,作用迅速而强烈,因此地塞米松并不能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某医院通过比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发现抗过敏药物并没有明显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3]
指南角度
  • 目前各级医院应用的是国家卫生部颁布并实施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其第七章中明确规范了输血前后的相关技术操作,但并未提及患者输血前需要使用抗过敏药物以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 国外同样对此没有列入规范性操作,如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于2015年发布的《输血指南》和美国血库协会(AABB)于2012年发布的《红细胞输注指南》中均未提及或推荐“患者输血前需使用抗过敏药物”[5]

  • 我国《血液成分输注临床路径专家共识(2018年)》也指出“不使用药物预防输血不良反应”[6]

更多“输血指南”
扫码下载医生站查看

综上,不建议输血前盲目使用抗过敏药!

如何应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虽然不建议输血前盲目使用抗过敏药物,但当各种输血反应发生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点击查看大图

如何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严把血液质量关,将各种血液成分严格按照不同标准要求储存和发放,从源头减少因血液质量影响而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可能。
(2)严格血型检查、血液免疫学检测是保证安全输血的重要保障。
(3)加强临床医护人员输血知识培训,特别是规范血液成分从输血科离开至患者输注间血液质量的管理,不断提高合理用血水平。
(4)提高对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后的认知及重视程度,完善各种应急制度,及时、有效地处理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洪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与疾病类型及血液输入成分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20,35(05):87-89+141.
[2]刘琨,刘跃昆,刘廷艳,李牙艳.输血致过敏性休克一例[J].云南医药,2019,40(01):69-71.
[3]李宁.地塞米松对降低输血过程中或结束后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J].北方药学,2017,14(05):159-160.
[4]Ning S,Solh Z,Arnold D M,et al.Premedic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Transfusion,2019,59(12):3609–3616.
[5]王兴,赵辉,杨莉莉.输血前应用抗过敏药物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20,37(08):697-700.
[6]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学专业委员会《血液成分输注临床路径》制订协作组.血液成分输注临床路径专家共识(2018).
[7]王红.静脉输血中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1):263.
本文首发:医学界临床药学频道
本文作者:楸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