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夫 | 谭嗣同:中国二千年文化的堕落,荀子是罪魁祸首

谭嗣同:中国二千年文化的堕落,荀子是罪魁祸首

谭嗣同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当时正值甲午战争失败,堂堂中华帝国竟败于蕞尔小邦日本之手,年仅三十的谭嗣同痛心疾首,写下洋洋五万字《仁学》一文,反思中国何以沦落至此。

《仁学》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名篇,但它很不好读懂,甚至有些佶屈聱牙,逻辑不通。在该文中,谭嗣同把他学到过东西都揉到一块,儒、释、道、耶是一家,乃至于借用物理学中的概念“以太”来描述世界的起源。简而言之,谭嗣同无非想说明三个大问题:

(1)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谭嗣同说,世界的本质就是“仁”。世界有了仁才会有秩序,没有仁就变得“麻木不仁”。人世间的伟大思想皆出于此,孔子的仁学,释教的慈悲,耶教的博爱,都在揭示这个真理。

(2)文化的本质是什么?谭嗣同说,文化的本质就是传承仁,有仁爱,才谈得上人的平等。

(3)政治的本质是什么?谭嗣同说,政治的本质从文化中来,最高形式是“大同”,君臣平等,没有暴政。

谭嗣同认为,中国的衰败,早在两千年前就埋下隐患。若论制度,祸在秦政;若论文化,祸在荀学:

“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二者交相资,而罔不托之于孔。”

秦政皆大盗,荀学皆乡愿,这话听起来惊世骇俗。乡愿,就是伪善,凡事不讲原则,与坏人同流合污。谭嗣同指出: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政治制度源于秦始皇的集权加专制,秦政借孔子仁义之名,行专制窃国之实,荀学也乐于与专制主义相唱和,二者互为表里,相资利用。在君主专制下,帝王独大,臣民都是帝王谋取私利的工具。秦朝虽亡,但专制主义照旧。汉兴,叔孙通导君于恶,让刘邦“今而后知皇帝之贵”。唐太宗以科举行专制之术,“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中矣”。韩愈助纣为虐,竟然说出“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这种毫无道理的谎言!政治制度制度贻害中国二千年,直到王夫之等人才痛斥其非。

谭嗣同进一步指出,专制主义的根子在文化。中国文化本于孔子的仁学,但是,孔子以后,儒学的传承失真:

“孔学衍为两大支:一为曾子传子思而至孟子,孟故畅宣民主之理以竟孔之志;一由子夏传田子方而至庄子,庄故痛诋君主,自尧舜以上,莫或免焉。不幸此两支皆绝不传,荀乃乘间冒孔之名以败孔之道,曰法后王,尊君统,以倾孔学也;曰有治人,无治法,阴防后人之变其法也;又喜言礼乐政刑之属,惟恐钳制束缚之具之不繁也。”

大意是说,孔子的儒家后来演变为两大派别:一派从曾子、子思到孟子,推崇“民主”(实为“民本”),一派由子夏、田子方到庄子,斥君主,倡个人自由。可惜,这两支都没有传承下来,倒是荀子一家独大,打着孔子之旗号,提倡“法后王,尊君统”,以“礼乐政刑”为钳制束缚臣民之工具。

谭嗣同认为,荀子的儒学显然违背了孟子“民贵君轻”之理,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大臣们的卑诌侧媚、奴颜婢膝反而成了“忠义”,而在上者也视“君尊臣卑”为理所当然,放纵横暴,人民的思想长期禁锢,竟然习以为常。这样,正统的孔门仁学变质了,沦为“乡愿”儒学,沦为专制主义服务的“奴才”儒学。

客观而言,谭嗣同把两千年的中国政治制度和主流文化全盘否定,这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因为他忽视了封建专制主义相对于原始社会和奴隶制度乃是一大进步,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的发展既有人为的选择,也遵循着某种固有的规律。实际上,荀子之学,是儒家和法家的合流,作为一种政治文化,有其合理的一面,是中国历代当政者的博弈和选择。然而,法久生弊,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愈演越烈,明清以后确实成为痼疾。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谭嗣同提倡民主、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为戊戌维新和清末新政而呐喊,具有思想启蒙的进步意义。然而,谭嗣同毕竟太年轻,他的《仁学》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确实有些以偏概全,过于激进。

(0)

相关推荐

  • 《 猫 道 者 》·MAODAOZHE《第18期》

    荒岛文著百篇原创作品献播         妄    语 (下) 本则故事 讲述一桩国学谜宗 人的本性是善是恶 困感世人千古命题 有人提出<性恶论> 批驳孟子<性善论> 引发孔门 ...

