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谈人性(一) 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谈起

在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前。我们应该先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到底是什么意思?

首先,我们先说一下善有善报,是什么意思呢?

就我理解,这里说的第一个善,是指善的行为(与奉献、利它、道德相关联行为);第二个善,是指利益。

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一个人作出善的行为(与奉献、利它、道德相联系的行为),总会获得一定的利益。

恶有恶报,是什么意思呢?

就我理解,这里的第一个恶,是指恶的行为(与索取、损人、不道德相关联的行为);第二个恶,是指利益受损。

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一个人作出恶的行为(与索取、损人、不道德相关联的行为),总会让自己利益受损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但是人们最美好的一个愿望;也是人们在现实社会博弈中,最基本的、最普遍适用的博弈原则之一。

这种博弈规则,人们通常是不敢轻易违犯的;因为违反了这种博弈规则,通常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在社会上,有的人路越走越宽,就是因为他愿意遵守这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博弈原则。

换而言之,别人对他的好,他总会记得,并会在适当时候做出回报;即使暂时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回报,也会表达自己心中的感谢之情;总而言之,他会记得这份情,以后有机会、有能力时就会回报。

一个人,只要能在大家人心目中,树立了这种形象,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帮助他,自然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与他合作。这样做的久了,人生的道路自然是越走越宽,自然更容易取得成功。

而有的人呢,在社会上,路却是越走越窄,就是因为他以为,自己能超越这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基本社会博弈原则。

换而言之,别人对他的好,他总是坦然受之,毫无回报之意;甚至还想得寸进尺。或者就是玩虚得,总而言之,说得天花乱坠,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感谢之心,也无任何回报之意。甚至因此获利后,还总觉得自己很聪明、对方是凯子。

如果一个人给大家留下这种印象;谁还会愿意帮他呢?谁还会愿意与他合作呢?这样做的久了,自然是路越走越窄,自然会越混越失败。

写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觉得,泪痕怎么突然贩卖起了心灵的鸡汤?因为,前面这几段话,实在充满了浓浓的鸡汤味。

在这里,我先申明,我无意贩卖任何心灵的鸡汤,因为心灵鸡汤这种东西,虽然好喝,却实在没有什么营养可言。

我今天,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谈起,只是希望大家知道,为什么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而各种善的(奉献、利它、道德的)行为,会普遍存在于社会之上。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但是善(奉献、利它、道德)的行为,会普遍的存在于社会之上,原因非常简单。

那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博弈原则,是一种被人们最普遍遵守、应用的原则。

如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博弈原则,在社会上突然失效了,那善(奉献、利它、道德)的行为,就会渐渐越来越少;甚至会绝迹。

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这个问题。我举几个最简单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有一个老人摔倒了,如果你扶他,百分之百会获利,而且很快就会得到利益。总而言之,老人会对你必有重谢;老人的亲属,会对你必有重谢。

在这种背景下,你会扶他吗?我想,你肯定会扶他的,事实上,谁也会扶他的。因为,这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罢了;就算送他去医院,又是多大的事啊。既能得到别人的赞赏,又能获得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个例子,还是有一个老人摔倒了,如果你扶他,你只能会获得一些好像不是利益的利益;或是有潜在的利益。

比如,你扶起老人后,老人会对你说一大堆谢谢,老人的亲属会对你说一大堆谢谢;周围人也会对你投来赞美的目光;单位知道了这件事,还会给你戴朵大红花。说得再夸张点,没准还会有一些美女(或帅哥),还会因为你这样善良,而偷偷喜欢上你。

如果是这样,看到摔倒的老人,你会扶他吗?我想,你应该会扶他的,事实上,谁也会扶他的。因为这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就算送他去医院,又是多大的事呢。总而言之,广结善缘总是好事。

第三个例子,还是有一个老人摔倒了。如果你扶他,你什么利益也不会获得。老人、老人的亲属,都不会对你必有重谢;甚至而言,老人被扶起后,跟没事人一样,连个谢字也没有,他的亲属更不用说了,周围人也不会对你报以任何形式的认可。

在这种背景下,你会扶他吗?这个就比较复杂了,我想从普遍意义上,人们是不会扶的。只是这个结论,多少是要承担道德风险的,因为难免有人会用大道理压我。

那我们再接着看第四个例子。

还是有一个老人摔倒了,如果你扶起他,会存在潜在的威胁;老人、老人的亲属有可能会反咬一口讹诈你。

在这种背景下,你会扶他吗?我想,你大约是不会扶他的,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去扶他的。因为为了做个好事,还要承担这样的风险,这绝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第五个例子,还是有一个老人摔倒了。如果你扶起他,你的利益,百分之百会受到威胁,换而言之,老人、老人的亲属肯定会反咬一口讹诈你。而且,你到时还说不清楚。

在这种背景下,你会扶他吗?我想,你肯定不会扶他的;事实上,如果人们知道是这种结果,谁也不会扶他的。因为,这种人,死了都活该,他摔倒了,我凭什么要扶他?

