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阳光”散文有奖征文】也说过端午/朱华艳
又是满街艾叶飘香、粽子绿豆糕脱销的端午节了。刷着朋友圈,满屏都是送安康的信息,心里不由得感慨着,这节真得越过越没劲了。
小时候我生活在北方农村,记忆中端午从来不仅仅是吃粽子插艾叶这么简单。每年的端午大多在六月中下旬左右,这个时间在我们老家来说,大多夏收秋种基本结束。“麦稍黄,女看娘”,麦收之前,出嫁的女子提着自己蒸的“油角角”和各色点心水果去看望父母兄弟,我们叫“看麦熟”,大概意思就是期望娘家夏收顺利。忙完夏收,进入农历五月,娘家开始陆续给出嫁的姑娘“送端午”。如果是新婚第一年,“送端午”相对来说比较隆重,娘家要给女儿女婿、公婆各买一身衣服,经济条件好一些的还要给姑娘买过夏用的风扇、竹帘、凉席等用品。来年如果有外孙外孙女了,姥姥和舅舅主要给孩子买衣服鞋帽了。当然,粽子和香包也是“送端午”必备的物品啦。
记得小时候每年过端午,我们一大家的粽子都是大姑家负责的。大姑家附近有条小河沟,两岸边长满了竽子(后来我才搞明白那是芦苇),我们都叫那小河沟是竽子河。竽子叶包粽子别提多美啦!每年快到端午,大姑都很忙,早早买好大枣糯米,捋好竽子叶阴干着,搓好细麻绳备用着。农忙一结束,大姑开始泡米泡枣泡竽子叶,等要包粽子那天,其他家里谁闲了就都去她那帮忙。包粽子时,大人们把三片竽子叶根部相叠窝成个三角形,撮少许糯米进去加几个大枣,再撮和开始差不多量的糯米盖住枣,然后把竽子叶一折顺着三角形裹几下,用细麻绳拦腰一捆打个结,好了!一个漂亮的三棱锥样的粽子包完了!不知道为啥,只要是这种事,小孩子总是很兴奋,跑前跑后胡乱地忙活!我们偶尔也会被允许包个粽子,当然,用的竽子叶都是大人淘汰的,尽管很认真地照猫画虎,但包出来的粽子总是怪模怪样的。包好的粽子要上锅煮好长时间,这个期间,我们几个小孩总要一遍一遍去厨房看,玩啥都不能安心。新出锅的粽子满是清香,大人给剥好放在碟子里,那米粒晶莹透亮,我们几个等不及放温就咬,一口下去,黏黏的糯米在嘴里来回捣腾!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竽子河的水慢慢没了,竽子也跟着没了,那河沟也只剩下名字了。随着生活条件慢慢变好,大姑家包粽子也不是每年过端午标配了,只是偶尔实在很闲,买点竽子叶包几个宽慰一下自己。我出来上学上班后很少再能吃到大姑包的粽子了,外面卖的粽子总觉得少了什么。今年端午,邻居送了几个她婆婆自己包的粽子,真好吃,儿时的味道回来了!
香包和五彩绳也是端午节必须有的,小时候都是母亲或者奶奶给做好,我们只负责戴着!儿子小时候,我也只是把雄黄和香药买回来,香包都是儿子的奶奶给做好,有南瓜、桃心、葫芦,小小的很好看。南瓜的主体是黄色的布,叶托是绿色的布,填充着包裹了雄黄香药的棉花,鼓鼓的,然后用深黄色丝线把南瓜的纹路勒出来,叶托下面是五彩的流苏,南瓜顶上用丝线做个环,挂到包上或者儿子脖子上,别提多好看啦!桃心和葫芦相对简单一些,但都坠着流苏,很漂亮呢。去年端午,我心血来潮,挑战了一下做香包,原打算做个桃心,想着一个心形简简单单,容易上手,结果反反复复硬是没做成形,看来理论是一套实践起来又是另一套!后来没办法,只好用布包好棉花,把四个角提起来转着圈一缝一抽,也不难看!儿子说,妈你做的那是个啥?我说啊,随你想,你觉得像啥就是啥。不过,五彩绳我一直都会搓而且能搓成——这个不难。
前天下班途中,偶遇艾叶顺手买了一把,回来别在门上,辟邪熏蚊虫;今年没胆量再试着做香包啦。有天在小区门口碰见一个老奶奶卖香包,一看就是老人自己做的,个个都憨头憨脑的不那么漂亮,但绝对都是一针一线缝的。心想着这奶奶的缝纫水平比我也就能好那么一丢丢,年龄大了自力更生也不容易,给儿子和邻居几个孩子挑着一人买了一个,也算是过端午节的一个念想。
端午节现在很多时候只是放假的一个由头,大家也应景地去买粽子绿豆糕,不管现在的端午节怎么过,我还是喜欢或者怀念小时候的端午,那才叫过节!
作 者 简 介
朱华艳,70后理科狗一枚。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系,就职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爱说爱户外、闲暇时写写随笔,写过狗写过人写过天气写过节日,就这样缓释着自己的压力,就这样安放着自己的情怀。
本次征文设金奖二名,银奖五名,视参加征文篇数设入围奖若干名。金奖奖品为张小斗先生的嫡作高档黄龙山原矿紫砂制作的西施壶一把;银奖奖品为张小斗先生的嫡作高档黄龙山原矿紫砂制作的功夫壶一把;入围奖奖品为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行参菩提——2017年中国行走散文作家二十二强》散文作品集或作者为孙春雷、贾国勇的《行参菩提》(二者任选其一)。
要求投送Word或WPS电子版稿件,不收纸质稿件;投稿信箱为“289341034@qq.com”,邮件主题请注明“端午的阳光”散文有奖征文。
行参菩提·“端午的阳光”散文有奖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