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元王传(五)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汉书》故事。
    汉成帝之所以成为西汉走向衰落的一个关键帝王,其中一个方面就是瞎折腾。第一个陵墓延陵好好的,可他嫌太小,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再去建一座陵墓。刘向不傀为著名的文学家,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可对汉成帝来说,只是很感动,“东风吹马耳”,我行我素。请看《<汉书>研读》第197章:

楚元王传(五)

周堪

这时,长安县令杨兴因为有才华受到汉元帝宠幸,经常称赞周堪。汉元帝想让他协助自己,就问杨兴:“朝臣都愤愤不能容纳光禄勋周堪,这是为什么呢?”杨兴只是乖巧奉迎之士,猜测汉元帝这是怀疑周堪了,就顺着汉元帝的意思说:“周堪不只是在朝廷受到非议,他在州郡时也是这个样子。臣看到众人都说以前周堪和刘更生等人谋划毁掉皇室骨肉,认为应当诛杀,臣之所以前番建议不要诛杀伤害他们,这是为国家养恩。”

汉元帝又问:“但他们犯了什么罪要诛杀?现在应当怎么办呢?”杨兴回答说:“按照臣的愚见,可以把周堪赏赐关内侯爵位,食邑三百户,不要再让他掌管政事。这样明主就会不失师傅之恩,这是最合适的计策。”

汉元帝于是开始怀疑周堪。正巧碰上城门校尉诸葛丰也说周堪和张猛的短处,汉元帝转而把怒气转发到这个倒霉蛋诸葛丰身上,把诸葛丰免职处分,其话语记载其传记中。汉元帝又说:“诸葛丰说周堪、张猛表现不够忠贞正直,朕怜悯他们而不治罪,又怜惜其才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取得成效,现在就贬迁周堪担任河东太守,张猛担任槐里县令。”石显等人专权日甚一日。三年多以后,汉宣帝的庙阙发生火灾,当月晦日发生日食。于是汉元帝就召来前番说日月变化原因在于周堪和张猛执政的人责问,这些人都叩头谢罪。汉元帝于是下诏书说:“河东太守周堪,先帝认为其很贤良,任命后作为朕的师傅。他品质美好,道术通明,论议正直,秉心有常,至诚发愤,忠直而有忧国之心。因为不能阿尊侍贵,所以孤单无助,进退压抑,终究不能保住位置。以往众臣看到灾异,不是务求自修,深究其缘故,反而昏聩地胡说是天事,把责任归结到周堪身上。朕迫不得已,就把他贬出朝廷进行试验,以便表明其才。周堪离开京师后,大的变故灾异仍然不断,众人也就闭口不言了。周堪治理河东未满一年,但三老官属等有识之士都称赞其美德,使者经过河东郡时,人们都交口称赞。这足以说明先帝知人善任,而朕也有自知之明。庸俗之人无理由制造事端,进行非议诋毁,有的说法含糊其词,不把话说明,只是怀疑类推,只是想要陷害他,朕也不能不予采纳。朕迫于世俗压力,不能专心用人,所以才会导致天降下大的灾异,朕对此十分恐惧。现在周堪已经年衰岁幕,恐怕自己也不能说明,很容易被其他人排斥,这事应该怎么办呢?现在就征召周堪来到朝廷。”

汉无帝封周堪为光禄大夫,官位俸禄两千石,兼领尚书事。张猛恢复太中大夫、给事中职位。石显仍然主管尚书事,手下有尚书五人,这都是其党羽。周堪很少能见到汉元帝,平常汇报事情都通过石显,事情当然都取决于石显的嘴巴。正赶周堪患了中风哑病,不能说话去世。石显借机用谗言诬陷张猛,汉元帝命令张猛在公车府中自杀。刘更生对此很伤心,就写成《疾谗》《擿(摘)要》《救危》和《世颂》等书,一共八篇,依照古事议论,实际是哀悼自己的同类周堪和张猛。刘更生随后被废十多年。

汉成帝继位后,石显等人都伏诛,刘更生这才得以再次被起用,他改名为刘向。刘向以原九卿的身份应召封为中郎,兼领护三辅都水。刘向多次奏报密封之事,升迁为光禄大夫。这个时期,汉成帝的大舅、阳平侯王凤担任大将军,秉持朝政,倚重太后,专擅国权,他们兄弟七人都被封为列侯。当时发生了多次灾异,刘向认为这是外戚太过贵盛、王凤兄弟执政带来的惩罚。汉成帝正精心研读《诗经》《尚书》,观览古文,诏令刘向主持校定《五经》秘书。刘向看到《尚书·洪范》中的记载,箕子为周武王陈述五行阴阳休咎的报应,他就集结上古以来,经历春秋六国直到秦、汉时期的符瑞灾异情况,推演其轨迹行事,对照相应的祸福,著述其占验结果,按类排列,分别都有条目,共计十一篇,号称《洪范五行传论》,奏报给汉成帝。

