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讲一讲课文《四季之美》

文/陆生作

特地去读课文《四季之美》,我是想写点什么的,最主要还是阅读指向写作。但一时又觉得没什么好讲,就简单罗列了一些内容。(课文《四季之美》)不同版本的译文,对比一下,我们就青菜萝卜各取所爱吧。我自己还是喜欢周作人的译文,安静而有味,我以为最符合清少纳言的状态。

课文里的用词,如“红紫红紫”相叠、“着实迷人”、“感动”、“心旷神怡”、“闲逸”等,太放了一些,太露了一些,也就俗了一些。周作人的译文是收着的,不言传而意会的。

《四季之美》出自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她出生在一个文学之家,耳濡目染,通汉学,受中国文化影响,表达是含蓄的;她是一个女人,表达是细腻的;她是宫里的一个侍者,写《枕草子》期间是她一生最幸福的一段时光,表达是美好的。于我们而言,她更是一位千年前的古人,于日常生活中捕捉自然美好,是值得我们静下心来享受的。

读周作人的译文《四时的情趣》,是“情趣”啊,文中反复出现“有意思”、“有趣味”,包括“很有点冬天的模样”、甚至“这是不大对的”,也是淡淡的。我很自然就想到苏东坡的词“人间有味是清欢”,又想到“若无闲事挂心间,便是人间好时节”。清少纳言所写下的,正是她享受着的人间好时节。

课文把中心定位在“美”,与周作人的“情趣”相比,意思相通,但到底抽象了一些,概念了一些,粗糙了一些。若指向写作,这便是立意了。

有了“情趣”这个意,一以贯之,贯通春夏秋冬,这就是时间顺序了。在事物的选择上,清少纳言不求多,而是求精求准,求最能代表她的审美的,或说求最打动她的,且高手过招,点到即止。写作,写的是自己的心。

从清少纳言笔下的四时,联想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联想到陶渊明(一说作者是顾恺之)的“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峯,秋月揚明暉,冬嶺秀孤(一作寒)松”,也是很自然的。你看,他们对四季景物的选择是不同的。

这样的选择,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也不可以有惟一的答案。我们作为读者,跟着他们去欣赏就好了。从方法上讲,就是选择、罗列,如“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但莫忘了,它们都被一“意”贯之,由“意”统领。所以,即使随笔,随“意”而发,也不随便,都是有心经营的结果。

老子讲“五色令人目盲”,现在的我们离“目盲”也差不了多少了。课文《四时之美》给我们一个好的提醒,把“人”字点出来了,“迷人”、“动人”、“叫人”、“令人”,是人在看四季哪,人在草木间,人在天地间,而我们现在似乎将“人”独立出来了,人为地远离了自然。

周作人的译文却没有用一个“人”字,但到底是有一个人在字里行间的,妙就妙在不讲明。如王维诗句“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也没有将人点出来,但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去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东西。

钱穆先生曾这么讲:“尽有人买一件古玩,烧一炉香,自己以为很高雅,其实还是俗。因为在这环境中,换进别一个人来,不见有什么不同,这就算做俗。高雅的人则不然,应有他一番特殊的情趣和意境。”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不管人见或不见,它就在那,——东方破晓,云彩横在山顶;夕阳西下,乌鸦归巢,大雁成行;月光如水,萤火闪亮;白雪白霜,像个冬天模样。——这是自然纯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我们不妨把自己填写进去,感受一下清少纳言的情趣。

就讲这么多了,也只是我个人所见。时间结构,一意贯穿,选择有代表的景物,妙在含蓄,这些于我们写作是有益的,至于文字写出意境,这一境界,还得靠我们自己多多修炼。听首歌吧,《四季歌》:

红日微风吹幼苗

云内归鸟知春晓

哪个爱做梦

一觉醒来

床畔蝴蝶飞走了

船在桥底轻快摇

桥上风雨知多少

半唱半和

一首歌谣

湖上荷花初开了

四季似歌有冷暖

来又复去争分秒

又似风车转到停不了

令你的心在跳

四季似歌有冷暖

来又复去争分秒

又似风车转到停不了

令你的心在跳

桥下流水赶退潮

黄叶风里轻轻跳

快快抱月睡

星星闪耀

凝望谁家偷偷笑

何地柛仙把扇摇

留下霜雪知多少

蚂蚁有洞穴

家有一个门

门外狂风呼呼叫

四季似歌有冷暖

来又复去争分秒

又似风车转到停不了

令你的心在跳

令你的心在跳

令你的心在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