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本好书,就是通往未来的一步步阶梯。它能丰富孩子的视野,启迪孩子的一生,让孩子读出怀国忧民的道德担当,读出孝悌忠信的君子品格,读出沙场点兵的历史风云,读出兴家立业的幸福密码……蒙学,即孩子的教育。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一部分,是人生打基础关键,它承担着开智启蒙的重要使命。蒙学学得好,会让孩子对文化、对智力活动感兴趣。蒙学学得坏,会让孩子沉迷低级趣味。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孩子沉迷游戏?因为在孩子们还没有辨别能力的时候,缺乏正确引导,心智被低级趣味的事物所吸引。教育,是为了培养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是为了建设更多和睦兴旺的家庭,也是为了播撒更多美好的种子,为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华文化复兴培育栋梁。良好的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家长应及时引导,让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对学习、对未来、对社会有意义的事物上来。我们建议,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学习华夏经典文化,一起营造书香家庭。寒假来临,青黛学堂为家长和孩子们精心挑选了14本经典蒙学书籍。大家不必担心孩子们读不懂,每个民族都有文化本能,而语言本能则是其中最强大、最深层的本能。通过阅读先贤书籍,唤醒语言本能,坚持下来,认知力和理解力一定会脱胎换骨。《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文化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百家姓》是一部关于华夏民族姓氏的作品。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梁武帝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周兴嗣用一夜将一千字连缀成一篇內谷丰富的韵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千字文》最大优点在于融知识性、可读性和教化性为一炉,诵读一遍即感到文采斐然,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是中国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读物之一。《蒙求》是唐朝李翰编著的以介绍掌故和各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儿童识字课本。全书都用四言韵文,每四个字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句,上下两句成为对偶,各讲一个掌故。其整齐压韵,便于诵读,即达到了识字的目的,同时又增长了儿童的知识,为下一步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书所讲的,大部分是历史人物故事,也包括一些传说人物故事,其中有表现某种可取言行的,有带有激励劝勉意味的,有文学上脍炙人口的轶闻,如“王商止讹”“西门投巫”“孙敬闭户”“屈原泽畔”“绿珠坠楼”,其中很多成为后来《三字经》《龙文鞭影》《幼学》取材的来源。《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最初由明人萧良有编撰,后来杨臣诤增补修订。龙文是古代一种千里马的名称,它只要看见鞭子的影子就会奔跑驰骋。作者的寓意是,看了这本《龙文鞭影》,青少年就有可能成为“千里马”。《龙文鞭影》内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的轶闫趣事,四字一句,两句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它问世后,影响极大,成为最受欢迎的童蒙读物之一。《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启蒙的儿童读物,作者为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外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至今仍然传诵不绝。《千家诗》是由宋代谢枋得《重订千家诗》(皆七言律诗)和清代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它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千家诗》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影响也非常深远。千家诗为四卷本,共有诗人122家,226首诗。其中唐代65家,宋代53家,明代2家,无名氏2家。都是律诗和绝句。《声律启蒙》清车万育作,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明末李渔,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朱子家训》实际有两个,一为明代理学家朱柏庐所作,一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做。朱柏庐所作《朱子家训》原名为《治家格言》,朱熹所作《朱子家训》原题为《紫阳朱子家训》。两者一比,高下现矣。朱熹是写给包括自己的子女的官宦子弟的,立意更高远;朱柏庐是写给平民子弟的,切近身边。《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仅5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为历代儒客尊崇,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孔子的道,讲的是大道,是经世济国,开万世太平的大道。论语是给当官的看的。用现在的话说,《论语》是讲怎么做管理者的书,教干部怎么治国理政的书,这本书的义理深不可测。
《中庸》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中庸》是中华民族的古典哲学,曾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庸》真正说的是致中和,中是道,和是人合于道。《中庸》讲的是要君王恪守中正之道,不可以人智妄为。什么是中正之道,就是凡事都要听老天爷的。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意思。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著作,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古代的大学,讲的就是管理这件事,是以士人教育为大学。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选拔官员的科举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后尊称为“亚圣”。曾受业于子思(孔伋,是孔子的孙子)的门人(门人指学习于某人的弟子)。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孟子思想的核心,讲的是义,有义的人,就是大丈夫。孟子是一个守城人,以一个义来对抗整个崩坏的社会。他觉得,一个人如果不讲义,跟禽兽有什么区别呢。全文完,祝大家过个健康充实的假期,祝孩子们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