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鸿嘉信的义利平衡法则

作者:地产八卦女主编 陈庆

提起温州,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出商人,民富水平很高”。

无论是遍布于全国各地的温商商会,还是曾傲视全球楼市的“温州炒房团”,都说明了温州民营经济的活跃性。

然而,温州的崛起、温商的诞生,却源于温州是一个被“遗忘”的城市。温州三面环山,中央多丘陵,山高壑深,瓯江和飞云江拦腰横截,行路难不输蜀道。

唐代孟浩然早有诗云:“我行穷水国,孤帆天一涯。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

直至1989年,沿海14个开放城市中,仅温州既不通铁路,也没有机场。因自然条件先天不足,又地处浙江距离台湾最近的前哨,长期以来,国家除了从战略角度考虑,在温州修筑必要的军事设施外,经济建设投资基本不予考虑。目前温州的机场、铁路,其实都是温州人自己集资建设的。

然而,也正是这种环境,使得温州人绝地求生,四处寻找商机,做生意、寻活路。在这个过程中,温商们也学会了把握时机,在地产界有一番大的作为。从中梁到华鸿、新湖中宝,温商们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产“永嘉学派”

1st

还记得读高中的时候,我曾苦求各类高考宝典,偶然间知道古代也有一本“高考圣经”,即南宋温州人陈傅良为举子们应试所作的《永嘉先生八面锋》。

▲《永嘉先生八面锋》分为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财贷诸条目,如同“八面受敌”,分别研读,一一读透,在考场上恰似“八面出锋”,各个击破,无不迎刃而解。

当时知道这本书后,虽然感叹古今皆然,都喜欢走捷径,转念却又觉得,这位永嘉先生,可是高考教辅出书第一人啊!

后来,随着我阅历渐深,更加了解了这位“永嘉先生”陈傅良和他所开创的“永嘉学派”。所谓“永嘉学派”,又称“事功学派”,提倡功利之学,反对虚谈性命。主张“经世致用,义利并举”,主张通商惠工、减轻捐税、探求振兴国家经济的途径。

不得不说,正是这种面对功利积极进取的思想,着实影响了温州人特别是永嘉人的思维——其中,就有华鸿嘉信的老板李金枢。

▲华鸿嘉信集团董事长李金枢

李金枢是永嘉上塘人。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永嘉这个远离大海的县城内,李金枢的成名,却是因为海鲜。

对此,李金枢曾多次回忆说,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很多人还在纠结姓社还是姓资的时候,父亲李成宗带着李金隆、李金枢、李金杰三兄弟出海打渔,每趟回来都能有两三百元的收入,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

然而,海鲜带来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产业经济思维上的迭进。透过海鲜事业的做大,李金枢逐渐懂得了如下道理:

(1)先做专再做广。与其他海鲜商家“大杂烩”不同,李金枢在初始阶段只做海蜇这一个品类,因为海蜇不易腐烂、容易储存,方便做大规模、把采购批发网络延伸进全国,然后依靠这个网络,慢慢推广鱼翅、海参、黄鱼等其他品类的海产品。

(2) 从低端到高端。随着海鲜事业越做越大,李金枢兄弟三人谋划向最高档的海鲜市场进军,为此推出了品牌寻鲜岛,专卖平日难得一见的野生特大黄鱼、野生辽参、金钩鱼翅及特大针翅等稀有海珍品。

(3)把“样板市场”复制到其他城市。随着李家三兄弟在温州的“样板市场”越做越大,他们在大连、舟山、湛江、海口等地200多个渔码头,建立起遍布全国各地的600多个分销商供货与分销网络。

2nd

不得不说,所有的产业思维其实都是相通的——华鸿嘉信的创立及发展,就明显沾染了海鲜事业的印记。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华鸿嘉信起家的温州楼市,曾经历过如同海南楼市泡沫破灭的过程。从2010年开始,温州房价连续20多个月下降,中低端商品房价格下降超过30%,豪宅价格遭到腰斩。

显然,这种长时间的房价下跌,足以消灭人们对于温州楼市的信心。但就在这个时候,深受永嘉学派功名思想浸润的李金枢,认为房地产更能承载其志向,加之温州楼市下跌已久,房价腰斩、地价更低,在别人都撤离几乎没有竞争的情况下,不失为一个占据市场、逆势发展的机会,遂于2012年,出手成立了华鸿嘉信。

顺带的,李老板把在海鲜上积累的商业修为,也延续到了房地产

就像最开始专注海蜇,打造品牌的路径一样,华鸿嘉信“先做专再做广,把温州打造成全国的标杆,把瑞安、龙湾打造成温州的标杆”,这种通过多项目覆盖全城、打造样板市场的方式,可以形成较强的市场认知,从而占据市场、阻拦竞争。

