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文/嘉木

此心安处是吾乡

萃一杯热茶,静坐在窗台前,看热气腾腾交映着阳光,消散消散…寄远方的游子一封家的书信。从前车马很远,书信很长,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对于故乡的思念又何不如此。思乡是登高途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是玉笛折柳间的“何人不起故园情”,更是鬓毛衰后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一壶家乡的美酒能让游子醉梦在家的朦胧之中;一碟故乡的小菜便能领游子回到故人的怀抱。家从未离去,它总是以一种独有的方式根植在每一个离家人的心中。一首歌谣,一声乡音,一碟小菜…总之那是家乡的味道。
中国有一条神奇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它将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开,也将亚热带与温带季风区相分离,同样它也划分了南北方不同的饮食习惯。南方人偏爱大米,北方却喜面食,这好像也铸造了南方人温柔含蓄的性格,而北方略显粗犷豪爽。我的家乡坐落在四川盆地之中,一年到头来是见不到几次太阳的。潮湿阴暗的天气造就了四川人爱吃辣的习惯,因为辣能祛湿逼走身体中的寒气,而四川人的性格也和辣椒一样火辣辣的,直爽豪放。逢年过节,三五亲朋好友相约一桌,围绕着麻辣火锅,喝着酒划着拳抒发自己心中的欢愉。锅中翻滚着火辣的红油,一不小心便会沾出来粘在桌上凝固成红宝石一般嵌住。人们把不同类型的菜一股脑倒入锅中,看它们沉淀,翻滚,浮起…在火锅当中好像是没有哪一类不能和哪一类一起煮这一说法的,只要是上桌的食物都能在锅中相互交织,融合,赋予对方新的滋味。这是食材的相互转化,相互包容,也是火锅的包罗万象,就好像四川人民包容并兼,开放友好的性格一般,来者都是客,一杯两杯酒下肚便是兄弟姐妹。
火锅对于川渝人民来说应是最大的牵挂。而对于我的家乡来说牛肉面却是我们独有的牵挂。内江,一座川南小城,汉朝曾称汉安,有汉朝安定之意。它也曾是“糖都”,盛产甘蔗、蜜饯,鼎盛时期糖产量占到省的68%,全国的26%,因此我们也自称为“甜城”。浩浩沱江穿过市中,圣水之寺掩映在绿树红花之处,三元台落在山巅俯罩全城,盖所谓钟灵毓秀之地。张大千的泼墨山水之画勾勒了大千故里的文化底蕴,飘逸书法描绘了这座小城独有的风骚。而这一碗牛肉面也是作为美食家的大千先生最牵挂的美食之一。
晨曦微光,天还是蒙蒙的。不远处的一条街上早已是“腾云驾雾”之势。掀开煮面吃的大炉,热气扑面而来,直冲云天。进门的客人还未等坐下便书张口就喊:“来二两牛肉面”,老板便是要重复一声:“要的,二两牛肉面”。煮面的师傅随手抓起一把面便扔下锅去,没有任何迟疑,我想这是多年煮面的经验了吧。看着面须在热水里游荡,翻滚,好像银白得细龙在腾云驾雾,游泳嬉戏。在面条要起锅的瞬间,夹几片菜叶,迅速放入锅中上下涮一涮铺在碗中,在青菜叶的下面,是蒜沫,辣椒沫还有面料的精髓—红油辣子。拿起长筷夹起二两面,在漏勺里抖一抖,面上下翻弹泼有弹性,放入碗中,到下面汤,最后在另一个锅中舀一大勺牛肉臊子缀在面上,再加一点红烧牛肉的汤汁,撒一点葱花点缀,一碗牛肉面便是完成了。“来啰,你的二两牛肉面”,还未等老板声下,客人便是接过碗来用筷子搅拌面条,让下面的佐料,上面的牛肉和汤汁与面完美融合。吃上一口,Q弹滑嫩的面条触碰舌尖,香辣的油泼辣子刺激味蕾,浓郁醇厚的牛肉汤汁占据口腔,这是内江牛肉面的味道也是我家乡的味道。
牛肉面全国各地都有,内江牛肉面也不是全国最出名的,它没有兰州拉面一般汤亮清澈,没有重庆小面一般麻辣热干面一样酱香浓郁。但我却独爱内江的牛肉面,我只觉尝过山珍海味之后还是牛肉面能引起我对家乡的思念。鲍鱼海参固然是好,但那只是生活中偶尔一两次的调味品却不是固有品,唯独这道最普通的牛肉面我才觉是人间至味。我的故乡早已融入了红油辣子,红烧牛肉之中,我的心绪也早就被揉进了面条,发酵在这座川南小城。
人间至味是清欢,故乡就如粗茶淡饭一般,平平淡淡却颇有韵味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不知它哪里之好却又牵挂至极。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故乡吧,哪怕身是遥隔千里,心也近在咫尺。“路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询问夜晚的微风明月故乡在哪时,便会有声音回答:“此心安处是吾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