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三大件

红色文化宣传
. .   .  .    .

三大件指完成某事的三种重要物品的概括,如:结婚三大件、电脑三大件、京剧乐器三大件、机械传动三大件。

70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70年代末期,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人们有了消费的欲望。要结婚就要购齐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当时家境不错的人家结婚时开始需要“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另外,算上收音机,合成“三转一响”。

手表要“上海”牌,缝纫机要“蜜蜂”牌、“飞人”牌,自行车要“飞鸽”牌、“永久”牌。那才叫上档次。

当时这些东西需要凭票用券购买,一般人家很难买到。戴了手表的人喜欢卷起左袖子习惯性地将手腕抬得高高地“看看现在几点了”。家里的缝纫机被擦得一尘不染,还要做个很讲究的布套罩起来。自行车也要进行一番精心打扮,车座罩上带穗的套子,车梁用布或彩纸裹起来,车条要绕上几圈毛线转起来才好看。车子被擦得锃亮,快快地骑过去,留下一路“叮呤呤”的脆响,引来一片羡慕的目光。

80年代:冰箱、彩电、洗衣机

八十年代,随着港台电视剧的大量进入内陆,沐浴了改革开放春雨的内陆民众也开始建设自己的幸福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收入的明显增加,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这些曾经让一代人为拥有他们而倍感骄傲的三大件早已变得不再稀奇。在家庭建设上,开始向电气化迈进,追求的“三大件”又变成了冰箱、彩电、洗衣机。

后来才有不多的家庭开始用上了彩电,这“三大件”的尺寸都不大。即便冰箱只是单门的,洗衣机是双缸的,电视机是黑白的,人们的生活也是比蜜甜。

90年代:空调、电脑、录像机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家庭建设又向新的现代化目标迈进,大件又变成了空调、录像机、电脑。

在当时,空调只能制冷,冷暖制式那是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事情。刚开始时家用电脑没有鼠标运行口令要人工输入,考验智商不说,那速度慢得像蜗牛。网络也没有现在那么便捷。录像机成为电视的一种升级设备,彩电尺寸也越来越大,录像机则让节目可以自我定制,提高了生活的选择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