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绢上鉴定历代书画作品
了解什么纸用在什么时代,每个时代纸的特点如何,这对于鉴定古代书画的真伪有一定的作用。因为前代人的作品,不可能用后代的纸,后代人伪造前代人的作品是很难找到前代的纸的,但偶尔有作伪人找到明清时期的宣纸,不过他的墨色、印色,在纸上表现不出前代的古色。各个时代的纸绢虽大体相同,又各有所异。流传至今的唐代以前书画名迹,纸本真迹极少,大都是唐代或唐以后的摹本,这些作品以麻纸为主。自唐以后,书法多用宣纸。质地细腻,吃水性强,又不纵横浸渗,且耐老化,才使得中国书画艺术表现出绝妙的艺术神韵,使得许多古代书画真品保存至今。
唐代以前作画多用绢,自唐以后多用纸,但仍有人善以绢本作画,只是数量相对少了许多。各时绢的织法有所不同。宋代绢在织法上,横竖都是用单丝,并且横线比竖线稍宽,在颜色上与深色的藏经纸相仿。到元代,绢的横竖仍然用单丝,但丝线较细,纹理较稀。到了明代竖仍为单丝,而横则变为双丝,丝线粗细较均匀,纹理较为密实。到了清代,竖横都为双丝。纸、绢的做旧,染旧时常带有水渍痕,没有自然老化的颜色。但有的旧书画在重新装裱时,纸、绢被刷洗太多,旧包浆全被去掉,表面光色如新,也容易被误认成伪作。
鉴定纸绢是鉴定书画的真伪是重要环节
世界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主席胡鹏图说:书画凭借纸绢而存在,从纸绢质料鉴定书画的真伪是重要的一环。
对历代绢、纸有所了解,对鉴定书画的真伪很有用。各个时代的纸绢虽大体相同,又各有所异。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绢本画,也是现存最早的山水轴卷;唐代的绢粗而厚,五代绢粗如布;元代和宋代的绢,等第稍失匀净。“宓家绢”细而匀净厚密,赵孟公式、盛子昭、王若水等古代书画名家多用这种绢作画。
宋代绢在织法上,横竖都是用单丝,而横线比竖线稍宽。元代,绢的经纬仍用单丝,但丝线较细,纹理较稀。到了明代竖仍为单丝,而横则变为双丝,丝线粗细较均匀,纹理较为密实。至清时,竖横都为双丝。绢的尺寸也有一定的时代限制:北宋宣和年前,绢的宽度一般不超过60厘米,大幅画用双拼绢或三撒绢。至南宋时,有了面宽超过1米的绢。
利用古纸绢作伪有破绽可寻,一般来说,旧绢较难吃墨,新作墨迹常浮而不沉,而真旧作的墨和色,则多渗透得很深。明和清早期字画,也因年代较久,纸绢会自然泛黄和有包浆。造假古字画,纸绢做旧,往往会有水渍痕,或纸色不匀,而且无包浆。明代以前的绢,传至今日,表面上已绝无亮光;丝上的绒毛,也已经完全褪掉,其颜色则内外如一。作伪者若用新绢,由横竖丝的粗细单双,即可辨别出来。同时经过装裱后,无复坚韧,用指在丝绢上微微拖过,则绢如灰堆般起纵,闻之有古香,若古绢有碎纹,则裂纹横直,皆随轴势作鱼口形,且丝不毛,伪作则反之。
后人虽能用前代纸绢,但前人却绝不可能用后世的纸绢,这样至少可以辨别出那些用后代纸绢伪造的前人书画。有一种特制的元丝绢,从表面上看,与宋元的绢很相似,但其表面上的光,以及丝上的绒毛,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可能完全褪净;而且其颜色也是内外不同,绝不可能与宋绢完全一致。
所以,收藏爱好者可以通过绢纸鉴定古画的真假。如掌握了纸绢的发展与演变的线索,对于鉴别是大有帮助的。应注意的是,有些真的旧书画,因重裱时冲洗太过,失去了旧包浆,显得气色如新,故辨别时必须仔细察看才不会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