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许寿仁学术成就及治学之道鲍蔚敏 指导 马佩莲 执笔许寿仁先生

(1904—1970年),名昌。安徽省歙县人。少年时在故里随师学医,后迁居南昌。1928年南昌中医师考核获甲等第一名,不久医名渐著。精于医药之术,治病不拘学派,施药不泥古方,应手辄效。1947年独资创办江西中医学校,任校长,重视中医教育和人才培养,制定“勤读精研,仁慈济众”的校训。其卓越贡献,影响深远。笔者尝试对许公的学术思想作一简评,并通过先生在其他方面的成就更加整体地、全面地去认识他的高风亮节和无私奉献的宽广胸怀。一、高韵饶精思,悬壶济天下(一)辨证精审,别出机杼先生对疾病的辨证既继承了《内经》、《伤寒》、《金匮》等的理论精髓,同时又吸收了历代医学的宝贵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创造性地发展和完善了前人的理论,进一步地发展了中医的辨证理论。这充分体现在先生对“气、血、痰、郁”的认识上。“气、血、痰、郁”是朱丹溪治疗杂病辨证求因的四大准则。他认为:“朱丹溪气虚用四君子汤,血虚用四物汤,痰湿用二陈汤,郁用越鞠丸。程国彭发扬之:气虚用四君辈,气实用香苏、平胃之类;血虚用四物辈,血实则用手拈、失笑之类。寻常之痰,可用二陈辈,而顽痰胶固,致生怪症,自非滚痰之类不济也,些小之郁可用越鞠、逍遥辈,而五郁相混,以致腹膨胀满、二便不通者,自非神佑、承气之类弗济也。”先生在气、血、痰、郁基础上亦有新见解,他说:“气血应含有阴阳,痰郁证含有湿、热、风、火、淤、积,因此除有气血虚实外,还有阴阳虚实。阴阳转化,痰郁变化尤大。如湿土生痰、痰能化热、热能化火、火能生风、痰能致淤、痰淤成积,湿、热、风、火、痰、淤相互转化,为害尤烈。”先生如此认识,对气血痰郁的解释更为全面,理解更为深刻。(二)精通五行,窍立治法针对病因病机确定相应的治则治法,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环节,也是治疗疾病取得疗效的关键。先生精于五行生克制化及五脏配五行的理论,灵活地应用于临床,以明辨脏腑间的内在联系。如诊治妇科疾病,重在疏肝解郁,调理脾肾。先生认为妇人多郁,郁则伤肝,肝伤则疏泄不利,气滞血淤,生热化火,五脏失职等随之而起。因此,在辨证上抓住一个“郁”字,在治疗上抓住一个“调”字,即拟调经解郁、调经理气、调理养血、调理肝脾、调肝益肾、调肝清热、调理脾肾等法。肝郁的发生、发展与机体阴阳亏损有关,肝郁日久,既能肝郁化火伤阴液,又能克伐脾土败伤胃气,还能下耗母气而伤精血。所以先生在妇科临床上非常重视后天的营养和早婚、多产对脾肾的影响。他认为:“人之气血均为水谷精气所化生,在腹中来自母体,产后依赖乳汁,稍大则来源于饮食。若幼时缺乳,营养不良或饮食不节,致伤脾胃,渐使脾胃虚弱,气血两亏;多产则频伤于血,血虚则气亦虚,虚损之证随之而生。”因而先生善用四君、归脾加减调补脾胃。(三)处方平允,用药精当先生撷取众长,勇于创新;植根传统,另辟蹊径,自有真知灼见。先生临证常用仲景诸方,唯独发汗解表不用麻黄汤,尝谓此方不宜于东南,适用于西北,东南之人体质薄弱,阴虚湿热为患较多,不宜温散。许先生常用方剂还有《和剂局方》、金元四大家所制名方以及清末四大温病学家(叶天士、吴鞠通、薛雪、王孟英)等所制名方。但先生运用古方,并不和盘托出,照抄古方,而是结合临床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和发挥。如治疗水肿病的“退肿汤”,治疗温热证的“退热汤”,治疗夏季热的“四叶汤”。先生独具见解地运用“归脾”,他认为归脾汤除可治疗由于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的怔忡、健忘、失眠、多梦等症外,对妇人体虚不孕、带下、闭经、经血不调,或崩中漏下,特别是年龄在40岁上下,月经过多、久延不净者效果更为显著。中年妇女常用此方,可以防止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凡妇人无淤血者,大抵皆可服用。但是,因此方药性燥热,阳虚者服则必须先补阴,然后再服此方。另外物质营养不够的人也不可服,如病情需要,须先服若干肉食营养,如淡菜、墨鱼、猪肉、蛋类等,然后再服;或一面吃肉类营养,一面服药,分量宜减半。