汉成帝知道刘向忠诚敬业,这都是对着当权的王凤兄弟说的,但却最终无法削夺王氏手中的权力。

过了很久,汉成帝决定建造昌陵,多年都没有修成,只好恢复修建原来的延陵,朝廷制度过于奢侈,花费巨大。刘向就上奏疏劝谏说:

臣听说过《易经》中说:“安不忘危,存不忘亡,这样才能身安而国家可保。”所以贤圣君主博观终始,穷极事情,是非分明。帝王必须通晓三统,明白上天授命的人其实很多,不只倾向哪一个姓氏。孔子在讲《诗经》时,看到“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后喟然叹说:“大哉天命!”善行不可以不传给子孙,这是因为富贵无常;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王公凭什么会作为戒慎,又靠什么对百姓进行劝导勉励呢?”孔子大概这是哀伤微子侍奉了周朝,痛心殷商的灭亡吧。虽然有帝尧、大舜那样的圣人,也不能感化丹朱等人;虽然有大禹、商汤那样的大德,也不能训导未世的夏桀和商纣。自古至今,从没有这样去执政却不亡国的。当年高皇帝灭掉秦朝后,想要定都洛阳,感悟刘敬的建言,自认为大德比不上周朝,却强于秦朝,于是迁都关中,这是为依靠周朝的大德,利用秦朝的险阻。世道的长短,以德行作为验证,所以要经常战粟不安小心行事,也不敢隐讳灭亡。孔子所说的“富贵无常”,大概指的就是这些。

孝文皇帝来到霸陵时,向北面遥望河水,一时间感觉凄凉悲怀。他回头对身边的群臣们说:“哎呀!如果以北山石作为棺椁,用纻絮斫陈漆其间,谁能动摇得了呢!”张释之上前说道:“如果其中真有值得别人想要的东西,就是把整座南山都封闭起来还是会有缝隙的;如果其中没有别人值得想要的东西,就是没有棺椁,有什么可担心忧伤的呢?”死亡没有终极,国家却有废兴,所以张释之的话,是考虑的国家无穷之计。孝文帝顿时醒悟,安排去世后薄葬,也不起山坟。

《易经》中说:“古代的葬者,用厚衣加上薪草,隐藏到草野之中,不封不树。后世的圣人改变后加上了棺椁。”棺椁的制作使用,从黄帝时期开始。黄帝安葬于桥山,帝尧安葬于济阴,他们的丘垅都很狭小,葬品也很微薄。帝舜安葬于苍梧,两个妃子合葬。大禹安葬在会稽,不改变地形地貌。殷汤则没有记载安葬之处。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安葬于毕地,秦穆公安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樗里子安葬于武库,这都是不是丘陇之处。这是因为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的计策,其贤臣孝子也就承命顺意而进行薄葬,这都是诚心奉安君父,也是忠孝之极。

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安葬他的哥哥很微薄。孔子把母亲安葬在防地,说是古代的墓都不起坟,并且说道:“丘我本是东西南北之人,不能不做标记。”他只修了四尺高的坟,遇到下雨坟就崩塌了。弟子们前去修缮,后来告诉了孔子,孔子流泪说道:“我听说过古代人们从不修墓。”这大概是批评他的弟子吧。延陵季子出使齐国返回时,他的儿子在路上去世,就安葬在赢、博之间,挖地不到泉水,入敛时用的是平时衣服,封坟不超过肘部,用手可以测量。季子哭泣着说:“骨肉归复于土,这都是命,他的魂气则无处不在。”赢、博离吴国有一千多里,季子不把儿子带回安葬。孔子前往观看后说道:“延陵季子这样做合乎礼仪。”所以孔子是孝子,延陵季子是慈父,帝舜和大禹是忠臣,周公懂得做弟弟的道理,他们安君亲骨肉,都很微薄,这并非只是节俭,而是为全于大体。宋国桓司马为自己制成石椁,孔子却说“不如速朽。”秦国相国吕不韦集结智略之士写成《吕氏春秋》,也提倡薄葬之义,这都是明白如何做事的。

到了吴王阖闾时期,违背礼制进行厚葬,十多年后,被越国人挖掘。秦惠文公、秦武公、秦昭王、秦文王、秦庄襄王五位秦王,都大修大建丘陇,建了多处坟墓,结果都被挖掘后尸骨暴露在外,真是太悲哀了。秦始皇帝安葬在骊山山曲,下面铸塞三泉,上面筑起山坟,其高度达到五十多丈,周围方圆五里还多;用石椁做成离宫别馆,用人的膏脂做灯烛,用水银做成江海,用黄金做成飞雁。珍宝的埋藏,机械的巧变,棺椁的富丽,宫馆的盛美,都不能一一尽数。另外杀掉的宫人和活埋工匠数以万计。天下人深受其劳役之苦后起来造反时,骊山的建造还没有完成,周章的百万军队已已经攻到了山下面。项羽一把火烧掉咸阳的宫室建筑,人们都到咸阳进行挖掘。后来有个牧童丢了只羊,羊钻进入藏室,牧童举火照明找羊,结果失火烧了葬椁。从古到今,丧葬没有比秦始皇更盛大的,却在几年之间就在外遭受项羽之灾,在内受牧童之祸,这难道不够可悲吗?

