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光数十亿家产只为助学,田家炳:不怕捐的多,就怕教学楼建不好
7月12日,来自云南大山里的张桂梅校长挨家挨户劝说失学女生返校的消息引发了万千网友的讨论。
诚然,张桂梅确实值得人们尊敬,但在教育领域里,除了张桂梅,还有许许多多无私助人的英雄人物,这其中就包括香港富豪田家炳。
田家炳一生捐赠了1000多所学校,把几十亿的家产全都奉献给了祖国大陆。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香港,田家炳的皮革生意损失惨重,然而他刚刚向大陆地方政府承诺要捐赠20所学校。
万般无奈下,他居然把自家别墅卖了,换来5600万港元,支持办学。全家搬到了别墅旁边的一套公寓中。
反观香港首富李嘉诚,虽然他自己声称“每年都有捐款,数额不下十几亿。”但这些善款究竟用到了什么地方?从来没有公开过。
甚至有人怀疑,李嘉诚搞的“李嘉诚基金会”纯粹是为了避税才象征性做一些慈善,好让自己的儿子能顺利继承上千亿的家产。
同为香港富豪,李嘉诚为了追求财富,不惜清空大陆资产,移民加拿大,重金投资英国。
田家炳捐光家产,宁愿卖房也要助学,口口声声说自己被妖魔化的李嘉诚该怪谁呢?
01
战火下的生意
1919年,田家炳出生在广东梅州市大埔县的一个书香之家。
童年时代,田家炳在父母的安排下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可惜好景不长,16岁那年,疼爱他的父亲不幸撒手人寰,田家炳不得不放弃学业走入商界,用稚嫩的肩膀撑起持家重任。
据田老后来回忆,这段辍学经历给他留下了终生遗憾。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萌生了以后发财了一定要助学的想法。
1935年,田家炳本子承父业,在家乡开办广泰兴,经营瓷土生意,但上世纪三十年代纷飞的战火,让田家炳的生意经营起来加倍艰难。
1939年,汕头沦陷,直接导致田家炳的瓷土运输中断,逼得田家炳不得不将生意迁往印尼。
印尼地处热带,橡胶资源丰富。田家炳来到印尼后,马上因地制宜,改行干起了橡胶加工厂。
他没日没夜地干活,先后创办了超伦树胶厂和南洋树胶有限公司,眼看着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谁料就在此时,印尼却发生了惨无人道的暴力排华事件。田家炳没有办法,只得再次放弃了好不容易打开的市场,举家迁居香港避难。
那时正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方兴未艾,处处充满商机。田家炳一到香港,就敏锐地发现香港的皮革行业还是一片蓝海。
于是,田家炳当即拿出多年积蓄,在香港屯门购买填海地皮开办人造革工厂,又引入大量先进机器生产人造革。
由于田家炳勤劳能干又为人厚道,客户们都喜欢跟他打交道。渐渐地,田家炳皮革厂的生意越来越兴旺。
但田家炳并没有像其他同行继续扩建厂房赚大钱,而是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将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全部拿去做慈善。
02
爱国爱乡的慈善家
或许是有感于自己小时候没读多少书的遗憾,田家炳的慈善之路,便从教育界起步。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田家炳先后在大陆、香港、台湾和澳门捐资兴建了1000多个项目。
还在全国60余所高校捐资兴建教育书院、教学楼、师资培训中心和体育中心,另捐办专业学校9所、中学110余所、小学35所及幼儿园5所、医院29所,捐资总数高达数十亿元。
为了安心做慈善,田家炳索性将生意交给子女打理,而他则踏遍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大地,四处寻觅需要帮助的人。
若是看到哪里有孩子们遭遇了“上学难”,田家炳或独资捐款,或发动亲朋好友众筹,总能在第一时间为孩子们修筑坚固美观的教学楼,圆孩子们的上学梦。
不过,频繁捐献教学设施,需要大量资金支撑。纵使是田家炳,也时常感到囊中羞涩。
特别是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香港,田家炳的生意受到严重影响,这让田家炳一度拿不出钱来做慈善。
但孩子们渴望上学的眼神,却时刻牵动着田家炳的心。为了尽可能多帮助一些孩子,田家炳毅然决定将自己住了37年的花园式别墅卖掉,与夫人一起搬去出租屋里居住。
田家炳的子女们心疼田家炳一把年纪搬家辛苦,都劝他不要卖房子,但田家炳说:“卖了这套别墅,我可以再捐20所学校。这比起我个人拥有一套房子,实在是好太多了。”
不仅如此,按照香港当时的楼价,田家炳的房产价值1.2亿港币,可田家炳为了尽快出手以便让孩子们早些住进新的教学楼,不惜以5300万的价格贱卖,以致买家都被田家炳的精神感动,主动加价300万,双方以5600万成交。
或许有人会说,田家炳不过卖了套房子去捐款,有什么好让人感动的?人家香港首富李嘉诚这些年捐的钱比田家炳只多不少。
诚然,李嘉诚的确也多次参与慈善活动,但慈禧捐款从来不是以金额多寡论英雄,更何况李嘉诚历年所捐的金额总数,不超过他个人财产的三分之一。
而田家炳则将能捐的都捐了,以致自己从堂堂一个香港富豪,变成一贫如洗的穷苦老人。
从某种角度来说,两人全然不同的慈善模式,其实也映照了两人不同的人生观、财富观。李嘉诚虽贵为首富,却一直在最投机的房产、金融业里上蹿下跳。
而田家炳却一生都在做实业,骨子里还存着老一辈们“实业救国”的理想。
或许正是这样的云泥之别,才让田家炳在一次采访时,回答记者关于“富豪”的提问时表示:
“什么是富?身家1亿和10亿在生活享受上没什么区别,把钱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便能让我感受到精神的富足,内心的愉悦。”
田家炳是这么说的, 也是这么做的。为了将尽可能多的钱用在“有意义”的地方,田家炳个人生活节省到几乎“抠门”的地步。
他曾为了省钱,坚持乘坐拥挤的地铁上下班,也曾为了多帮助一两个山区儿童,一双鞋穿十年,外出谈业务选择最便宜的小旅店,被迫自己带肥皂。
而他身上唯一值点钱的电子表,也因为田家炳太过“节约”,一直超龄服役,最终因严重老化无法示人,田家炳才将表从手腕上取下,放进衣袋里趁没人的时候继续用。
靠着这样“抠门”的生活方式,田家炳一角一分地积攒出帮助孩子们读书的钱。
待到捐款帮助孩子们时,田家炳又“大方”的可怕,他总是毫无保留地拼命捐资办学,实在没钱了就贷款继续捐。
更难能可贵的是,田家炳几乎捐出了全部身家,却从来不标榜自己,更不曾靠着慈善立人设。但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田家炳做过的善举。
199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为表达对田家炳的敬意,决定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
而国内70余市也先后授予田家炳荣誉公民、荣誉市民的称号,以表彰田家炳常年参与慈善事业的贡献。
一时间,田家炳荣耀等身,万众瞩目,然而这位可敬的老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荣誉时,只是谦虚地表示:
“我其实只是做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事。慈善与身份地位无关,只要心存善念,人人都能办好事、做好人。我不怕钱捐得多,就怕教学楼盖不好,只要能把我捐资的学校办好,便是给我最好的礼物了。”
振聋发聩的声音,让人们忍不住对田家炳肃然起敬。可以说,正是因为田家炳的出现,山区儿童的生活才充满了希望,世界也因此多了几许光和热。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无法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来源:梨院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