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叶菊

简介

菊科甜菊属甜叶菊种, 学名 Stevia rebaudianaBertoni,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巴拉圭和巴西交界的阿曼拜山脉, 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糖料作物。中国已引进并栽培。整株都含有糖分, 以叶片的甜度最高。含糖苷14%, 枝梗的糖苷相当于叶片的一半。叶片经晒干粉碎后即可当糖料, 或经热酒精处理, 乙醚沉析也可获得20~26%蛋黄色粗提物, 甜度为白砂糖的100~150倍, 精制品白色, 甜度相当于白砂糖的250~300倍, 而热量仅为白砂糖的1/300。甜菊苷有六种单体物质, 先后已提出白色粉状双萜配糖体菊糖苷 (stevioside), 甜度为蔗糖的300倍; 双萜醇糖苷

(steviolbioside); 瑞包糖苷A (rebaudioside A),甜度最高为蔗糖的450倍; 瑞包糖苷B (rebaudiosideB);甘草苷A(dulcoside A) 及甘草苷B (dulcosideB)等,可作为甜味添加剂。甜菊已代替糖精,广泛应用在食品工业上; 作为淹渍剂加入酱油、酱瓜及其它酱品中, 有防腐作用。巴西、巴拉圭及南美洲各地还运用于医学临床实践,作为强壮剂、醒酒剂、健胃剂,有促进人体代谢的作用。

株高一般70~80厘米, 老茎半木质化, 茎粗1厘米左右, 分枝性较强, 无明显主茎。叶对生,叶柄短,叶呈披针形, 边缘呈锯齿状, 叶腋有芽, 叶片两面及茎枝上有乳白色短茸毛。两性花, 白色头状花序, 呈伞状排列, 每一头状花序有4~6朵筒状花, 花冠基部呈浅红色或白色, 上部呈白色或乳白色。果实为瘦果,种子呈纺锤形, 长2~3毫米, 成熟种子为黑色或黑褐色, 千粒重0.18~0.35克, 染色体数2n=22。

甜叶菊

此作物性喜温湿,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土壤湿润, 肥料充足,温度在15℃以上的条件下生长良好,根系耗氧少, 耐高湿, 不耐旱,早期缺水时生长受抑制。生长前期吸收养分少, 旺盛期吸收最多, 氮磷钾中以吸收钾素最多, 磷素较少, 氮素适中, 施用堆肥和石灰可提高产量。二三年生的宿根甜叶菊其干叶产量为一年生的150~200%, 糖苷含量为130~160%。第一年栽培的植株冠层较大, 宜密植, 以防倒伏。第二年株型改变, 从地下生出许多茎, 小枝条较少。根系也从胚根发展为主侧根, 下胚轴再长出粗根和细根, 因此植株不易倒伏。一般每年增加新根, 前一年的旧根条渐渐失去作用, 最后消失死亡。到第四年根系已很大, 上部的根条互相交叉, 以致植株生长开始衰退。

甜叶菊原为野生, 又是异花授粉植物, 经多年的引种驯化, 后代广泛分离, 变异幅度甚大, 混合品系中有大叶、小叶、厚叶、薄叶、迟熟、早熟、抗病、不抗病、抗旱、不抗旱等类型, 生产上应用的以大叶迟花型为主。可用种子或扦插繁殖, 气温在20℃时扦插成活率较高。种子在暗中萌发最适。以嫩尖嫩枝扦插为佳, 也可选枝条节间中部扦插。可结合大田移栽打顶时进行扦插育苗, 随采随插,以防萎蔫。苗床的湿度要大, 不论用的是生长点或嫩分枝, 至少有三至四节应去掉叶片, 其它的叶片切除2/3,然后插在湿土或湿沙中。六对叶时可带土移栽, 行株距50厘米×10厘米, 一般移栽10天后返青, 成活后松土, 封行前结合培土施肥, 防止倒伏。要勤施少施追肥, 原则上是两头少中间多, 收获前10天停止使用氮肥, 应避免积水以防根系腐烂。

常见病害有立枯病。叶斑病、白绢病等, 多发生在高温高湿季节。主要害虫有蚯蚓、蝼蛄、地老虎、菜青虫、蚜虫等, 应及时防治。

收获期以现蕾始期为宜, 因此时糖苷和单葡糖基甜菊糖苷的含量最多。一般收叶2~3次, 每公顷收干叶产量750~2 250千克; 一般定植后80天左右开始收割, 以后每隔一个月收割离地面15厘米以上的茎枝, 保留基部枝叶6~10厘米,以维持光合作用。第一次收叶后在根际附近施石灰或用五氯硝基苯消毒,防止死蔸。每次收叶后及时追肥。收获叶片应及时晒干,或在50℃左右的温度下烘干,以含水量不超过10%为度。

甜叶菊宿根的抗寒力较强,只要表根不裸露地面,老蔸能耐低温, 当茎枝平土剪去, 就可露地越冬。春天出芽后马上松土、除草、灌溉及施肥, 以利早出苗、多出苗。宿根甜叶菊, 其管理与一年生的大体相似, 但出苗多的要进行分株移栽, 宿根苗现蕾较早, 第一次收叶时间也要提早。

英文

sweetening chrysanthemu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