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蒸年馍/李维维

今天蒸年馍,香喷喷的包子,浓浓的年味。厨房里这几天最忙碌,到处弥漫着年的味道。

我们关中农村风俗一般正月十五前不蒸馍,年前要攒够这段时间吃的馍。所以人们在过了腊月二十后,大多数人会在过了小年后,各人根据自己的活路,选择一天专门蒸好几大锅馍,以备过年时食用,农村叫蒸年馍。

蒸年馍的习俗不知源于何时,从小就知道老人这样,我们继承延用。这种习惯也是在农村盛行,城里人基本不这样做。他们没有蒸年馍的灶具,烧风箱的大黑老瓦锅。

平时人蒸馍时,最多蒸两大净巴,蒸年馍时要在锅里,搭上三四个净巴,在搭上高草圈,连续蒸上好几锅子馍。平时不用的灶具,会在这时派上用场,诸如草圈(套在锅上,这样能多搭几个净巴),席盖(草圈上放,目的是盖上锅盖,防止漏气)。

昨晚我就发好了酵面,早上早早起来,起了两大盆面,放在前屋的热炕上,盖上洁白的笼布,盖上床单被子,让面慢慢发酵。然后准备其他事,洗净巴,准备包子馅。准备工作做好后,面也基本就发酵好了。然后全家大小齐动员,爱人揉面,大女儿擀包子皮,我包包子,小女儿和儿子一个烧风箱,一个添柴火。边说边笑边干,好热闹的场面。这种现象平时没有,只有过年蒸的馍多,才会有这多庞大的队伍蒸馍。一家人围在一起,其乐融融,亲情暖暖,年味浓浓。

每年蒸年馍时我都会想起小时候蒸年馍的情景,蒸年馍时我们小孩高兴极了。前后给大人帮忙,拉风箱,抱柴火,擀包子皮。那时生活水平不好,过年时才能吃上比平时好的东西。蒸年馍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奢望,尤其是包子,还在锅里正蒸的时候,飘出的香气,我们尽情的用鼻子闻,不停地流口水,焦急地盼着母亲提馍。

母亲把馍提了后,我们急不可待的想吃。可是母亲会先用筷子叉上一个馍,别在头门上,再在灶爷面前献上几个馍,最后才让我们吃。蒸年馍时,爷爷把家里的一个大木汉用水洗净,晾干,放年馍,往往要蒸一大木汉馍。有包子,碎白馍,花卷,还有走亲戚的花礼馍。

下午蒸完馍后,母亲用碗盛上满满几大碗,让我和弟弟给左邻右舍送去。我们特别喜欢干这种差事,不但能得到大人的夸奖,还能得到奖品,瓜子,花生,水果糖。

那时蒸年馍要蒸一整天,母亲最辛苦,从早上三四点起来,起好几大盆面,我和父亲弟弟妹妹,只干一些轻活。勤劳能干的母亲,揉面,包包子,快活麻利,我们幸福的享受着母亲为我们做的一切。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高了,但是农村人蒸年馍的习俗一直沿用。自己发酵面,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手工蒸的馍好吃放心。城里人也特别喜欢吃手工蒸的馍,农村人也会把自己蒸的馍给城里亲朋送。我经常给在外的两个弟弟送自己蒸的馍。

蒸年馍,我们一家欢聚一起,幸福甜蜜开心快乐。

蒸年馍,我继承了母亲的勤劳淳朴,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蒸年馍,浓浓的年味。

作于2016年腊月二十八晚

作 者 简 介

李维维,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人,武功县作家协会会员。喜爱文学和写作,喜欢在文字中倾诉自己的酸甜苦辣,遨游在文学的殿堂。作品多以乡土气息和亲情为主,曾在《有邰文苑》和多家网络平台发表作品。文字是心中的歌,生活是感动的曲,前行路上有文字相伴一生温暖。




重要通知:根据广大作者的要求,【“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延长一个月,至农历的正月二十(即2018年3月7日)截稿;统计期为10天,至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3月18日)出奖!

评选办法征文将根据“文章点击率”、“打赏率”、“评委意见”进行评选;获项作品领取证书和奖品后,新媒体《行参菩提》即获得版权,结集出版时不再向作者支付稿酬。

投稿方式:要求投送Word或WPS电子版稿件,不收纸质稿件;投稿信箱为“289341034@qq.com”,邮件主题请注明“春节的味道”有奖征文。

行参菩提·“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