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那么疼爱,林黛玉还说风刀霜剑严相逼,王夫人的沉默最折磨人
林黛玉七岁多进荣国府,到离开时十七岁多不到十八岁。前后十年时间,她也由荣国府娇客表小姐,成了被牺牲放逐的“人参养荣丸”。
林黛玉离开贾家后泪尽而亡,无论从《折足雁》酒令还是《桃花行》《柳絮词》都能体现,最直观的就是芙蓉花签借昭君出塞故事伏笔结局,以及晴雯被撵走后死去这件事。
林黛玉无父无母,林家一无所有无依无靠。初入贾府时,贾母疼她如心肝肉,谁都不敢得罪她这表小姐。但随着时间流逝,贾家那些势利眼们终于露出狰狞的表相,向林黛玉露出獠牙。
尽管贾母待她如故,可老太太终究老了,精力不济,贾家奴才阳奉阴违得多了。王熙凤、贾探春那么厉害,她们还欺负,又何况“养女”林黛玉。
《葬花吟》: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林黛玉借花喻己,将贾家生活的不如意宣讲出来。一年到头明枪暗箭让她备受煎熬,心情苦闷。
黛玉倾诉青春娇艳如花,却在摧残中度过,最终结果就像那飘落的花儿,漂泊而去难觅踪迹。呼应后文《柳絮词》“嫁于东风春不管,随尔去,忍淹留”。
林黛玉在贾府倍受挫磨,贾母虽待她如初,王夫人对她却从怜悯到憎恶,观感大变并影响了贾家人对黛玉的态度。
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主要是宝黛姻缘的原因。贾母有意让林黛玉嫁给贾宝玉,王夫人并不同意。
周瑞家的替薛姨妈送宫花,林黛玉嫌弃最后给她,周瑞家的一言不发回去一定告诉王夫人,犯小人。
林黛玉与贾宝玉过于亲密,每每小性耍脾气,贾宝玉每每陪小心哄好,王夫人看在眼中不喜欢。
林黛玉身体不好,林家一无所有,无所依靠,王夫人担心儿子没有扶助,子嗣堪忧,越看林黛玉越不顺眼。
基于以上几点,王夫人对林黛玉态度变化。几件小事也体现得清楚。
一,王夫人给林黛玉换了个鲍太医,是舅母照顾外甥女的本分。可换完就不管了,连贾母什么时候给换下也不知道。
那个“鲍太医”的“鲍”有臭意,指医术平平。王夫人对林黛玉的关心敷衍意思明显。
二,潇湘馆的窗纱旧了,还是绿色与景色不配,王夫人也不知道。证明她长期不来潇湘馆,对黛玉不闻不问。
三,王夫人陪贾母来潇湘馆,林黛玉敬茶是礼数,喝不喝不费事。王夫人却说“我们不渴”,虽然不用黛玉张罗,却也透着疏远。
后面去蘅芜苑,薛宝钗一定也会奉茶,却没说王夫人拒绝,两相对比可知一二。
王夫人对林黛玉如此,奴才们岂有好脸色。就像那赵姨娘不得王夫人心,谁不上去踩几脚?
(第四十五回)林黛玉道:“……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林黛玉忍不住与宝钗倾诉,这些话在她心中憋闷太久。所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就是指这样的生活环境。
潇湘馆内待她真心地不过奶娘王嬷嬷、丫头紫鹃和雪雁,其他人只是伺候,谁不愿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林黛玉身体不好,请医问药各种折腾,本就比别的地方活多繁琐。那些“愚妇”抱怨倒霉分在潇湘馆的话难免。
林黛玉若不聪明还好,她本“心似比干多一窍”,明知这些人背后怨言,如何能开心?
王夫人再对黛玉疏远,更助长这些人的气焰。她平时“能省就省”,宁可自己委屈,也不麻烦人。
所以,林黛玉表面看挺好,背后的委屈无人可诉。这事贾母不知道,贾宝玉想不到,其他人也不上心。毕竟贾家各有各的难处,自己顾自己尚不容易,谁又能顾谁。
文|君笺雅侃红楼
点赞、收藏、转发和赞赏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