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运河
□刘焱
我自小生活在泗水河畔,京杭运河是我最忠实的伙伴,那里有我成长的足迹,童年的梦想。故乡的运河陪伴我成长,陶冶我性情。
“春柳已生绿,泗水更增春。小酌一壶酒,独坐半江云。”我文章中的诗情画意,多来源于家乡运河给我的启迪。每每春日来临,碧波荡漾,莺燕啾鸣之时,我漫步运河岸边,眺望江河,耳闻涛鸣,胸怀日月,便油然而生出一种激情,或振臂高呼,或低吟浅唱,无数的情愫涌上心头,滚滚如春潮荡漾,不绝而来,又如林涛嘶鸣,渐近渐响。细细审辨,那在心头翻涌的不止是明媚春光,油油碧波,更有那岁月的沧桑,历史的传响。
“浩浩江河水,千年永不息。”京杭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至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其后经过秦汉魏晋隋唐宋元,直至明清时期的不停地开凿与修缮,最终形成了运河现在的壮观雄伟的万千气象。值得一提的是,隋朝时期的隋炀帝杨广,在沟通大运河的过程中写下来浓墨重彩的一笔,做出了重大贡献。放眼历史长河,杨广虽因他的残暴给后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但他在运河建设中所作出的贡献依然让人刮目相看,可谓功过分明。
运河泽被两岸苍生,不仅给傍河而居的人们富足的生活,也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圈。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余年,泗阳地界的运河风光带,得到了大力的规划发展,波光滟影,绵延数千米,带动了泗阳经济发展,提升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品位。循河漫步,自船闸西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廓大的妈祖文化园,它气魄雄伟,屹立东南,俯瞰城区,装点着美丽的泗阳。运河北岸有秀丽的游泳基地,这里水势平缓,清绿逼人,闻名遐迩,常常引得男女老幼前来观看。沿河西行数千米是碧海如潮的林海,那里林涛涌动,阴翳蔽日,是泗阳空气的净化器……正所谓:金山银山,不如我们的绿水青山 。
三伏天运河的水波最有特点。水波时而凉如冰啤,沁人胸怀;时而热如温汤,炙人肌肤;水质时而硬如粗砺,砥砺意志;时而软柔如绵,温柔可亲;水色时而明如琉璃,晶莹闪亮;时而暗如浓墨,伸手不见五指。那真是变化多端,集天地之灵秀,得自然之造化。只有善于游泳的人,才能了解此时运河水带来的乐趣。夏日的运河,可谓是游泳健儿的最爱。
每日午后三点,游泳爱好者陆续聚集至此。但见河面上水波重重叠叠,如缎如绸,油油的水浪铺展开来,连绵不绝,煞是壮观,令泳者悦目,观者慨叹。远眺东南船闸一侧,妈祖巨形塑像三头六臂,身高数十丈,矗立岸滩。塑身洁白如玉,倒影分明,神像目光柔和,俯瞰河水,保佑着过往航船及行人平安。当此时刻,游泳健儿们,纷纷入水,背对斜阳,逆流而游,那水浪翻滚,按摩皮肤,令人汗渍尽去,身体通泰,一身暑气顿时消融,此所谓水凉;及至畅游数百或上千米后 ,返身回游,此刻面向斜阳,虽是傍晚,但暑气非但不减分毫,反而更加炽烈,此时游泳者身体多少有些疲累,微觉燥热,一经斜阳照射,满目金光,翻涌的水波久晒之后,便显得温热,已经不如刚下水时的凉爽舒适,此所谓水热。更因为河水流动,不同地段,甚至同一地段的水也偶有冷热不均,表层与下层的水温差异也很大,真是百般滋味,非此中人不能得其妙处。
游泳者往往仰头换气,头部露出水面时,需大大呼出一口浊气,然后深吸一口清新的满含水藻味的气流,再潜入水下,那河水在泳镜前面乱撞乱迸,眼前水花在翻腾,阳光在闪烁,跳跃着一片明亮,水珠却丝毫沾湿不到眼睛,此所谓水明;低头探入水中,双手奋力划动,双脚用力蹬水,人便潜到水下,眼前的碧水颜色便逐渐加深,渐至浓绿,乃至墨绿,再看不见任何事物,如临暗夜,此所谓水暗。游泳者如此抬头,呼吸,下潜,再抬头,呼吸,下潜……动作反复交错进行,明暗有序变化,仿佛游走于白天与黑夜的边缘,趣味横生。
“健者身逐涛浪涌,游人梦醒魄魂惊。”游泳健儿们入水时或一跃而下,或倒翻筋斗,导弹般射入水中,又或奋力划行,拍打浪涛,直如蛟龙出海,长鲸戏水,那水浪汹涌,常碰撞得人头晕目眩,皮肤火辣辣的痛,身体有如撞击在坚硬的沙石之上,此时的水为硬;仰泳时,放松身体,轻盈地在水波上滑行,享受波浪的洗礼,清波滑滑爽爽,按摩着身体每一寸肌肤、毛孔,宛若软软腻腻的少女的手,此时的水柔软如绸,可亲可近,这就是所谓的水柔。无论运河的水是柔是硬,都让运动健儿乐不思蜀。戏水之乐,此乐何极!岸上的观众们看着健儿们的表演,往往看得如痴如醉,时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和由衷的喝彩。
故乡的运河,就是我们泗阳人民的绿水青山。随着运河风光带的进一步开发与建设,泗阳风光更美,运河之水更碧。
“仰观天上云,俯视镜中天”,运河水给了我们清明;“远眺江湖上,胸怀日月中”,运河水给了我们博大;“万里河山阔,千寻碧水东”,运河水给了我们豪迈。此身生于运河,游于运河,老于运河,必不负运河!(泗阳县众兴小学 刘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