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妒忌恨

『写在前面的话』

羡慕?妒忌?恨!

何为三者?

彼此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联?不分彼此,还是相互独立?

当我们拥有不论哪一个,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当我们发现我们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其中的一个或都有,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

『正文』

棉棉在最近,谈论起班上的小朋友比较多。

虽然,她之前也说过关于班上的一些小朋友的轶事,但可能就是就着发生的事情描述一下,比如谁和谁不小心撞到一起了,谁又做了有趣的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最近说的,却是另外一回事。

比如,她会说她的“闺蜜”(这个闺蜜是我起的。因为这么冷的天,上完课外课,棉棉都要在幼儿园外面等她的“闺蜜”出来,再互道再见,才肯和我回家)的数学很好,可以算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我在想,棉棉理解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吗?也许,她身边会有五岁便可以达到这个水平的小朋友;但也许那个小朋友数学确实很好,却被棉棉夸大了。

重点是,棉棉说这话时,一脸满足,好像是她能够算出一百以内的加减法一样。

还有,每次才艺分享,棉棉都是端坐在下面。她唱歌一般,会的又少;除了幼儿园教的几个动作,也不会跳舞;更不要说武术杂技,或是奇门遁甲了。因此,当天晚上,我们看微信群里的视频,肯定是没有她了。

看着每个小朋友的才艺表演,我们真是好生羡慕啊!

最近一次,有个小女生演唱了《神奇之旅》,歌唱中,还融合了他们学过的武术表演。她的表演引爆了现场,隔着屏幕都能听到台下小朋友们的鼓掌和欢呼声。

棉棉看到老师在群里发的这个视频,让我反复播放。一边放,她一边跟着跳,还让我看着她跳;而且,她也能把歌中的大部分歌词哼唱出来。

看得出来,她非常喜欢她的这个同学的表演。她展现出来的那股兴奋劲就好像视频里是她而不是她的同学。

棉棉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对于同龄人的羡慕。这是她情感成长到了一定阶段所发展出来的必然产物。她的羡慕是发自内心的喜爱。虽然她自己没有做到,但她却为别人能够做到而欢喜。

再进一步讲,因羡慕而生的欢喜更有益于她与同龄人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结,进而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因喜爱而吸引,因吸引而更好的互动。

然而,我们成年人的情感却要复杂的多。稍加不留神,我们的反应可能就会毁掉孩子善意的羡慕。

因为,我们比现阶段的孩子多了一层妒忌。当孩子向我们展示他们天然的羡慕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有几种并不适合的情绪在里面。

我们可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他们羡慕的对象一样好,或是更好;殊不知,我们的孩子暂时还远远达不到。这无形中给了孩子一种压力。

我们可能会有一种吃不到葡萄的感觉,“这有什么的!通过努力,你也能做到”、“为什么要羡慕别人,没必要;不要长了别人的志气”。。。这是一种可怕的感觉,对他人的否定会给孩子带来困惑,难道别人做的不好吗?难道我不能认可他人的好吗?可是我真的做不到,我该怎么办?如果孩子顺从了我们的想法,那他们可能从此放弃了对于好的向往,可能会在酸溜溜的泥沼里越陷越深,可能无法接受他人的优秀进而与优秀的人割裂,可能就此羁绊在与他人的比较和竞争之中,可能把成功看成是对他人的碾压。

可能开始滑向妒忌。羡慕本是一种旁观的欣赏,而妒忌却彻底成为了一种绞杀。我容不得你比我强,哪怕一点点;既然我比不过你,那我就离你远远的;我妒忌,所以不能有人比我强;那我只能与比我更差的人成为朋友。妒忌闭塞了自己,也远离了进取。

而无法绕开的妒忌,就成了恨。

所有的一切都只是我们的猜想,那不是孩子真正的想法。孩子总会有一天学会妒忌,也理解爱恨情愁。

羡慕也好,妒忌也吧,始终在他们身边做一个倾听者,不轻易给出我们的评价。得到的爱越多,恨便越少。

『写在后面的话』

关于我们的言语对于孩子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只有时间才知道。

我们不可不观我们的言行,我们也不必为自己可能的错误言行而过分自责。

孩子的眼睛是明亮的,孩子的理解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题外话』

棉棉说,你猜我在画什么。

开始我没有猜到。她告诉我,这是一杯柠檬水。我看到柠檬卡在杯口,还有一把小雨伞在杯中,还有冰块和吸管。

棉棉坏坏地笑着说,要不要我给你画一瓶酒,你要绿色瓶子还是黑色瓶子。

—END —

*** 第二百零三篇原创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