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笔记(11月6日)民国33年民乐一中兴教碑碑文
山与岭.
朋友聊天,谈及山与岭的区别,还谈及祁连山与几个伟人的关系,觉得有点牵强附会。朋友说,山比岭大,不是大在面积,而是格局。我并不赞成,但又找不出证据,我总觉得,比如秦岭、大兴安岭就是比山大。查阅资料。山:地理学上,山是地壳上升地区经受河流切割而成的。自上而下分为山顶、山坡、山麓三部分。岭:高大的山脉;山脉的干系。地理学上的主要区别就是山是一个独立高耸的体系,而岭的范围就要比山大,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上连绵形成的地形上的屏障,叫做岭。可见并不是山比岭大,而是岭比山大。有时候,一些说法,只当笑谈,不能当真。
骆驼城画像砖室墓.
骆驼城城画像砖室墓原来并不在这个地方,原来在骆驼城西南。2001年9月遭盗掘,文物部门进行了测绘和资理整理,后搬迁复原至现址。墓葬为斜坡基道砖室墓,墓道向西,有前、中、后三室,前室应该是放棺材的,中室可能是摆放祭品的,后室可能是祭祀的。墓室彩绘砖全部移到了县博物馆,现在墓室内彩绘砖则为后人所画,有些就显得比较粗糙。由于盗掘严重,所幸画像砖基本完好。随葬器物有陶器、骨簇和古钱币,前室平台出土铜立人,铜构件、金箔饰片等,也都存在县博物馆。但由于能证明墓主人身份的文物一无所存,文物专家从基葬形制、壁画内容、随葬器物来看,该墓葬断代为魏晋时期,墓主人是富比公侯的官吏或豪族地主。墓室东边是骆驼城文物保护所的房子,一个小院,朋友曾说在这里工作,打电话说现在已不在这里了,没有进去。
兴教碑.莫扎
李丁陇先生于民国33年夏(1944年)去敦煌考察,当时正值民乐县地方士绅倡导修建县立初级中学。为多方集资,由县长张声威前往张掖,拜见丁陇先生,禀明来意后,先生慷慨应允,画30幅,写70条,次年5月全部竣事,捐赠给民乐教育基金委员会,共义卖69万元,作为民乐中学奖学基金。县长张声威为此撰文,碑文用石刻成后,立于西街关帝庙内,以示纪念。名曰:兴教碑。碑已早已不知去向,但从相关文献中找到了碑文内容,录之:
民国33年夏,与地方人士倡修县中,而教授先生率多聘自他县,只以待遇微薄终不能聘留高明,于是汲汲焉,以奖励升学培植专门人才为急务。越明年十月,余因公处张,适李丁陇先生开书画展览,就之倾谈,俩称知己。先生本陇西人,寄居江西,擅长书画,海内知名,通今博古,温雅可钦,既引为知音。爰求书画,捐募奖学基金,先生慨允之,且曰:君既热心教育,予敢不尽所长乎?。乃允画三十条,写七十条,纸张颜色概不需供,约年底竣事。时绅耆程宗四、樊心斋、牛子亨、杨辑五,议长朱云亭,书记长韩云亭,主任陈子发,县中校长王秀夫,女校校长何熙廷,教育科长施博生,中心校校长胡瑗复等闻之,皆交口赞誉,称为义人,更修书谢勉之。而先生益为兴奋,卒如期作成。本年五月,余与韩书记长因公晋省,如数携回。开会议决:画条每幅捐洋八千,书条六千,裱就者一万,共筹六十九万元。勒诸贞珉,定为奖学基金。后之君子果能妥为保管,蕃衍生息,则不第丁陇先生之义举永垂不朽,而县之教育人才,亦当蔚然兴起矣。同仁等宁不与有光荣乎?是为记。
映月井.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
映月井,映月影,映月井中映月影,月影万年,月井万年
望江楼的绝对,为什么一直没有将“映月井”一联挂出,不少人认为这是最佳下联,但有专家认为不可能成为“绝对”的真正下联。一是‘“映月井”很不出名,人们知之甚少,难以与望江楼“门当户对”。二是一口水井是不可能存在万年的,诗词中可以适当夸张,但不能离谱,“月井万年”没有遵照适度原则。三是“映月井”一联最大的问题则在于,尾句中“万年”和“绝对”中的“千古”雷同、重复,在楹联文学中,这个问题叫‘合掌’,好对联是绝不允许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