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增值税负分析企业的税收风险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解释权)属原创作者,或资料提供者;财税微波 仅提供传播平台,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处理;可通过文末留言,或与“财税微波” 或 “丁潇” 或 “作者” 联系,进一步沟通交流。
以下为本文: 增值税起源于美国通行于全球 耶鲁大学亚当斯教授(T S Adams)于1917年在国家税务学会《营业税》(The Taxation of Business)提出对营业毛利是相对比按利润额课税来的公平,这个营业毛利相当于工资薪金、租金、利息与利润的总和,也就是相对于是按增值额课税的概念。1939年保罗斯图登斯基教授(Paul Studenski)指出过往的征税手段是基于农业社会为主的,而现代产业形成多阶段、多层次交易,会使得按营业额征收的税金,产生堆积效应(Pyramiding Effect),进而促发通货膨胀的诱因,为消除此中隐患以「增资额」课税是比较适当的征收手段与政策。 DALE注:很多人总认为按所得额课税是比较公平的,但企业主在规划营收的时候,就是会把「所得税」反推设算在「营业额」上,这就导致保罗斯图登斯基所说的堆积效应,也就形成通货膨胀的潜在诱因。 很有趣的是增值税发源于美国,但美国从1929年以来历次都通不过国会的核准,究其根源主要是推行上述消费型的增值税,难以摆脱美国经济大萧条的阴影;反而从法国开始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推崇与实施。 DALE注:通俗的说法是有140多个国家实施增值税或GST(Goods and Service Tax;货物与劳务税)。 与企业竞争优势攸关 从波特教授提出价值链分析后,充分吻合增值税原理,也就是说企业的增值活动,基本上都属于增值税征收的范围,这税负就依次传递到消费者手上。 祖国实施增值税后,历经数次变革,到营改增基本定型,增值税模型也几乎全面适用于工商企业的经营活动。从企业增资的核算既与增值税有关,也与财务会计相关,更与管理会计契合。但多数企业与财务会计人员或办税人员大都停留在为税务局服务的「办税」层次,导致企业主、财税人员,乃至社会大众都这么认为。 从增值税负担看征税风险分析 结合「利润表」核算企业附加价值 附加价值率、增值税负率、利润税负率 在核算过程中,对于同一个科目、同一个摘要发生额,有取得合法凭证,也有未取得合法凭证的情况,因此这些监控就要下放到「费用会计」的核算上。 核算出附加价值后,乘上征税率,不管是13%还是9%,甚至是6%,再进行与去年同期比较,与预算比较,与去年同期环比。当与去年比较出现比较重大异常的时候,我们有附加价值核算表,可以轻易的找出那个科目或项目导致这样的差异,万一被税务局约谈,我们也就能正常应对,而不是抱着一头的雾水回办公室徒呼奈何。 由于税务局不会有企业的详细记录,因此会有一部分科目或摘要,例如企业的行业税率是13%的,但取得的增值税发票有可能是6%的,这就会产生税率差异,这也可以考虑是不是要另外摘录放在一个栏位。例如差旅费凭证600元,取得6%的发票,未税金额是566.04、税额33.96;但税务局在核算企业附加价值的时候只能汇总抵扣的进项税额÷13%来反推出261.23,这就造成有304.81的差异,导致税务局推算企业的附加价值多了304.81元,当然这个差异是征税「系统」本身导致的差异。 风险辨识、分析与防范 我们在平时就需要监控企业增值率、增值税负率、利润率、利润税负率,以便及时做好该做的管理工作。包括项目事前提醒、事中监控与叮咛、事后追踪考核与改善对策的跟进。 对于风险的分析,在增值率、增值税负率等项目来说,有了如同图三的《附加价值核算表》,自然也就不需要采用「FMEA模式」分析法、不需要采用「德尔菲法」等复杂的手法,而且还可以深入到不同的责任人。 一旦今年的增值率低于去年,或者环比下降,且今年没有重大固定资产投资行为,企业在税务局的税收风险分析中,异常指标就会上升。这时候,企业的办税人员就要意识到,这个风险表现出来的意义。 就2019年为例,物价虽有上涨,但大部分企业不影响增值率,或已经足额反映在产品售价上;很多电子产品不涨反降的情况下,企业那些科目受到物价影响,程度如何,平时做好说明与解析,日后要撰写情况说明的时候自然就有题材。 如果增值率不变或几乎不变,而利润率大幅下降,这会被解读有虚灌费用逃避企业所得税嫌疑,或有隐匿企业所得的情况。这个时候,企业在内部管理上,就应该会有与预算比较的情况说明、会议决议内容与案件执行跟进记录。如果这些内部管理都能与风险指标对应上,也就无惧于税务局的质疑。 总结 原始凭证转载成记账凭证并根据记账凭证转换成利润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等,都还是一次加工,不是管理人员所需要的文件,就「税收风险」管理而言,转换成《附加价值核算表》才只是二次加工,相等于是大米煮成白米饭,但至少已经是管理人员初步可用的信息。 企业办税人员与财务主管,除忙于日常工作外,还应该建立自己的监控报表(例如《附加价值核算表》),及时跟进各种异常,以利于管理工作的推动,落实企业的战略部署与目标达成。 对于不接受增值税是价外税的朋友们,我只能徒呼奈何,那就很难进入「税收风险评估」的领域,自然也就由他们自己去发展一套税收风险评估手段。 齐至德(DALE CHI)2019-9-26于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