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观书有感》赏析

宋诗《观书有感》赏析

一君木子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评析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示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注释

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

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天光云影共徘徊: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徘徊:指来回移动。为:因为之意。

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会。那,怎么之意。

清如许:这样清澈。

如:如此、这样。

清:清澈。

源头活水:是说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此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艨艟:也作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

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中流:河流的中心。

韵译

【其一】

半亩方塘清澈明净像镜子一样打开,

天空光彩浮云影映入水塘闪耀徘徊

要问那方塘的水为什么如此之清澈

是因为有源头不断地把水

【其二】

昨天夜里江边起了春潮使水而生

大船巨舰行在江中如同羽毛一样轻盈。

过往行驶向来要花费很多推拉与动力,

今天却能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漂

赏析

从题目看,这两首诗是谈观书体会的,意在讲道理,发议论。弄不好,很可能写成“语录讲义之押韵者”。但作者写的却是诗,因为是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了形象,让形象本身来说话。    第一首诗是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的“方塘”不算大,只有半亩地的一个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一鉴”的“鉴”,就是“镜”,照人的镜子,“镜”和“鉴”是一个意思。“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样打开了。“半亩方塘”虽然不算大,但它却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闪耀浮动,情态毕见。作为一种景物的描写,这也可以说是写得十分生动的。这两句展现的形象本身就能给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净,心胸开阔。这一种感性的形象本身,它还蕴涵着一种理性的东西。很明显的一点是,“半亩方塘”里边的水很深、很清,所以它能够反映“天光云影”;反之,如果很浅、很污浊,它就不能反映,或者是不能准确地反映。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作进一步的挖掘,写出了颇有哲理的三、四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的“渠”,不是“一渠水”的“渠”,它相当于“它”的意思,这里是指方塘。“问渠”就是“问它”。在这个地方“它”指代的是“方塘”。诗人并没有说“方塘”有多深,第三句诗里边突出了一个“清”字,“清”就已经包含了“深”。因为塘水如果没有一定的深度的话,即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情态。诗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云影”的特点。但是到此诗人并没有结束,他进一步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问”那个“方塘”“那得清如许?”问它为什么这么“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来。而这个问题孤立地看这个“方塘”的本身没有法子来回答。诗人于是放开了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就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这个“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清”得不仅能反映出“天光云影”,而且能反映出“天光”和“云影”“共徘徊”这么一种细致的情态。这就是这一首小诗所展现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义。    第二首诗也是借助形象喻理的诗。这首诗用水上行舟作对比,说明读书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渐进中穷尽事理,初学时需要“推移”之力,到后来探得规律,懂得事理之时,就能“自在”而行了。朱熹在这首诗中是讲读书的方法,但一样无怎样读书的影子。用一种比喻的方法,很通俗告诉了人们怎样读书。是的,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们要学的知识太多了,各种各样的书让人们目不暇接。如果人们急于求成,不花功夫去一点点的积累知识,就不能取得好的学习方法。要读大量的书,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不成,人们只有在学习中摸索一套对自己有用的方法,才能扩大知识面,让那些知识象个图书馆一样存贮在人们的脑中,这样人们就学到了大量的知识,并学有所用。

作者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公元1196年(庆元二年),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又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为读书亭书写“书楼”,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

注:本人在编篇过程中参考了网络未著名文章,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急速纠正。网址:http//www.lijunyi192036.360doc.com有语音)

(0)

相关推荐

  • 古诗词日历 | 朱熹《观书有感·其一》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一块半亩大的方形水塘,仿佛是一面展开的镜子:天光和云影一齐倒映在水塘,来回地移动.       想问一问,这池塘里的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因为有源头在不停地补 ...

  • 宋诗《乡村四月》赏析

    一君木子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评析 这是小学生必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 ...

  • 宋诗《乡村四月》今韵

    宋诗<乡村四月>今韵 一君木子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评析 这是小学生必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 ...

  • 一曲明妃天下惊——宋诗高峰王安石早期代表作《明妃曲二首》赏析

    王安石因为政治标签太显眼,反而让大家对他在文学上的地位不清晰.一般我们所了解到王荆公,必先称其为政治家,然后才有文人之名--这与他自身的认知是相同的,与中国古代文人士子的认知也是相通的. 和名闻天下的 ...

  • 范成大这首诗把乡村生活,描绘的如诗如画,成为宋诗里的千古名篇

    范成大的诗大部分都是描写田园风光,而且他的很多作品,往往只有短短的几句,但是同样的营造出了一种高远的意境,这也正是范成大诗作,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而且读他的作品,最是能够感受到乡村的美好,以及乡村所独 ...

  • 暮春三月看书法 —— 宋赵构《暮春三月诗帖》赏析

    宋元宝翰-宋高宗赵构书法欣赏<暮春三月诗帖>,绢本48.7X70.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诗帖以中锋书写杜甫的七言律即事诗,章法疏朗,字体匀称.圆润,墨色统一,令人看来赏心悦目.

  • [宋诗赏析]王安石:读秦汉间事

    读秦汉间事 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 秦徵天下材,入作阿房宫. 宫成非一木,山谷为穷空. 子羽一炬火,骊山三月红. 能令扫地尽,岂但焚人功. 作者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 ...

  • [赏析宋诗]李清照:夏日绝句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  ,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夏日绝句 作者:宋 ·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

  • [宋诗赏析]王安石:泊船瓜洲

    出自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 上 ...

  • 【书写经典】第294期,书写翁卷(宋)《乡村四月》

    [书写经典]第294期,书写翁卷(宋)<乡村四月>. 原文: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丝又插田. 释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 ...

  • 小69 吟诵书写【宋】翁卷《乡村四月》

    吟诵书写[宋]翁卷<乡村四月> 来源:<中华吟诵读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王恩保主编 69盈视讲诗歌之[宋]翁卷<乡村四月> https://res.wx.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