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文学] 枪淋弹雨中活下来的人 一一访援朝老兵刘西贤 口 岳兴文 黄应毓

【三江文学现代诗刊】

总第3174期

社     长:李不白

高级顾问:衣非

特邀顾问:周渔

总     编:墨兰雪

副总编 :幸福密码

             玲子

校稿 :王维新

枪淋弹雨中活下来的人
一一访援朝老兵刘西贤
口  岳兴文 黄应毓
初夏的5月18日,笔者来到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苑川河北岸的夏官营镇太平堡村3社刘西贤老人的农家里。
今年88岁的刘希贤老人,44年前曾与笔者岳兴文共识了6年多时间,曾听过他讲述的3年援朝故事。
今日上午11时20分许,我们两位笔者带着敬仰的心情,敲开他家“光荣之家”的门。
身体很健在,耳朵亮,记忆清楚的刘西贤老人,一看我们来,高兴的从炕上下来,坐在一条旧式两人沙发上,我们的话题就从他参军、援朝说起。
刘西贤老人拉着我们的手,滔滔不绝的讲述着。
刘西贤出生贫寒家庭,旧社会过来的父亲在村里读过4年的五经四书私塾,他是解放的前两个月,从离村子不远的榆中县过店子凤凰小学毕业。
1949年9月19日,在兰州毛纺厂参加工作,当纺织学徒工。1950年元月,在厂里参军,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高炮二营六连,营部驻五泉山盖的临时房屋,还在庙里驻一部分,西北军区第一野战军司令部设在兰州静宁路小稍门外2号的三爱堂医院,前身是白求恩国际医院,离五泉山不远,当时的司令部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习仲勋。
刘西贤老人回忆说:那年他参军才17岁,分配他的任务是警卫任务,在设在小稍门2号,现在的人民解放军三爱堂医院那儿的司令部门口站岗防哨,每班3人,一个班长,两个战士,他是战士。
兰州是1948年8月26日解放的,在狗娃山战役中,指挥战争的彭德怀,兰州一解放,西北军区第一野战军司令部就搬到兰州小稍门2号。
刘西贤说,他们从五泉山营部每天到司令部站岗,是专给彭德怀司令员和习仲勋政委站的岗。他站岗时曾见过彭德怀司令员在门卫散步四、五次,有两个内卫贴身警卫跟随着。见过习仲勋政委两、三次,同样有内卫贴身。首长进出,站岗的警卫见到时就要敬礼!
他们是24个小时轮流站岗,每岗两个小时。
刚一年,到了1952年元月,离春节还有3天,警卫团奉上级指示,接受新的紧急任务,那天吃过早餐,坐上车从兰州出发,翌日早晨到了天水火车站,用餐后坐的火车,经郑州,共两天两夜到达朝鲜的吉安岛上扎营,把警卫团编入高射炮兵团,执行援朝任务。
刘西贤分配在二营六连观测排一班,一班12个人。
援朝部队刚到的第2天早上,就是1952年的正月初一,人们放炮过年的日子,他们早上在朝鲜过的年。
整个朝鲜开战,朝鲜全民皆兵,学习停课,农业停产,工厂停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主席金日成命令45岁以下,男女全民皆兵,一切为战争让路。
在朝鲜的战地上,一批批中国人民支援朝鲜的物资运到战地上,百不知名的大妈、大姐、小妹们一针一线做的不同号的布鞋,绣的鞋垫,烙的干粮,炒的大豆、豌豆,有的在布鞋里装有纸条,写着:“支援朝鲜,打败美国”,“子弟兵在前线抗美,我们在后方支援”,“朝鲜必胜,美国必败”,“向解放军学习,向解放军致敬”,“欢迎解放军凯旋”等字样。