  • 谭嗣同为何会对秦朝持肯定态度?了解原因,你会发现秦朝的伟大

    在大家的刻板印象中秦朝是暴政,批评声多过赞美声.但实际秦朝是伟大的,很多历史名人都不约而同地隐晦表达了这一观点,比如此文的主角戊戌六君子之首谭嗣同. 谭嗣同曾写过一本书叫<仁学>,里面有提 ...

  • 重走司马迁壮游路:荀孟孔(朝圣之路)

    重走司马迁壮游路:荀孟孔(朝圣之路) 今天原定计划是走滕州薛国故城,邹城孟庙孟府,然后宿曲阜.一来路程比较短,二来想比较圣人与一般作恶之人原是毗邻而居.但是,后来想想,这纯粹是想当然.现在大一统已经这 ...

  • 刘立夫 | 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与中国历史周期律

    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与中国历史周期律 中国"历史周期律"是黄炎培在延安时期第一次提出来的.中国历史上朝代不断更替,过多少年就会出现一次新的轮回,犹如魔咒, ...

  • 刘立夫 | 朱熹对湖南有三大贡献,值得湖南人为他立一块碑

    朱熹对湖南有三大贡献,值得湖南人为他立一块碑 朱熹虽然是福建人,但他对湖南的贡献超乎你我的想象.他两次到湖南,第一次是37岁的时候来湖南讲学,第二次是63岁的时候来湖南做官.另外,他49岁在江西任职的 ...

  • 从商朝到明清,简叙中国二千年历史政治思想发展的特点

    这个要认真回答起来几十万字都讲不完,我们就只简单扼要地说说中国历史上政权指导思想的变化. 不想陷入长篇大论,所以有些朝代可能一句话就带过去了. 商朝是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二个王朝,是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 ...

  • 刘立夫|孔子的人生三乐

    孔子的人生三乐 究竟什么才算快乐?有人说,快乐是有房有车有存款,心理踏实不慌张:也有人说,快乐是四处游玩看山水,阅尽人间好风景:还有人说,快乐就是尝遍天下好美食,蝙蝠刺猬也要吃一吃.甚至还有人总结出生 ...

  • 刘立夫|柳下惠:坐怀不乱,孟子给他评为“和气的圣人”

    柳下惠:坐怀不乱,孟子给他评为"和气的圣人" 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佳话一直被视为好男人的楷模.据说在他过世几百年后,连不讲武德的秦国也对他心存敬重,秦军攻打齐国,要经过鲁国,下令不得在 ...

  • 刘立夫|仁是什么?

    仁是什么? "仁"作为儒家重要的道德观念和规范,发轫于春秋时期.据清人考证,夏商以前无"仁"字,西周以后开始重视人,"仁"的观念应运而生.& ...

  • 刘立夫|《信心铭》今译

    <信心铭>今译 <信心铭>采用的是每四字一句的诗歌体.偈语体,语言高度凝炼.加上本篇还沾有六朝骈体和玄学的风格,在不落形迹中贯通佛法的义理与用典,这就加大了文本思想的跳跃性. ...

  • 刘立夫 |《天论》:荀子与阴阳家的较量

    <天论>:荀子与阴阳家的较量 阴阳家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也许会颠覆现代人的三观.司马迁曾描写过邹衍出行的盛大场景: "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 ...

  • 刘立夫|荀子:后人很难超越的礼学大师

    荀子:后人很难超越的礼学大师 常说中国是"礼仪之邦",其实更贴切的表达应该是"礼义之邦".礼仪就是礼数而已,世界上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没有礼数?东瀛国的礼数最繁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