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可能永远是正确的”

一个公司里,什么人之间最容易发生争吵?
做了十五年人力资源工作的老马总结:等级别的中层之间。
因为他们要实现老板的战略,又要制定策略引领基层员工执行,他们是一个项目结果好坏的第一负责人。一个公司的大小项目几乎都要跨部门合作吧,当牵扯到工作侧重点不同、对一件事物的理解不同、个人及部门业绩、脸面、维护一方山头、责任与成绩划分等等因素,这些同级别的中层就容易斗起来。
因为谁也不归谁领导,谁的级别也不比谁低,那可不能轻易服软。
三年前,老马说他们公司的中高层会议每次都以欢声笑语开局,以拍桌子散场。虽有老板在,老板是个开放性管理的人,不愿厚此薄彼,除了实在火药味太浓,插一两句“不要吵架,不要带着情绪讨论问题。要就事论事”,其余时间就任由争吵。他的管理哲学估计是真相越吵越明。
实际上从来就吵不明。
大部分的争吵都不了了之。因为吵到后面基本都沦为了情绪化的斗嘴斗气,根本就不是为了解决一项具体工作。
改变来自两年前新加入的一个部门总监。
两年前,老板觉得新媒体火,就单独成立了新媒体部,招进一个总监负责带部门运营。
中高层会议的争吵依旧。不过牵扯到这个新媒体部门的工作时,争不起来。有那么两次已经明显见到火星,他都主动撤了下去。
其它部门领导觉得他有点怂。
会议有个例行环节,分享管理知识与工作经验。
两个月后,轮到这个新来的总监分享。他的PPT主题叫“我不可能永远是正确的”。讲他看过的一篇科普文章,分析那些容易陷入清晰化、容易陷入争吵人群的原因,是因为大脑中的前额叶皮层,也就是负责调控注意力、理性思考的部位发育不充分。
对于一个正常人,前额叶皮层也要等到25岁左右才发育完全。由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年轻人更容易受情绪影响,更易冲动和热血沸腾。
提高前额叶皮层的发育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多读书,另一个多经历人多经历事。
因为这两者都需要集中注意力去思考。而大脑是“用进废退”的,你用得越多的部分,神经元的链接就会越密集,从而整体上变得越发达越高级。
他的结论是:一个读书多的人,一个阅历丰富的人,更理性,更明事理,不太容易陷入情绪控制,也更容易讲道理。
他说自己以前是个标准文青,又倔又执拗,吵架的时候,真理从来就没有旁落过。对吵架胜率也有要求,虽不能保证全胜,但最低标准是打平。
“说一篇文章就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确实有点扯淡,但这篇科普确实对我影响很大,我的电脑屏保也换成了'我不可能永远是正确的’。这句话的作用就类似于那种遇到急事,遇到争执,先深呼吸三下一样,能让我尽可能地保持清醒,以理性思维对待别人和自己的观点。后面也有控制不住的时候,但频次大大减少。而且自从不再动不动就搂不住火发怒斗气之后,我发现整个身体都通畅轻松许多。”
老马说,原来人家不是怂,是更懂事明理。
自那之后,老马公司每次开中高层会议之前,这句“我不可能永远是正确的”就被投影到了会议室墙上。虽偶尔也有争执,但整体会议气氛明显好转。
当大家都不再认为自己代表真理、能够心平气和探讨之时,效率明显提高,许多问题解决起来也容易很多。
当然,还有一个隐蔽原因:估计谁都不想成为让人认为是读书少的那一个。
九爷:小小水果商,城市蒙面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