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家宅六神”是哪几个吗?职位不高却能保全家平安
1
在古代最早的门神信仰是起源于《山海经》记载的神荼和郁垒两位神仙,据传说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一棵千年古桃树,枝干蜿蜒数千里,在桃树枝干的东北方是传说中的鬼门所在,经常有鬼怪出来伤人。神荼和郁垒把守着洞口捉鬼。后来人们用桃木雕刻成神荼和郁垒两位神仙的模样挂在大门上用来驱邪辟祸。关注道教文化中心。这就是早期门神的由来。
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根据不同地区的习俗,又将很多神明加入门神的行列。最为著名的是唐代的两位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他们两位老将为李世民于殿门站岗守夜,挡住外来的鬼魅。后来皇室画匠将两位的画像立于宫门,这个传统也在民间流传。道教的门神有很多位,除了上面的几位还有钟馗、文武财神、灵官马元帅等。
户神与门神区别不大,因为在古代的“门户”仅仅是根据门的数量定义的,《说文》:“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单扇是户,双扇是门。由于民间百姓的大门一般都是双扇,所以都称门神,对于门户的祭祀,也成为了对门神的祭祀。
2
俗话说“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灶神就是大家熟知的灶王爷。相传每年腊月二十四这一天,灶王爷要离开家宅去天庭向玉皇大帝奏职,详细禀报这一年这家人的善恶之事。为了能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美言几句,人们在这一天准备了许多糖瓜、麦芽糖等糕点作为祭品供奉给灶神。订阅号:天机录
灶神在道教的全称为“九天东厨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是每一户的“一家之主”。民以食为天,每家每户都有厨房,在厨房里供奉的就是灶神了。灶神专司饮食之事,又监察人间善恶之事。对于灶的祭祀,从商朝就开始了。魏晋之后,灶神就有了名字,叫苏吉利。其夫人名为王博颊。
因其司人间善恶之事,故灶神左右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年终时总计之后再向玉皇上帝报告。所以每年年底,他都会离开人间,上到天庭汇报一家善恶之事。
3
人类的生命离不开水,日常起居也都和水息息相关。而古时候除了在江河湖泊中取水之外,最重要的取水地点,就是井了。水井在人们生活中起有重要的作用,故家宅六神之中也有井神。在北方地区,井神被称为水母娘娘,而在江南地区则信仰“井泉童子”,有些地方也称井神为井泉龙王。
对于井神的祭祀,江南有民俗:大年三十,将预先买好的井泉童子神像放在竹筛内,再放些糕果茶酒之类,算是祭品。然后,再将这竹筛放在井阑圈上,上面放些遮盖物,这就叫“封井”。往后,在送神之前,这井就不能再打水了。到正月初三或正月初五日,焚送神马,然后方能开井汲水。据说,用刚开井所汲的水拭目,能令目不昏。除夕祭祀井神,有着酬报它一年中对人们作贡献的意义,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感恩精神。
4
中霤(溜)的含义一说是家的中央,一说是窗户。中霤神司一家大小之事又阴佑家人。《礼记·郊特牲》中记载“家主中溜而国主社”。在汉代王充《论衡》中有这样一段话“门、户,人所出入,井、灶,人所欲食,中溜,人所托处,五者功钧,故俱祀之”。从这段可以看出,中霤神位“人所托处”,所以后世就把这位神同作土地神和宅神了,人在宅里住,家宅盖在土地上。
在古代笔记中曾经记载了中霤神的一个故事:
“朝奉郎刘安行,东州人,每遇啜茶,必先酹中溜神而后饮。一夕忽梦一老人告之曰:“主人禄命告终,阴符已下,而少迟之,幸速处置后事,明日午时,不可逾也。”刘起拜老人,且询其谁氏,曰:“我主人中溜神也。每承主人酹茶之荐,常思有以致效,今故奉报也。”
刘既悟,点计其家事,且语家人神告之详,云:“生死去来,理之常也。我自度平生无大过恶,独有一事,吾家厨婢采蘋者,执性刚戾,与其辈不足,若我死,必不能久留我家,出外则必大狼狈。今当急与求一亲,使之从良,且有所归,则我瞑目矣。”因呼与白金十星,以为资遣。语毕,沐浴易服以侯。
时至过午,忽觉少倦,就憩枕间,复梦其神欣跃而告曰:“主人今以嫁遣厨婢之事,天帝嘉之,已许延一纪之数矣。”已而睡起安然,后至宣和间,无病而卒。”
5
道教之中的司厕之神,又叫紫姑。厕神并不仅仅掌管厕所,而是主司占卜诸事,能知祸福。所以古人在正月十五这天都会迎厕神,用纸人或者木头做成紫姑的样子。然后一边祭祀,一边把自己的心事向其诉说,或询问来年桑蚕之事。
对于厕神,如今已经少有人祭祀了,但是这一风俗却在邻国日本保留了下来。据说在福岛地区,人们在家里上厕所的时候,进去之前一定要先敲门,还要按照时间在门外说一声“早上好”或者“晚上好”之类的寒暄语。关注道教文化中心。而且在日本有种说法,勤打扫厕所能招财,家中卫生间的清洁程度和钱包的厚度会成正比。
家宅六神作为家居保护神,一直在我们身边,虽然他们职位不高,却与我们息息相关。东汉郑玄注《礼记·祭法》时,认为他们“非大神所祈报大事者也”,而是“小神居人之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尔。”具体主管是:“司命主督察三命,中雷主堂室居处,门、户主出入,行主道路行作,厉主杀罚,灶主饮食之事。”而每年将他们祭祀一遍,正好完成了一年四季的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