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教育信息化关键词之六:大数据
◆ ◆ ◆ ◆
大数据:
离中心越来越近
2016教育信息化关键词盘点
◆ ◆ ◆ ◆
“一切都被记录,一切都被数字化。”在许多领域,大数据正在大放异彩。所以有句话说,未来的时代将不是IT时代,而是DT的时代。DT就是Data Technology(数据科技)。
而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真正的大数据应用还在路上。重要原因之一是分析工具的缺乏。就像当汽车时代来临,我们当然无法按照驾驶船只的方式去驾驶汽车。所以,最开始,大家用EXCEL的方法分析了很多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非常辛苦但收效也甚微。如果没有合适的分析技术,要揭开庞大的数据背后的故事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还有一个原因是教育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受施教者、学习者、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数据应用的切入不那么单纯。
那么,从学校的管理层面上来说,大数据到底可以干哪些事?北京大学计算中心主任张蓓教授认为,很难在互联网上发现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目前来看缺乏精彩案例,但是,仍然可以说,大数据与教育的结合有很多潜力可挖。
比如,在教学管理中,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为传统课堂教学提供质量监控和评价。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对科研文献挖掘,快速准确识别新型分子,加快科研进度。
而在传统课堂领域,通过对数据的积累、挖掘、对比、分析,可以帮助学校了解:哪些课程最受欢迎;哪些课程需要改进,如何改进;哪些教师应该获得帮助,需要哪些帮助等等。对于教师来说,对数据的分析和使用则可以帮助他们改善教学效果。通过这些数据的积累、挖掘、对比、分析,可以帮助老师了解自己的课堂是什么样子;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在高校,学生和教师画像是最近一两年比较流行的做法。多维度、全方位的刻画主要用来分析学生学业状况,预测挂科、排名突降,动态评估经济水平,精准资助困难学生,预测学生毕业去向,提供针对性引导。
而对教师的刻画主要表现在:基于教师学习经历、导师、海外交流、所属团队、职位晋升等信息,构建教师成长轨迹,分析教师发展的影响因素,为教师个性化发展指引方向。
做MOOC几年之后,清华大学副教授于歆杰认为,现在获取的数据比原来更大量、精细。他认为,在获得的基于真实课堂教育大数据的基础上,2017~2018年,理念中的因材施教有望实现。总之,这几年大数据在高校教学、管理的边缘一直兜兜转转,不过似乎离中心越来越近了。
有步子迈得更大的,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开始“开放数据”,让现有存量数据发挥价值是开放数据的初衷。
开放数据倡导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金耀辉不仅倡导高校的数据开放,更倡导全民的数据开放,他说,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要做开放数据,实际上就是让广大吃瓜群众也参与到反作弊、数据安全、隐私保护、预测分析等等数据科学研究中来。
在上海交通大学的案例中,他们从2015年开放了WiFi网络、一卡通、气象三个数据集。“一石激起千层浪”,2016年间,开放的数据得到诸多应用,还催生了多个学生创业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