体质虚弱者宜采用小剂量长期给药,营养与休息相结合,这样才易于奏效。在运用的归脾汤中,先生常加入生牡蛎、生石决、生鳖甲、蚌壳等滋阴潜阳之品,以补阴虚不足,使之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至于归脾汤中的木香,均用青木香。他认为,青木香可升可降,并能降低归脾汤的温性,作用比广木香优。(四)预防为主,重在摄生先生临床40年,致力钻研,探索新的疗法。他非常重视预防医学,常以《内经》中所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与“防病于未然”作为预防疾病的指导思想。他常说“锻炼身体是却病良方”,提倡按摩健身,并创制了一系列的方法。先生还经常向患者宣传程国彭之“保生四要”,即“慎风寒、节饮食、戒嗔怒、惜精神”,强调预防为主,要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并向患者介绍“食治”和“自治”方法。先生常说:“药补莫如食补,此乃前人之经验,余遵这一经验,以药疗和食疗相合,治愈了很多慢性疑难病症。”他认为,慢性虚损病的治疗不能单纯依靠药物,还必须用谷类、肉食、瓜果、蔬菜来充实五脏之正气,使病人恢复健康。如用葱豉汤治风寒感冒,优于麻黄汤;冬瓜皮、西瓜皮、绿豆衣是防暑、解暑的良药;鲜辣椒、蕻菜、苋菜等祛湿、清热、通便、利尿;莴笋苦菜泻火;萝卜、梨子解燥;谷壳可防治高血压;等等。许多患者为了防病“自治”经常登门求教,先生总是不厌其烦。二、桃李满天下,功夫在医外(一)博采众长,勤读精研先生生平刻苦好学,如饥似渴地寻求知识,对古学新知,无不钻研。他常说:“仲景之书必须熟读,刘、张、李、朱之书不可不阅。”他认为《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伤寒论》、《金匮》是临床辨证论治的圭臬,行医不学经典,基础不固,临证应诊就会茫茫无可适从。诚然,先生一生都在勤奋地学习,到晚年都没有松懈。他曾经告诉学生:“医者非精诚不可言学,学者非精心不可言悟。”并一贯认为医学要掌握全面,不能一知半解,不能持有偏见。先生的学术是全面的。在20世纪初叶,西方医学进入中国,当时先生就主张弘扬旧学,吸取新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此在诊病时,除“望闻问切”之外,还要求听心肺、测体温、量血压,以及检查血液、二便,帮助诊断。由此可见,先生学术思想极为进步,正确地看待新事物,吸取精华,为我所用,反对封建保守,不拘泥一己之见,博采众长,这种远见卓识和宽广胸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二)重视教育,关心学术建设先生一贯重视中医教育和人才培养,生平乐于教学传艺,桃李满门。但他认为,单一带传远不能满足中医发展需要,于是希望成立一所中医学校的愿望油然而生,虽由于历时战乱,宿愿未果,但终于在先生十多年的倾心努力下,于1947年一所初具规模的“江西中医学校”屹立在南昌的肖公庙街,实现了先生平生的愿望,也震惊了当时的中医界。先生十分重视医德、医风教育,常用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和程国彭的“医中百误歌”来教育门人和学生,他制定了“勤读精研,仁慈济众”的校训,要求门人在提高医术的前提下认真地为贫苦民众服务。先生对成绩优秀而家境贫困的学生,给予减免学费和膳宿费;对贫苦无钱的就医者,给予资助或送药,因而深受学生和患者的爱戴。先生一贯关心学术团体的建设,尽可能地为更多的贫苦人民服务,抗日战争前与中医同道组成“洪都国医公会”。抗战胜利后,又组建“南昌市中医公会”。新中国成立后,先生首批组织“中西医联合诊所”,并任副所长。所以,先生不仅是当代名中医,更多的是一位中医教育家、学术活动家,孜孜不倦地在中医这块土地上努力地耕耘,无私地奉献,为的就是将中医事业更好地发展,能够救治更多的普天大众。仲景曰:“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哉!”许公是位富于创新的医家,在继承前人学识的基础上,每多发挥,颇具灼见真知,后者习其法,取其方,用之于临床,疗效显著,犹如桴鼓。病立一案,案立一方,恃此可以救世,可以传世,诚非过誉之辞。