在这种背景下,传说中的东郭先生、传说中的农夫,也会事后追悔莫及。总而言之,对于这种忘恩负义的人,我就不应该有任何怜悯之心。

从上面的几个例子里,我们大约可以看出来。

善的行为(与利它、奉献、道德相关联的行为),与获利相伴随时(善有善报),才可以在社会上存在。

如果善的行为(与利它、奉献、道德相关联的行为),与利益受损相伴随时(善有恶报),就会在社会上渐渐消失。

社会的复杂,就在于。在类似的事情发生前。谁也不知道,它的后果是什么?

还是用老人摔倒的例子来说事;你扶了这个老人,会是什么结果,谁也不知道。是会得到老人、老人亲属的感谢、感激?还是会获得周围人的赞美?抑或是被老人、老人的亲属讹诈?

这个谁也不知道。如果有人可以告诉我们一个肯定的答案,遇到类似的事,我们就能很容易决定怎么做了。

总而言之,有利我就抢着去做,无利无害我会勉强自己去做;有害无利,我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问题是,在事情有结果前,谁也不会告诉我们一个肯定的答案。

在这里,我只是拿扶摔倒的老人举例子。世间的善事莫不如此。

总而言之,善的背后与利益联系(不论这种利益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不论这种利益是明面上的,还是潜在的),它就容易普遍的、长久的存在于社会上。

如果善的行为总与利益受损联系在一起,那它就会渐渐在社会上越来越少,甚至渐渐绝迹。

虽然我们不知道,一个人做善事的结果会什么?但是因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博弈原则生效,所以你做好事,通常总是会有好报的。

说到这里,我再重申一遍,我无意贩卖任何形式的心灵鸡汤;更无意告诉大家,这个社会上的人都愿意相信、遵守善有善报博弈原则。

在这里,我只是想说,为什么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而善(与奉献、利它、道德关联的行为),却可以普遍的存在于社会之上。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博弈原则,永远存在非常普遍的适用性、有效性。

问题是,拥有普遍适用性、有效性的博弈原则,并不是一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最简单而言,恃强凌弱、欺软怕硬、兵不厌诈之类的博弈原则,在社会博弈中,一样被人们广泛的应用、而且非常适用,并且非常有效。而这些原则的存在,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原则,本身就是一种否定。

因为恃强凌弱的原则,就是说,你弱,你付出是天经地义的,如果你敢不付出,就会受到惩罚。总而言之,强者通吃。

总而言之,强者通吃,而且不受谴责;弱者乖乖付出,千万不要谈什么回报。既然如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还从何说起呢?

至于斯软怕硬的原则,就更是对上述原则的公开补充。

总而言之,强者有权迫使别人付出;弱者有义务付出。强者、胜利者总是会得到赞美的;弱者、失败者总是会受到轻视。

而兵不厌诈的原则,则似乎是在说。你智商不高,与人相处时,吃亏活该;你愿意当东郭先生,只能证明你智商不高。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不要抱怨,只要长一个记性就可以了。换而言之,下一次不要那么轻易相信别人;你轻信别人,本身就证明你幼稚。

如果社会能博弈出这种道理来。你说还有什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言。

事实上,正是因为类似的博弈原则,与善有善报的博弈原则并存;而且同样广泛、普遍适用。所以,才会让社会变得非常复杂。

一方面,善有善报的原则,在社会的博弈中普遍适用,而且非常有效;问题是,恃强凌弱、欺软怕硬、兵不厌诈的博弈原则,在社会的博弈中同样普遍适用,而且也很效。

因为类似的原因,我们看到的社会,就好像是一个万花筒。因为不要从别的角度去看,单从道德层面上看,人也是千奇百怪的。

但有一点可以保证。善、恶这两种博弈原则,都在社会上存在普遍的适用性。以至于,我们很难说哪种原则,更适用、更有效;也很难说,哪种原则,更普遍存在。

在《射雕英雄传》中,主人公就是因为熟练掌握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秘决,于是所向无敌了。总而言之,他的诚实、忠厚、与人为善,感动了天、感动了地,更感动了一系列大哥级的人物,还感动一系列绝世的美女;于是最终功成名就、赢得美人归。

而且,各种童话故事、民间故事、心灵鸡汤的段子、宗教的宣传,以及思想品德的标准范文,都是讲着类似的故事。总而言之,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不是不报,那是时辰未到。甚至而言,今生不报,他来生也会报的。

我也喜欢看类似的内容,因为心灵总需要这种鸡汤的滋润。问题是,这种东西,它没有什么营养,只是一种安慰剂罢了;而且,它实际上未必有什么作用。

在现实社会中,如果善有善报的博弈原则,适用性、有效性越来越小,你就是天天给大家喝这种心灵的鸡汤,社会也会充满了不道德。

我敢说,如果做善事,百分之百分有好报(哪怕只是从长远的去看),我相信,这个世界上的坏人肯定会非常罕见。

反过来说,如果做恶事(当坏人),百分之百有恶报(哪怕只是从长远的看),我相信,这个世界上的坏人肯定会非常罕见。

问题是,现实博弈出来的结果,通常不是这样的。

有许多心灵鸡汤类的励志书,总会告诉大家,善(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者无敌。总而言之,默默付出自然会有收获。

