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修习中国画,必经由临古、写生、创作三大阶段——谈毕波的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传承至今,历经千余载。以今人之眼观古之佳作,常令我等后生晚辈扼腕叹息,确有“高山仰止”之感。凡修习中国画,必经由临古、写生、创作三大阶段。山水画亦不例外。当代画家李可染更由这三个阶段推演出美院山水画之教学体系。单就如何解决临古与创新的问题,他又提出了“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之说。由此看来,山水画修习应在师古人、师造化、师心三点上下功夫。讲道理容易,但在实践中身体力行地学与悟,继而创立当代山水画的新貌确非朝夕之功。在文化多元化的当下,人们的艺术观念各异,创作手法杂生,于古怕落了旧窠臼,于今又恐尾随了西方现代、后现代而迷失方向。如何在精神层面继承传统文脉精华,又体现个体创作者的新视角、新理路、新面貌,这是摆在每一个有志于拓展中国画的实践者面前的具体问题。看到山东画家毕波的山水画作品,让我眼前一亮。他的作品《古岸幽境图》(见下图)中的构图、色调、笔墨关系、虚实的对比及空间的安排等方面都显示出不凡的功力。他虽然尚在绘画道路的探索阶段,还未找出明确的个人绘画体系,但他在此作中对古法之意趣的掌握,对现代视觉方式之构成要素的灵活运用,对自然景物挪移、变通及对笔墨结构的主动构架方面,无不显示出他的勇气与才华。可以说,此作出于古而成于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