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史上最全细胞外囊泡研究方法综述

小编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篇重量级综述,该综述发表在Chemical reviews杂志上,影响因子高达47.928分,不仅仅影响因子非常高,该综述对于细胞外囊泡的研究方法总结得非常全面,基本上目前EVs研究中用到的研究方法,这篇综述都有介绍,十分详尽!全文34页,配有30个figures,参考文献近300篇。通讯作者是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的Hakho Lee教授。无论你是外泌体小白还是老司机,这篇综述绝对值得一读!

该综述的内容简要介绍一下,包含:

1.Introduction

2.EV的形成、分子成分

3.物理特征(电镜、纳米颗粒分析等)

4.EV的富集方法(分为传统的高通量方法,如超速离心、密度梯度离心、沉淀法、分子排阻法、场流分级法;新方法,如微流控法、非接触法、免疫吸附法)

5.EV蛋白的分析(首先分膜蛋白和内部蛋白;然后介绍分析方法,传统法包括WB、ELISA、质谱等,新方法包括小颗粒流式等)

6.EV核酸分析(分mRNA、miRNA和其他RNA、DNA分析等,还详细介绍了核酸的提取方法)

7.EV的临床应用(主要介绍了其在癌症的诊断应用,如成胶质细胞瘤、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急性器官损伤;及其治疗上的潜力)

8.总结

文章配图选取几个与大家分享,详情请至外泌体之家论坛下载原文PDF进行研读。

EV的形成与分泌

Microvesicle的形成机制

细胞外囊泡的主要类型

EVs的电镜形态。abcd分别为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冷冻电镜、原子力显微镜下观察的EVs形态。

传统EV分离方法的优劣势比较

EV的治疗应用

该综述摘要:

细胞外囊泡(EVs)是细胞主动释放的纳米级膜囊泡。基于其生物发生、大小和生物物理性质,可以进一步分类(例如外泌体、微泡)。尽管最初被认为是细胞碎片,并且因此被低估,但EVs现在越来越被认为是细胞间通讯、疾病诊断和预后循环生物标志物的重要载体。尽管极具临床应用潜力,但由于对缺乏EVs的灵敏的制备和分析技术,所以在临床转化上仍有障碍。因此,亟需积极开发新的分子平台以应对这些挑战。预计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将对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产生深远影响。该综述旨在对EVs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的新兴分析技术提出全面和重要的概述。

参考文献:

Shao, H., et al. (2018). "New Technologies for Analysis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Chem Rev.  IF=47.928

编辑:企鹅

科研学习班了解一下~ ~(点击详细了解):

TCGA、GEO及SEER公共数据库挖掘与应用学习会

第十九期CRISPR/Cas9基因靶向修饰技术学习班

“万用模版” SCI英文论文写作法学习班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学习班和临床科研设计和数据管理学习班

中药复方/单体研究发表SCI如何突破5分大关

全国MATLAB数据及图像处理研讨会

科研独立思维能力提升特训会

SCI通篇布局及撰写能力提升特训会

关注 外泌体之家 公众号

回复“外泌体” 阅读外泌体最新科研进展及行业动态

回复“EV” 阅读2016-2018年每期This Week in Extracellular Vesicles

回复“盘点” 阅读每年外泌体领域十大前沿进展盘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