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专栏】自豪的初中生 (我的初一乙班 1) / 文:施扬
自豪的初中生
施扬
“小龙考上一中喽”!回想当年我被无锡市一中录取的情景,至今还有很深印象。
录取通知书刚寄到我家,第一时间知道消息的房东大伯(无锡人习惯称呼女房东)首先对我表示祝贺。她摸着我的头,连声夸奖我有出息。她那去年考上一女中的闺女,也一改往日矜持的派头,主动向我示好。闻讯赶来的邻居小伙伴们,纷纷对我大献殷勤。感受着他们的热情,我虽装得无动于衷,心里却有说不出的自豪。
能够考上市一中,对每个学生乃至家长来说,都是件十分荣光的事。作为当年无锡最好的中学,能够考上的学生一定都是小学的佼佼者。每每走在路上,或是亲友间走动时,看到胸前佩有“无锡市一中”校徽的学生时,都会刮目相看,交口称赞“好老小”。此刻我也成了其中的一员,怎不令人自豪。多年后,我与校友薛新奇结为伉俪,后来我的女儿也考进了一中,看来一中与我挺有缘分的。
可我原来不想考一中的。
那时我在东林小学,作为地区的中心学校,它的教学质量相当不错,而我是班里成绩最好的三个同学之一。之所以只说三个,是因为我们曾模仿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滴血盟誓的结拜兄弟。就在当年填写升学志愿书时,我们三人商量:一中录取条件太高了,名额有限,不能保证我们仨都能考上。而二中,声誉虽不及一中,但教学质量并不相差多少,凭我们实力,肯定都能考上。况且二中就在东林小学旁边,离我们彼此的家都很近,以后上下学仍然可以“轧道伴”,做同学当兄弟,所以我们决定放弃一中,填写了二中。
可事情起了变化。就在临交志愿书前,闻讯而来的体育徐老师力劝我,“一中教学条件这么好,设施全,操场大,跑道正规,对体育特长生又特别青睐,你应该填填试试看,反正也不会影响你第二志愿的(当时可没一中不录取,二中也不录取的行规)”。因为他是我的体育启蒙老师,从三年级起就挖掘了我这个“苗子”,力荐参加了无锡市业余体校,所以我很听他的话。于是瞒着“兄弟们”,我在志愿书第一栏偷偷填上了一中。结果,他们二人考取了二中,而我则成了班里考上一中的唯一。由于我的“背叛”,他们很是鄙视,重此兄弟分道扬镳。
很庆幸,我们这届招生正好赶上一中教改扩招试点。为了响应国家倡导的“教育为工农兵服务”的宗旨,一中面向工厂和农村的学校,招了不少工农子弟,当然也招了许多政府干部的子女。65级初中从原先的3个班一下子扩大到六个班300名学生,每班50名学生中,清一色的38名男生12名女生。为此,学校整修了教室,添置了桌椅,扩充了教师队伍,一切都焕然一新,也许我也因之得益吧!想到即将进入无锡最好的中学,我充满了憧憬!
走在上学路上,胸前白底红字的校徽格外醒目,迎着行人羡慕的目光,我不免趾高气扬。从家里到学校的路程足有三公里,上下班高峰时车辆穿梭,人流如织。但年少的我从没感到畏惧,挎着新书包,一路上还连蹦带跑,也不感到疲乏吃力。相比如今的孩子,上下学都要父母或者爷爷奶奶陪同,甚至是专车接送,真不可同日而语。
1965年9月1日,我迈入了人生的第二个课堂。开学典礼上,几百名初一和高一的新生聚集在大礼堂聆听校领导的训示。只记得当时的校长是承映清,书记是范为霖,他们讲话的内容则记不清了。
初一年级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六个班,我分在了乙班。在班里,我见到了业余体校的同伴关若飞,顿时倍感亲切。他是从崇安寺小学考上的,以后成了我最要好的同学。另外,还遇到了东林小学的同学,他们是苏南、杨雨辰和魏龙根,分别分在了甲班、丙班和己班。
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一切都是崭新的!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充满了自豪!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作者简介】
施扬,
微信网名方木,下过乡,当过兵,退休前为外企高管,现今在家练练二胡,写写回忆录。以前多篇习作曾刊登于“太湖”杂志,如今尝试网络投稿。
往期精选(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
【教育探讨-专栏】 四名高中生课堂上喝酒,是什么让老师不管不顾?
中师生之后,谁来统领基础教育的讲台?/ 谢新茂教授
【编者按】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毕业后,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中师生”,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的年龄。
然而,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几十年后,'中师生"将成为绝唱!
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蓝天教师园地》特开设“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希望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
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师生”身份,怀揣共同的“中师生情结”,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
主编:醉卧蘭亭(ID: yf476800)
【主编简介】
醉卧蘭亭:
男,70后,1993年毕业于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做过三年乡村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南京某高校。教过十几年英语,现从事美国政治与外交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工作之余执着于少年时的文学梦,写作只是为了留作纪念。
希望结交有情怀的你一起:
品茗、读书、写文章;观云、赏月、念秋霜!
《蓝天教师园地》原创征稿 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