在绣的一双双鞋垫里,不少中年妇女和姑娘们绣上“红心”、“熊猫”、“香水百合”、“红牡丹”、“白玫瑰”、“月菊花”、“梅花”、“守望”、“鸢尾花”、“孔雀”、“白玫瑰”、“守望”、“长相伴”、“钟爱一生”等,我们志愿军们穿上鞋、踏上鞋垫,个个意气奋发!我穿上一双有“榆中”字样的布鞋,垫上一双“鸳鸯”的鞋垫,心里暖暖的,在没有作战的那天夜里,还没谈过恋爱的我,乘着月光,在被褥筒筒里向这位绣鞋垫的姑娘写下一封求爱信,等胜利的那天回到祖国的国土上,钟爱一生。
有战争就有牺牲,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有牺牲的朝鲜军人,也有志愿军。
我们志愿军牺牲的战友中,有一位是和我同一天在兰州东稍们一块参军的战友谈克伦,比我小一岁,19岁牺牲在朝鲜。
那个日子,是1952年的6月,天气炎热,在一个白天的中午12时许,我们正在扫射时,敌机的一颗炸弹丢下来,恰巧炸掉我的那个战友的头部,离我有两米远,当场牺牲了!我们顾不得抬一下牺牲的战友,直到傍晚停下作战,才把我牺牲的战友,穿上本身的军衣,送到离作战10几里之外的苇花岛的山上,我们送葬去的有10个人,在墓前立一块小板,谈克伦永垂不朽!战友们鞠躬都含泪告别!
后来几天的日子里,我在整理牺牲老战友的衣物时没发现啥。1956年4月我从部队转业,7月去兰州看望谈妈妈,政府把送给门上的“革命军人”的牌子换成“革命烈士”的牌子。我向谈妈妈问候,谈妈妈望了望我,眼眶里的泪直打圈子,后来才知他的小儿子在黄河里学游泳,准备上前线杀敌,却被水淹死,我每年都去看望谈妈妈,后来再去看望时,谈妈妈却走了,大门上只挂那块“革命烈士”的牌子。
刘西贤老人讲到这儿,眼睛红红的,斗地半响说不出一句话来。
稍停片刻,巳不抽烟的刘西贤老人,点燃一支黄兰州,接着说:送走了牺牲的战友,随后的10来天,飞机在空中又轮换轰炸,我们的高射炮齐发发对准头顶的上空射击,说到这儿,刘西贤老人抹起裤脚,用手指着右腿,说:就在那一个白天的上午10时许,我们正在执行任务时,我这右腿被敌人的高射机抢子弹,从前面打进去,后面穿出来,血流不止,我晕了过去,等我苏醒过来时,我已住在团部的卫生所,一位男护士给我治血包扎,时间巳到了晚上6点多,团吴政委、陆团长亲自端来晚饭让我吃,查看我的伤口。
躺在病床上的我,要想坐起,吴政委、陆团长,他们都不让我坐起,我说:“我要去参战!”
吴政委、陆团长说:“好好养伤!”
我说:“我的战友都牺牲了,我还躺着干啥?”
作者简介
(笔名默冉),1958年2月生,男,汉族,自学取得大专文凭。祖籍:甘肃省榆中县青城镇,出生:榆中县园子岔乡。2018年2月退休。曾任榆中广播站编辑、《兰州晚报》记者,《兰州日报》特约记者,榆中县委宣传部对外宣传驻县首任记者。   爱好文学创作,本土民俗文化研究者,读者发表《罐罐茶》、《党的建设》、《甘肃日报》《兰州日报》等报刋发表报告文学、散文、散文诗、小说、民俗类文章80余篇,百万余万字;创作微小说、一句话小说、一分钟小戏、一分钟相声;写故事上千篇,两百余万字。创作了《航航妻子和她的家人们》、《我的岳母》两部长篇小说;收集整理了《榆中民俗》、《史话甘草店》、《甘肃条城街岳家大院史考》等5本书,有待出版。   创作小戏小品、微电影数十篇。    甘肃省自学成才者,甘肃省示范读书获得者,首届全国书香之家获得者,省、市最美家庭获得者。  兰州市作协会员,甘肃省影视家协会会员。

简介:陈革非,湖南邵阳市人。有诗歌,散文,小说散见各网刊,纸刊。并入选多选刊。現为当代文学家杂志编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