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女明星一来到中国,女神光环就没了?
为什么韩国女明星来到中国,女神光环一下子全没了? 在新生代中尤为明显。 去年冰山美人郑秀晶和二代女团神颜林允儿出席盛典,为国出征的美貌并没有想象中艳压全中国女星。
Lisa在韩国是甜酷莎,到了中国拍广告就是泰妹莎。
很多人从审美偏向来解释,说韩国喜欢自然初恋感,而中国人喜欢端庄大气脸。 事实确实如此,两国审美不同。 我在B站看到一个up主说ab去韩国,中国媒体的标题是这样的。
图片来源:bilibili 韩国东东 而秀智来中国,韩国媒体的标题是“秀智的美貌压杀了其他所有中国女演员”。
可如果用审美偏向解释有点答非所问,现在讨论的可是这些韩国美女怎么来中国就不美了。 我要顶着锅盖说,根本原因是韩国女星没有韩国人吹得那么美。众所周知,韩式包装硬是能用减肥、美白、妆发、打光等手段,把普通人变成神颜,一旦走出了舒适圈,就变成路人。 别说在中国,韩国媒体的镜头都扛不住。
舞台上魅力四射的爱豆,在晚会上像吃完火锅误入镜头的粉丝。
隐形的韩式包装还有洗脑式营销。人的审美是被塑造出来的,可能来自于自我熏陶,也有可能受他人或者环境影响。 小时候觉得不好看的人,媒体或者身边的人吹得多了,就会认为ta好看了。 典型例子是范冰冰,国内女星中审美洗脑成功的只有她。 姐妹们仔细想想,当初看还珠,你觉得谁最美,应该很少人会说是金锁吧。 在她以前大多数中国人都喜欢端庄婉约类型的美女,脸型多为鹅蛋脸。 大花里只有她是狐狸脸。
范冰冰赶上智能手机普及的好时代,图片传播速度快,她用一个又一个红毯造型和艳压新闻,营造出第一美女的印象,成为权威美女。 以一己之力将国人对鹅蛋脸的偏好转向了锥子脸,到现在都还有很多照着范冰冰整容的人。
我国人口基数大,要洗脑14亿人的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但在韩国豆腐大点的地方就容易多了,韩国人在玩洗脑上可谓驾轻就熟,还输出到中国来。 第一招是贴标签。贴标签能快速给人留下很深刻印象。 我第一次看到秀智是在《建筑学概论》里,她演韩佳人的大学时期。 我当时还在想为什么会找这么普通的女生来演年少版韩佳人,韩国美女断层了吗。
当时秀智的标签是“国民初恋”,利用晕轮效应,看久了就有了校园初恋的光环,整个人看起来就美了。
站在C位,却像和快乐家族合影的粉丝。
我曾经想过写她,最终发现她的变美历程对普通女生没什么借鉴意义,完全是红气养出来以及氛围渲染出来的美。
在贴标签的时候还要造一些新词汇。越新奇越是能突出与众不同,例如氧气美女、脸蛋天才、氛围美女等等,韩国人在鬼吹方面一绝。 Lisa一直因为长相被韩国人黑“化浓妆掩盖东南亚长相、装韩国人”。
后来她有了“人间芭比”称号,将东南亚系长相模糊化,用芭比将大家对她的印象换成了混血欧美脸,形象就变洋气了。
但洗脑肯定也是要有点基础的。 秀智的韩式邻家女孩长相,平凡易接近,长相舒服,吹成国民初恋也不过分。 Lisa的五官浓墨重彩,加上妆发确实像洋娃娃。 贴标签的作用是将特征无限夸张化。 但要是强吹就灰飞烟灭。 来看看号称“人间GUCCI”的金钟仁,他是韩国首位全球代言人。
优衣库代言人井柏然也穿过这件。 人间GUCCI和人间优衣库谁赢了?
洗脑的第二招是抓住一个细节拼命吹,比如说蚂蚁腰、牛奶皮肤。 尤其是那些脸不是特别抓人的女艺人。 Jennie脸上留白多,透出点疏离,单论长相,在韩国人眼里吸引力不强。
而韩国人喜欢的有亲切感的脸,太高贵的脸反而不吃香。 拿几位中国女明星给韩国人看,他们会说热巴长得太高贵,angelababy长得太完美,反而不那么喜欢。 受访人一致认为,如果她们在韩国,能大火的是...沈月。
Jennie在中国人眼里也不太吃香。 放在鲶鱼系里,拼不过舒淇和倪妮。 Jennie只能独辟蹊径。 几乎每个女爱豆都吹过蚂蚁腰,再强调细腰也不那么出彩。 突破口是在天生斜方肌小的肩膀上。 直角肩已经成了她的名片,说起直角肩,必提金智妮。
还有头骨。 以前我们看美女,也只看脸,从Jennie开始,美女还要头骨好看。 我几年前知道了颅顶这一审美标准,当时并没有多留心,也只有小范围的人在说刘亦菲的高颅顶。 近两年因为Jennie,所有女生都在追求高颅顶和饱满后脑勺。
说实话,这橄榄头型和伊能静头型是一样的。
这些小细节,确实能帮助我们搞明白为什么一个人好看,为什么一个人看起来别扭,能帮助我们不懂声色变美,以前我也教过大家怎么垫高颅顶,怎么练出肩线。 可是现在因为吹得太多,已经有人将高颅顶、直角肩奉为绝对的美,为了斜方肌、为小时候睡扁了头焦虑。 瘦肩针已经普及,垫颅顶和后脑勺手术也开始广为人知,要知道这手术是要掀开头皮塞骨水泥的哦。 没必要。
审美洗脑的初衷是让更多人知道主流审美以外的美,个人认为这是没问题。 毕竟很多种美是需要体会的,年纪大了才能get到。 夸太过了造成了另一个审美上的极端。 很多人都不敢说自己get不到某一种非主流美,因为一开口就会被扣上审美不好或者审美单一的帽子。 这就是审美洗脑的可怕之处,迷失还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