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纤维领域实验室盘点
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和任务是:围绕航空、航天、能源、交通等领域的重大战略任务与重点工程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迫切需求,建立碳纤维制备工程化技术平台,开展工程化技术研究,研制关键设备,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制备工艺和配套材料并形成成套技术和应用评价体系。
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成,把中科院多家研究所与企业和用户组织化,将碳纤维和配套材料等不同方向的试验平台、工程化生产线连为一体,这必将促使碳纤维制备技术在用户的需求驱动下更快发展,而与企业的联合可加快碳纤维研发管理工程化和更加社会化进程。施尔畏要求,工程实验室要起到提高国产碳纤维支撑能力、促进中国复合材料产业发展应有的作用。要从交流着手,全力推进,在国内占据高位,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带动我国整个碳纤维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组建的国内唯一集高性能碳纤维科学基础研究、关键制备技术研发和工程化、产业化技术研究为一体的产学研联合体,由北京化工大学和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联合组建。十多年来,中心面向国家重大任务和行业需求,参与了国家各部委有关碳纤维国产化的所有科研计划。中心积极研发国产碳纤维技术,引领中国的碳纤维技术发展趋势。
近十年来,中心借鉴国际碳纤维发展主流技术特点,突破了有机溶剂工艺制备具有圆形截面碳纤维原丝、均质致密化降低碳纤维脆性等关键制备技术,并实现工程化建设,奠定了当今我国高性能碳纤维技术研发、工程化产业化建设的主流技术基础。中心提出了湿法纺丝研制高强、高强中模碳纤维原丝的技术方案,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填补了我国高强、高强中模碳纤维制备技术的空白。在高模量碳纤维制备技术研究方面,中心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完全国产化制备。中心积极发展沥青基碳纤维技术,在国内率先研制出中间相连续沥青基碳纤维、沥青基中空碳纤维等特殊碳纤维制备技术。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中心积极开拓技术方向,以拉挤成型和缠绕成型为重点,研发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技术,产品成功应用于深井油田采油、特定热涨系数线轴和气瓶壳体等。中心不断拓展技术研发领域,开发出碳微球、碳电极等关键技术,并实现工程化制备与应用。
碳纤维及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碳纤维及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8年4月,于2013年4月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实验室是在聚合物科学与技术基础上建立的碳纤维及功能高分子科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以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等国家、省部级重点学科为支撑,拥有"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以及"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多个博士点。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强聚丙烯腈碳纤维制备及应用科学与技术、高模量碳纤维制备科学与技术、功能弹性体材料科学与技术、高分子阻尼材料的科学与技术、高性能树脂制备及应用科学与技术、粘合/密封材料制备及应用科学与技术。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东华大学,实验室于1992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96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向国内外开放。纤维材料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该实验室是在东华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院和化纤研究所多年的研究基础上创建的。
实验室的总体研究方向是:
(1)应用现代化科技理论和方法,致力于化学纤维的改性研究,重点在化学纤维材料自身的改性,着眼于对成纤高聚物链结构、聚集态结构的理论研究;
(2)应用高分子共混、共聚等手段制备新型改性高聚物原料的研究;
(3)采用复合、混纤、异形、液晶纺丝和冻胶纺丝、环境无害化加工等新型工艺和新技术的研究等。
山东省碳纤维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1992年开始系统开展PAN原丝、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自2002年至今先后主持承担国家“863”项目4项,“973”项目6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防军工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成功研制了T300、T700级聚丙烯腈原丝和碳纤维,有关单元技术分别与威海拓展纤维公司、江苏鹰游新材料有限公司、河北硅谷新材料有限公司、杭州国泰密封材料有限公司、广州金发科技集团和中国恒天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合作,实现了碳纤维及其原丝工程化和产业化,现承担的国家“973”项目“超高强度型碳纤维分子设计与精细结构形态控制”(2011CB605601),重点攻关T1000水平的高性能碳纤维,已经顺利结题。可见山东大学在碳纤维研究及其应用领域已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显示了相当强的研究实力。
参考来源:
实验室官网、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