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最真实的清代玉器
乾隆时期在西域用兵,又打通了和田玉内运的通路,使和田玉大量运进内陆,促进了玉器工艺迅速发展,出现了我国古代玉器史上最为昌盛的时代,也是我国玉文化的第三个高峰,清代玉器得以发展。
明清工业技艺都有长足进步,玉器制作又迎来了历史上一个发展繁荣的新高峰时期。此期玉器一大类为生活用品,包括首饰,器皿,陈设类,珮饰类,仿古玉器等,其中以佩饰类居多,器皿次之。工艺特征基本延续宋元风格。纹饰呈多样化趋势,一般相对简练一些。另一大类是宫廷用玉,其品种繁多,以陈设器,仿古器,炉,瓶,碗,盆等较多。工艺较民间精良,玉料以和田白玉为主,碧玉,青玉次之。
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 后一个王朝,玉器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 前发展,形成了我国古代玉器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清代玉器的品种和数量很多,以陈设品和佩饰最多,也最为精美。陈设品有仿青铜器的仿古器皿,还有各种寓意吉祥的动物造型。新增的品种有山水、花鸟、玉山子、浮雕图画式的玉屏风等等。玉佩饰的种类更是非常的丰富。此外还有各种玉质的实用器皿、文房用品。清代玉器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阴线、阳线、镂空、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创造与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玉器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
清代宫廷用玉直接受清内廷院画艺术的支配和影响,其做工严谨,一丝不苟。有的碾琢细致,如雕似画,有的在抛光上不惜工本以显示其温润晶莹之玉质美。清代重白玉,尤尚羊脂白玉,黄玉极少,也受到爱重。
文人画的画风对玉器画稿的绘制和碾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一些玉器画面上的山水、花卉、人物、多以清代画院的画风为基调。甚至有些出于画院的画稿,而且画面琢磨细腻,注意层次,在构图创作上采用了绘画中平远、高远、深远的三远法以及各种不同的碾琢技巧,在先了人物的姿态表情和山水花卉的气势神韵。
清初的玉雕业经康熙发展至雍正时期后,逐渐摆脱了晚明玉器粗率的特点,开始向精巧工细发展。海峡两岸故宫藏有多件器底琢 “雍正年制”款识的玉质器皿,虽然数量不多,但从质地、雕工、纹饰可以看出,玉雕业的繁荣时期即将到来。
清代制玉设备不存在电动,无级变速,高合金砣具等系列的加工器具和设备,且所制设备的材料、构造水平都比较原始。加工机具的自我磨损,设备构造的精度、设备运转的稳定性,碾琢工效的效率都远远低于现代加工工艺水平。工艺精度的误差是清代玉器加工工艺中无法避免的缺陷和表现特征。这种缺陷和特征清晰地反映在玉器的艺术效果上。例如;对称、平行、几何、线条的宽窄和地子的基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