(原载《江西中医药》2002年第1期)

(0)

相关推荐

  • 中医辨证论治抑郁症效果显著

    抑郁症在中医学中并没有相应的病名,但依据临床症状.发病转归等,本病归属在中医的" 郁证" 范畴中.祖国医学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病变的相互关系和症状特点,发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色,临 ...

  • 抑肝扶脾汤治疗嘈杂、胃灼热、胃酸分泌过多的医案

    <汉方临床四十五年>中了解到抑肝扶脾汤这个方剂的,这本书中有不少运用抑肝扶脾汤治疗嘈杂.胃灼热.胃酸分泌过多的医案. 当然这个方案其实也不是矢数道明发明的,它出自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 ...

  • 跟诊惊现奇效医案:20余年头晕,三付中药见奇效!中医辨证之精妙叹为观止!

    "张胜兵中医" 头晕二十余年病案 今天跟诊恩师张胜兵,发现奇案如下: 患者女,42岁,2021年09月27日初诊 主诉:头晕20余年. 病史:患者述头晕20余年,患者自10多岁始即 ...

  • 浅谈许寿仁学术成就及治学之道      鲍蔚敏指导

    (1904-1970年),名昌.安徽省歙县人.少年时在故里随师学医,后迁居南昌.1928年南昌中医师考核获甲等第一名,不久医名渐著.精于医药之术,治病不拘学派,施药不泥古方,应手辄效.1947年独资创 ...

  • 浅谈经方方证对应的六大误区(三)/鲍艳举

    误区三:只重症状体征,忽略脉诊 关于脉诊,张仲景就说了,"辨脉证并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他非常重视脉诊.在序中他也批驳了忽略脉诊的那些大夫&qu ...

  • 浅谈经方方证对应的六大误区(一)/鲍艳举

    鲍艳举经方六经辨证团队 误区一:只重局部,忽略整体 刘渡舟老师提出来:使用经方的关键在于抓主症,抓主症肯定能提高疗效,这是比较明确的.但有些人对主症的内涵理解有偏差,所以对主症的内涵理解也是个问题. ...

  • 浅谈经方方证对应的六大误区(二)/鲍艳举

    我们陪伴您的第56天 鲍艳举经方六经辨证团队 误区二:只重方"症"对应,忽略病机 第二个误区是只重方"症"对应(这个症是症状的症),往往忽略了病机实质.方证的定 ...

  • 浅谈经方方证对应的六大误区(四)/鲍艳举

    我们陪伴您的第62天 鲍艳举经方六经辨证团队 只重单方,忽略合方 合方也非常体现经方功夫.病机辨不透,合方就合不上.我经常把合方比成武侠小说中的"独孤九剑",我感觉中医看病跟高手对 ...

  • 浅谈经方方证对应的六大误区(五)/鲍艳举

    我们陪伴您的第67天 鲍艳举经方六经辨证团队 误区五:只重经方,忽略时方 只要"意"在,时方就是经方.时方用得非常好可以弥补经方的不足,如逍遥散这些柴胡剂就弥补了少阳兼证的治疗空白 ...

  • 著名中医师许寿仁学术经验简介

    熊九如先师许寿仁是江西省著名中医,他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四十余年,擅治中医内.妇.儿科,对经典著作颇有研究,并特别赞赏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对祖国医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先师素日应诊,辨证仔 ...

  • 许寿仁学术思想与“新安学派”章真如

    先师许公寿仁先生(1904-1970年),原籍安徽歙县,青年时代受业于江西鄱阳县名医江仲孙(皖歙人),三年结业,尽得其传.1929年悬壶于南昌市原"安徽会馆"旧址,不久名噪洪都.许 ...

  • 学术前沿|空间的表演性:浅谈英国场域限定表演

    作者/Howl Yuan 编辑/Tyler.柒杯[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编者按:舞台剧经过几百年的演进,产生许多不同的类型学,也代表着不同的哲学性,这一期将为各位读者介绍最新的概念-场域限定表演,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