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补名医方论》之实脾饮

  治身重懒食,肢体浮肿,口中不渴,二便不实。

  【组成】白朮土炒 茯苓 甘草炙 厚朴姜炒 大腹子 草果仁 木香 木瓜 附子 干姜 加姜枣 煎服,气虚者加人参。

  【注】脾胃虚则土不能制水,水妄行肌表,故身重浮肿,用白朮甘草生姜大枣以实脾胃之虚也,脾胃寒中则中寒不能化水,水停肠胃,故懒食不渴,二便不实,用姜附草果以温脾胃之寒,更佐大腹茯苓厚朴木香木瓜者,以导水利气,盖气者水之母也,土者水防也,气行则水行,土实则水治,故名曰实脾也,然此方导水利气之力有余,阴水寒胜而气不虚者,固所宜也,若气少声微,则必以理中汤加附子,数倍茯苓以君之,温补元气以行水,为万当也。

  【按】苓桂朮甘汤,实脾饮肾气丸,皆治阳虚水气之证,【苓桂朮甘汤】治上焦阳虚不能输布,水留于上,心下逆满,气上冲胸,故用苓桂朮甘之品,扶阳通气输水道也,【实脾饮】治中焦阳虚不能蒸化,水渍于中,外泛作肿,二便通利,故用姜附苓朮之剂,培土温中,胜寒湿也肾气丸治下焦阳虚不能行水,小便不利,肢体浮肿,喘急腹胀,故用桂附地苓之辈,温而补之以行水也。

展开阅读全文
(0)

相关推荐

  • 能温脾的姜

    冷了, 就要吃点暖的,穿暖点. 如果一不小心,受冷了,或者喝冷饮伤了脾阳, 从而变得冷了怎么办. 嗯,对于这寒邪,或者脾阳虚, 最常用的是姜. 常看有寒体质的人,用姜来做菜, 炒白菜,加点姜,就不这么 ...

  • 《删补名医方论》--- 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 治面色痿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脉来虚弱者.若内伤虚热,或饮食难化作酸,须加炮姜.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各二钱) 加姜.枣.水煎服.加木香.藿香.葛根,为七味白术散.加陈皮,为五味异功散 ...

  • 《删补名医方论》之麻黄汤

    治太阳风寒在表,头项强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痛,恶风寒无汗,胸满而喘,其脉浮紧或浮数者,用此发汗,虽有是证,若脉浮而弱,汗自出,或尺中脉微与迟者,俱不可用,风寒湿成痹,肺经壅塞,昏乱不语,冷风哮吼最宜. ...

  • 《删补名医方论》

    作者:吴谦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 正文 卷(一) 独参汤 参附汤 生脉饮 保元汤 四君子汤 香砂六君子汤 当归补血汤 佛手散 四物汤 圣愈汤 地骨皮饮 犀角地黄汤 四生丸 当归 ...

  • 『医宗金鉴』<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八卷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八卷 <篇名>小柴胡汤 属性: 治伤寒五, 六日, 寒热往来, 胸胁苦满, 嘿嘿不欲 饮食, 心烦喜呕, 口苦耳聋, 脉弦数者, 此是少阳经半表半里之 ...

  •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八卷

    小柴胡汤 治伤寒五,六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耳聋,脉弦数者,此是少阳经半表半里之证,宜此汤以和解之.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 甘草(炙)三两 生姜(切)三 ...

  •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七卷

    删补名医方论七卷 大承气汤 治阳明病,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语汗出多,胃燥独语,如见鬼状,喘冒不能卧,腹满痛,脉滑实.又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又少阴病初得之,口燥咽干者.自痢清水,色纯青,心下痛,口燥 ...

  •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六卷

    删补名医方论六卷 桂枝汤 治风寒在表,脉浮弱,自汗出,头病发热,恶风恶寒,鼻鸣干呕等证,及杂证自汗,盗汗,虚损,虚疟亦可用.若脉浮紧,汗不出者,酒客病风寒而汗出者,禁用.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

  •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三卷

    删补名医方论三卷 续命汤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麻黄 桂枝 石膏 干姜 杏仁四十枚 川芎 当归 人参 甘草各三两,右九昧,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 ...

  •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二卷

    补中益气汤 治阴虚内热,头痛口渴,表热自汗,不任风寒,脉洪大,心烦不安,四肢困倦,懒于言语,无气以动,动则气高而喘. 黄耆 人参 云术 炙甘草 陈皮 当归 升麻 柴胡,右八味,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