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读这本书,让你这么好笑?

这是 书邦人 的第 126 篇原创文章

我发了一篇关于读懂《论语》的书单文章,文中提到了《于丹<论语>心得》,有人评论说一看我说到于丹,就觉得好笑。我不知道他笑点为什么这么低,兴许他认为一般人读于丹的书都很可笑吧。
记得我写过两篇文章,分别是《读你的书,让别人嘲笑去吧!》和《不好意思,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读什么书》,都是为了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别管别人怎么说,读你想读的书。
不过我发现许多人还是做不到,自己想读什么书时,都先看别人脸色,或者反过来取笑别人读的书。
以前我认为取笑或在心底看不起别人读不那么深奥的书,是一种文人相轻,其实这样的人并非文人,而是多读了一两本书的半桶水先生罢了。
这种人我见多了,从我十几年阅读历程中接触到的,能指名道姓的不少于20个人,更别说那些有过一两次照面却不通过好友请求的人了。
我就不明白了,别人读了哪本书让你这么好笑吗?你想笑什么?笑他读的书比你有品位?且不说你读的是什么书,你的态度本身已经是一种没品位的表现了,这一点跟别人安静地阅读一本书,哪怕读的是一本烂书,他的精神也是可嘉的。
梁文道在某一期的《开卷八分钟》里说到,一对当大学教授的父母在读一本育婴指南的书,也是有意义的。因为他们培养出来的孩子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为国争光的运动员,或者造福一方的官员。
这本育婴指南也许写得很浅,可是对第一次当父母的大学教授而言,它可能比《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缺少了所谓的品味,却让他们受益匪浅。
同样,假如一个人很想学习《论语》,却苦于自己的阅读能力有限,读不了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更别说朱熹的《论语集注》了,他只能读懂《于丹<论语>心得》,你不应多鼓励他吗?
难道你非得扔一本《宋本论语集注》,还教训他说一定读这本,我才不会笑话你?
你可以把《于丹<论语>心得》列为烂书,可你不能凭借自己幸运地接受了几年高等教育,就以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尤其是爱读书却没有条件多上几年学的人,甚至笑话他。
试想,一个人能够抵挡各种外界诱惑,比如各种娱乐或舒服地躺着刷手机,还能安心读书的人,他让你这么好笑吗?
有些书看起来不那么高大上,只要对别人有用就是一本好书。比如你认为《巴比伦最富有的人》满纸铜臭味,一旦看到有人读它就觉得好笑,可是对读进去的人却很有帮助。
他遵循书中的方法去存钱,投资,财富慢慢增加,给他和家人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改善,这不是很好吗?你总不能这样说吧:「你挣钱多了,生活也好了,我觉得你好好笑哦!」
其实抱着这样心态去生活的人,不能说是一种病态的活法,而是没有文化的表现。文化不等于你文凭多高,而是格局和见解。
我以前经常提到的一个人类学术语,叫文化相对论,大意是说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你不能用自己的文化标准去衡量和评判他人的文化。
这点放在个人身上也一样适用。因为我们每个人生活条件、受教育程度和阅读理解能力不一样,就只能有选择地阅读与能力相匹配的书。
别人读什么书,那是别人的选择,他也许文化程度比你高,只是当下他需要读那本书,而且他还有可能读更多熟悉领域之外的书。
他读的这些书可能恰好是你熟悉的,就像你读别领域的书一样,也是别人眼里的小儿科。在这种情况下谁读什么书都是正常、合理的。
如果你看到别人读了一本自己几年前读过的入门书就觉得好笑,那么你也有被别人嘲笑的时候。你认为这种相互嘲笑有多大意义呢?
再说了,就算别人没上过几年学,他只是对某一个方面感兴趣,比如《论语》,他就喜欢读《于丹<论语>心得》,又说明什么呢?他承认在《论语》研究上比不过你,可你一定能保证在全方位超过他吗?也许在其他领域他已全面碾压你。
所以说,你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别人读什么书那是别人的事,而你认为的好笑恰恰把你出卖了。我们不能总以自己为中心,对别人指指点点,因为每一个人都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只是自以为是而已,才有了各种看轻和嘲笑,实际上是一只井底之蛙。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在《职方外纪》里说的一句话:「地既圆形,则无处非中,所谓东西南北之分,不过就人所居之名,初无定准。」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