所以德行越敦厚就会埋葬越微薄,智慧越深的人埋葬越简约。那些没有德智的,其陪葬越丰厚,坟冢修得越高,宫庙越华丽,被挖掘得也就越快。由此看来,明暗的验证,丧葬的吉凶,都昭然可见。周德衰落后风气奢侈,周宣王执政贤明国家中兴,改为节省宫室开支,减小寝庙规模。诗人都赞美他,《斯干》那篇诗写的就是。诗中上章说按照制度建造宫室,下章说周朝子孙众多。到了鲁庄公时期,雕饰宗庙,建造了很多台囿,后代就经历两次绝灭,《春秋》中对其进行讥刺。像周宣王那样做便会国家昌盛,像鲁庄公、秦始皇这样做便会国家灭绝,这就是奢侈和节俭的得失。

陛下继位后,一直厉行节俭,开始建造的陵墓形制约小,天下没人不称赞陛下贤明的。后来迁徙到昌陵,把低处填高,堆积土成山,还要挖开迁走百姓的坟墓,总共数以万计。修建城邑时间紧迫,耗资超过一亿。死者怀恨于地下,活人在地上忧愁,怨气感应阴阳,再加上了饥馑,死去和流亡的人有几十万,我对此十分悲伤。如果死者有灵,打开别人的坟墓,其害处就更多了;如果他无灵,又哪里用得着扩大陵墓呢?和贤智的人商议大家都不高兴,让百姓看到更会叫苦不迭;如果仅是取悦愚蠢放纵的人,又何必去做呢!陛下仁慈笃厚,聪明通达盖世,应当弘扬汉室美德,发扬刘氏善行,光大五帝、三王之业,但现在却和暴秦乱世的君主争比奢侈,攀比坟墓,取悦蠢人之目,图一时美观,违背贤智者意愿,失去万世安宁,我私下里替陛下感到羞愧。请陛下向上观察圣明的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的制度,向下体察贤智的穆公、延陵、樗里、张释之的心意。孝文皇帝都削坟薄葬,用节俭安定神明,这完全可以效仿;秦昭王、秦始皇增山厚葬,因奢侈产生的忧患足以为戒。原陵的规模应听从公卿大臣的意见,来安定百姓。

奏疏呈报上后,汉成帝被刘向的话深受感动,但却不愿意听从其建议。

汉成帝再次修建陵墓

黄其军

作于2021年9月7日(古历辛丑年八月初一)

(0)

相关推荐

  • 有名字记载的后妃(西汉),《史记》、《汉...

    有名字记载的后妃(西汉),<史记>.<汉书>为正史. 1.汉高祖刘邦皇后吕雉,字娥姁, <汉书·高后纪>:"吕后名雉,字娥姁." 2. 汉高祖刘 ...

  •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中华儿女的最强宣言,旷世奇功的背后,竟是假传圣旨, 一代名将晚景凄凉

    一个喜欢历史喜欢文学,有梦想有故事的公众号,欢迎点击上方"长夜守灯人"关注 最近,<解放军报>公布了加勒万河谷冲突的视频资料.这段时间,官媒和很多热血儿女都在反复说一句 ...

  • 俞晓群︱后妃灾异录

    吕后封同姓王,出自元刻本<新刊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 文︱俞晓群 在十五史<五行志>及<灵征志><灾异志>中,记载了一些女性的名字.按照所谓正史记事的主 ...

  • 中国古代星象学揭秘13

    易学与星象学的联姻:京房 京房是汉代<易>学大师,汉易诸流派中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最大的,就是以京房的姓氏命名的京氏易.京房易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长于用<易>说灾变,因此京氏易中糅 ...

  • 楚元王传(一)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楚元王传(二)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楚元王传(三)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楚元王传(四)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楚元王传(六)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楚元王传(七)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史記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楚元王劉交者,[一]高祖之同母[二]少弟也,字游. [一]正義年表云都彭城. [二]集解徐廣曰:「一作『父』.」索隱按:漢書作「同父」.言同父者,以明異母也. 高祖兄弟四人,長兄伯,伯蚤卒.始高祖微時 ...

  • 汉楚元王刘交

    ​汉楚元王刘交彭城刘氏之后裔--刘裕家族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丁巳(公元417年),源出汉楚元王彭城刘氏之后的刘裕,又灭掉东晋,建宋称帝.司马氏的南方半壁江山,又落到刘氏之手.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的刘宋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