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丨父亲的油坊
儿时记忆最深的事帮助大人磨制香油,是艰辛回忆,也是别有的童趣。
父亲一生辛劳,勤于做手工作坊生意。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前,就一直承包了生产队集体的粉丝、豆腐、香油等经营业务,生产队按壮劳力标准记工分。分单干后,我家也就自然延续了小磨香油的营生。
香油吃起来很香,但制作起来工序可是不简单,纯手工的东西还真是蕴含了劳动人民辛勤的汗水。香油制作大致分成筛选芝麻、锅炒芝麻,磨研麻酱,制成香油四道工序。
香油的原材料是芝麻,纯天然的农村经济作物。芝麻收割后要晒干,筛选。通常要经过两遍筛选,除去芝麻里面的杂质瘪粒,确保原产料的净洁。筛选后的芝麻再拌上水,保持半潮湿状态,便于上锅烘炒,不会炒焦。
筛选后的芝麻要上灶锅烘炒,每锅3-4公斤芝麻,烘炒约需20多分钟,整个烘炒一般需2个半小时。炒芝麻是力气活,更是技术活,炒好了出油高,油色纯正。多是母亲亲自动手,我们只是打下手烧火。芝麻炒到用手捻碎后成红褐色即可,再注入少许凉水,出锅后扬出芝麻中的水烟即可。
芝麻炒好后,就开始用磨推。那时还没有现在的电动机械,完全靠毛驴沿着磨道周而复始地拉磨。小时候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要给毛驴蒙上双眼。可能是一来防止驴子转得头晕,二来让它不敢停下来,看不清路多远,看不到主人可在旁边监督它干活吧。
芝麻经磨推后制成了麻酱膏,然后再用烧开的热水注入,用专制的搅油棍搅拌成麻酱油膏。特别需要一提的注水工序,是整个磨制香油过程技术难度最大的。热水不能加多,否则油就会“跑”了,做不出油来;水加少了,油出不尽,会减少出油。再用传统的特制油葫芦工具,不停地压揣麻酱油膏,挤开麻酱油膏里的油泡,渐渐地分离出香油,水完全被溶制成油,就这样香喷喷的香油就热锅出炉了。整个屋子香气四溢,周围百十米绝对是能闻到香味的。
小时候帮大人磨制香油的过程,也是快乐的打牙祭时光。芝麻里总会伴炒些花生、南瓜籽之类,芝麻炒好了,花生、瓜子炒货也就好了,分给我们吃,那时光真是最幸福、最期待的光阴。香油出锅了,我们都端着面条碗、捧着菜缸直接滴点香油进去,饭菜那个香啊,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满满的垂涎欲滴!
儿时的磨坊生意,全家人都是很辛苦的。除了家务农活,还要起早贪黑地磨香油;我们那时还小,父亲白天下乡跑单卖香油,母亲带着我们在家磨制香油。孩子们贪睡,不愿起来熬夜干活,父亲便用“糖衣炮弹”来哄诱我们,发点好吃的、给个块儿八毛的零花钱等。孩子们多单纯,一会儿便劲头十足地去争着干活了;回头一转眼再把钱交给母亲保管,钱只是从大人的左兜进了右兜,现在回想起来反倒是酸酸的艰辛和难得的童趣了。
父亲的油坊营生,支撑了全家的生计以及我们兄妹三人的上学花销。长大后我们都求学、外地工作,无一人继承父业,有时父亲还感慨磨香油的技艺失传了。现在父母年岁大了,磨不动香油了,传统的手工作坊也被现代榨油工艺取代。我也不找到那纯正的口味感觉了,儿时的磨油经历也只能永远珍藏在记忆里了。
作 者 简 介
李斌,男,全国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政工师,出生于皖北偏隅乡村,耳濡目染成长于乡村环境。追忆童年乡村乐趣,热恋乡土文化;挚爱国学传统文学、独得戏曲、传统文化之乐。现供职于央企,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喜业余时间游山玩水、醉心大自然。闲暇之余,笔不辍作,拾录游乐和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