其实呢,如果在社会上混,这样简单,我估计经过几百年、几千年的反复博弈、竞争,社会上的人,肯定一个比一个愿意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因为,相反的人,早已在反复的博弈、竞争中,或被淘汰,或改变了处世之道。

有一段时间,《黑厚学》比较流行,许多人常常把这本书的内容,归结为一句话,想成功,必须得脸厚心黑。

其实呢,如果在社会上混,这样简单,我估计经过几百年、几千年的反复博弈、竞争。社会上的人,肯定一个比一个脸厚心黑,相反的人,经过反复的博弈、竞争中,或被淘汰,或改变了处世之道。

今天就讲到这里。

我所要表达的意思非常简单,那就是为什么人性本是自私的,为什么善(奉献、利它、道德)的行为,会普遍的存在于社会上,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博弈原则,在社会上永远存在适用性、有效性。

当然了,因为与他相反的社会博弈原则,也同样有适用性、有效性,所以恶(索取、损人、不道德)的行为,也会在社会上普遍存在。

关注公众号 关注泪痕春雨

(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劝人向善更是中华民族至今流传千古的为人处世之道. 古代文献中<说文>曰:"善,吉也."善,寓意着吉祥.美丽.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有着" ...

  • 一些传统毒鸡汤:什么吃亏是福,什么善有善...

    一些传统毒鸡汤:什么吃亏是福,什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都是骗老实人的.是恶人熬给善良老实之人喝的毒鸡汤. 历史上,往往恶人小人一辈子活得如鱼得水,有滋'有味,占尽便宜--.至死也没见它们有什么所 ...

  • 【英文小鲜】(34)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 英文怎么说?

    34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 英文怎么说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你说这是中国的古训也好,俗语也罢,大家都非常熟悉.前一阵有人问,如何把它翻译成英文? 如何才能把这种中国诗词成语之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四)夺门之变

    (七十四)夺门之变 皇帝病得快死呀,应该由谁来继承皇位呢? 因为皇帝没有儿子,而且皇帝也不想让太上皇的儿子继位,更不想让太上皇复位:所以大家一时不知道,应该让谁来继承皇位了.   最后,大家商量来商量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三)一再与皇位擦肩而过的襄王

    (七十三)一再与皇位擦肩而过的襄王 皇帝病危期间,政府的高级文职官员,竟然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让皇帝亲自指定皇位继承人. 这个共识,简单去看,那是一点毛病也没有.但是,这个共识显然是大逆不道的.因为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五)军人集团最辉煌的时刻

    (七十五)军人集团最辉煌的时刻 明代是高度成熟的官僚政治. 高度成熟的官僚政治,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 军方大佬无论有多牛X,也无法介入权力中枢.换而言之,与皇帝坐在一起讨论军国大事.制订战略决策的人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二)易储再起风波

    (七十二)易储再起风波 上一节,我们说到,皇帝的儿子命小福薄,爬上太子之位后,仅仅一年时间,就死了. 太子死了. 围绕储君之位,马上就又起风波了. 因为,太子死了,应该让谁当太子呢? 有两个官员提议,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一)易储风波

    (七十一)易储风波 代宗皇帝上位后,太子一直都是他哥哥(也就是太上皇明英宗)的儿子. 这是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明英宗的儿子,能强有力的占据太子之位呢?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六)明英宗是如何夺回权力的(上)

    (七十六)明英宗是如何夺回权力的(上) 石亨的权力有多大呢? 石亨本人是军界首席大佬:内阁首辅徐有贞是他的党羽:内廷的首席大太监曹吉祥是他的党羽:精兵云集的大同军区主管石彪是他侄子. 这种权力,真心说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太上皇归来

    (七十)太上皇归来 这场战争结束了. 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如何解决太上皇的问题. 这是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 如果现在的皇帝权威足够大,人们自然会对这个问题讳莫如深. 比如,宋高宗时代,宋金和谈时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七)明英宗是如何夺回权力的(下)

    (七十七)明英宗是如何夺回权力的(下) 石亨参与决策的权力,在夺门之变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表现的非常充分. 在此期间,帝国最重要的人事变动,都是在石亨的参与下.甚至是在石亨的要求下做出. 众多不愿意和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六十九)皇帝的价值有多大

    (六十九)皇帝的价值有多大 最初,蒙古人俘虏了明英宗,以为这可是逮着宝贝了. 因为把明英宗当作人质,肯定可以勒索出天文数字的钱财:甚至可以逼着大明帝国割让大片土地,并且称臣纳贡. 对此,我们只要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