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介绍 ▏钱范之一:先秦铸贝陶范
中国钱币博物馆藏有先秦铸贝陶范1件,(见《中国钱币博物馆藏品选》108页477图),长101.8mm,宽48 mm,厚23.1 mm。该范呈长方形,系面范,上有6枚贝模,分为两列,每列3枚。该陶范出土于山西侯马铸铜遗址,是先秦时期仿贝生产的见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海贝是历史上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喜爱的物品,据统计世界上可以被辨识的种类超过200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海贝的国家之一,在古代文献中,有诸如“贝”、“贝子”、“大贝”、“小贝”、“贝齿”、“紫贝”、“珂虫”、“海巴”等称呼。海贝能够成为人们喜爱的装饰品,首先在于海贝本身具有亮丽的光泽,坚固美观的外形,这是海贝能够被人们所喜爱并成为装饰品的基础条件;其次海贝从正面看,椭圆形的贝身中间有缝,缝两边为贝齿;从背面看,孔中有缝,缝边可以看到内卷的贝壳。不论从正面或背面看都特别像女性的生殖器。在原始社会早期,由于男女生理上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分工,并且形成了以女性为主的母系氏族社会,男性属于从属地位。在古代恶劣的生存条件下,生命将会面临种种威胁,具有生育功能的女性生殖器崇拜便自然产生了,海贝正好适应了人们的这种精神需求1。
根据现有考古证据,我国发现最早的贝壳饰品出土于距今4万年前的辽宁省海城市小孤山仙人洞遗址,是一件穿孔蚌壳,形状似一枚硬币,只保存一半,估计直径25毫米,厚约2毫米,一面微凸,呈现象牙白色;一面微凹,有红色浸染,中间两面对钻穿孔,孔壁光滑,似乎是长期穿绳摩擦造成的2。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石器时代仿贝逐渐增加。仿贝的出现,可能是因为海贝数量不足,也可能是仿贝因为材料的特殊而能体现出与海贝不同的装饰美感。根据现有考古发现,仿贝有多种材质,包括骨贝、蚌贝、铅贝、金贝、铜贝、银贝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馆藏铜贝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馆藏银贝
1974年-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发掘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和墓地,发现大量海贝、蚌贝和1枚铅贝3。这枚铅贝可能是我国最早的金属贝。春秋战国时期,各种金属贝作为随葬品,在墓葬中多有出土。本文所介绍此件陶范,即为当时生产金属贝所用之模具。
注释:
1. 李文:《浅谈贝币与生殖崇拜》,《广西金融研究》,2002(S2)。
2. 黄蔚文等:海城小孤山的骨制品和装饰品,《人类学报》,1986(3)。
3. 彤泽:《大甸子遗址与墓地中的贝与仿制贝》,《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
(本文供稿:孟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