所谓一对一打不过对手,二对一或者三对一,哪怕对手再强也能把他们打得哇哇叫,这在营销学中叫中聚焦战略,或者ARS战略,就是把资源集中在一个点上发力,成功率就会高,这也是李金枢从卖海鲜里学来的理论。

2012年,华鸿嘉信只有15亿销售额,但在2016年就卖了210亿,做到了3年14倍的“超级黑马速度”;2018年,华鸿销售额更是逼近500亿,在温州远超外来大鳄万科、碧桂园和本地老牌中梁等。

2017年,华鸿嘉信把总部迁到杭州,为区域复制的三步走战略(深耕浙江,立足华东,面向全国)提供更好的条件。

▲截止到2020年9月底,成立才8年的华鸿嘉信,位列克而瑞排行榜82位,与老牌房企合生、华侨城、九龙仓、华宇十分接近。

3rd

我们知道,永嘉学派提倡“正其义既谋其利,明其道也计其功”,义理不能脱离功利,功利也不能缺少义理。

然而,对于李金枢来说,义利平衡却并不容易。

为什么这么说呢?李家有三兄弟,有共同的事业“寻鲜岛”,但华鸿嘉信的成功,却只是李金枢一人的。

在老二的成功刺激下,李家老大和老三也纷纷转行做地产。2015年三弟李金杰入局,成立新鸿隆祥地产;2018年,大哥李金隆之子李伯瑞创办浙江国鸿新瑞房地产集团。

而三兄弟共同的事业“寻鲜岛”,则在2018年因无人打理而注销。历时六年,李家“分家”正式完成,兄弟身份也转为竞争对手。

实际上,在地产界,不乏兄弟几人“逐梦地产圈”,最出名的莫过于正荣、融信和欧氏投资背后的欧氏三兄弟了。但即便如此成功的欧氏家族,老二欧宗荣面对三弟欧宗洪的融信,原本拥有比融信更多资源和先天优势,但正荣的发展仍让欧宗荣心里有些窝火。

与之相对应,华鸿、新鸿、国鸿鼎足三立,互相“竞合”的态势也愈发明显。例如去年6月,大侄子李伯瑞旗下的国鸿,因为龙港新城的一块地,与华鸿、新鸿等一众房企血拼了148轮才拿下来。

由此,作为华鸿当家人,李金枢不仅要平衡华鸿的规模和品质,更要思考在面对国鸿分羹温州市场形势下,如何权衡与三弟李金杰以及侄子李伯瑞间的血脉与利益关系,这是华鸿嘉信“义利平衡”的首要关节。

4th

除了血脉与利益之外,在“义利平衡”选题上,华鸿还面临着规模与品控的争议。

例如,在去年公司经营会上,李金枢曾公开表示2019年集团目标是确保销售500亿元,要为未来实现千亿打下坚实基础。

然而,2019年全年,华鸿嘉信只实现了460亿,2020年1-9月,华鸿嘉信也只实现了185亿销售额,连冲破500亿都难,千亿梦想正式“梦碎”。

与规模失速相对应的是,则是华鸿在管理和品质上的失速。

就在前几个月,李金枢宣布落地“阿米巴”,宣布企业将会“化整为零”,全员承担经营压力,以实现企业的“数字化经营”。

为此,华鸿嘉信先后引进了原鑫苑CEO张立洲,但张立洲履职三月后就走了;后来,又请来碧桂园贵州区域总裁黄士冯。

但是不得不提的是,从2013年的34亿销售额,到2018年的400多亿,这样的短时间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过去几年三四线城市的棚改红利。

如今随着这两年房地产市场环境的变化、三四线城市棚改红利的消退、以及房企融资端的收紧,华鸿嘉信想要实现以往的高增速,显然不是单靠“阿米巴”或者换几个大将就能实现的。

至于在品控上,在早期的华鸿,以温州大公馆为代表的华鸿产品,必建游泳池,且新房有高溢价、二手房抗跌涨的快,华鸿也是凭借这些特点扬名温州房产圈。

▲华鸿嘉信优秀产品示意

如今,随着规模失速、华鸿重仓的三四线楼市不景气,特别是华鸿嘉信的资金还主要来源于银行信托融资,其融资利率高达8%-15%,在这样的经营压力下,华鸿嘉信的产品,也开始出现不少维权的状况,具体就不多说了。

5th

古人云,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作为浙系品牌房企中最年轻的“后进生”,华鸿嘉信务实、低调,但未来持续的向上生长,还要经受更多的艰难考验。

也许,浓厚的永嘉情结和机敏果敢的天性,已经深入华鸿的骨髓之中。

华鸿的急速扩张和瞬间失速,自然也是华鸿人分角饰演的一场人生大戏。

关于地产,希望能与大家有更多交流。
交流、爆料欢迎扫描以下二维码加我微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