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那边手机传过来的歌声,让我又想起从前的布鞋。在当年,为做一双穿着舒适的布鞋,是需要做许多准备的:先是准备原材料,专业俗语为“撕铺衬”,所谓的铺衬就是破旧衣服撕成的条条块块,多是较厚实的棉布,积攒起来备用。有时间了,再加工成袼褙,把捞面条后的面汤里撒入些玉米面,熬成浆糊放凉了,在木板上先抹一层浆糊,然后把捋展的铺衬仔细地铺一层,再抹浆糊,铺铺衬,如此这般糊三四层后,放到室外背阴地儿晾干,就成了袼褙。家里备有袼褙,才能抽空做鞋。那时侯,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家庭妇女纳鞋底的情景。有句歇后语“纳鞋底不用锥子——真(针)中”,可那是俏皮话,纳这么厚的鞋底不用锥子可真不中。你看她们先用锥子在鞋底上扎个孔,再把带着粗麻线的针从孔中穿过去,拽紧麻线,把麻线绕到食指上,用力一扽……她们把对家人浓浓的关爱,融入到千针万线里,纳成结结实实的鞋底子。平常纳成的鞋底子放在家里,到需要时做成鞋帮上鞋就行了。做鞋帮先要根据脚大小提鞋样,就是在纸上画了并铰出鞋帮的形状,再描或缝到袼褙上,照着剪下来,裱上鞋面布,把接头处缝好,即成鞋帮。把鞋帮缝到鞋底上,称为上鞋,可以选择从里上或从外上,看的是手艺和需要。做的单鞋有长脸和短脸之分,短脸的女鞋还会加个袢儿;棉鞋有需要系鞋带的“三扣瓦”式和不用鞋带像河蚌形的。刚做出的新鞋比较紧,要用木头鞋楦子撑那么一两天;撑过的新鞋也不好穿上,还得借助铜制的鞋拔子。由于做的鞋耐穿,而孩子们脚长得又快,所以弟弟妹妹穿哥哥姐姐穿过的鞋,便是常有的事。甚至姐姐的花布鞋,也能让弟弟穿。怎么办到的?妈妈有办法:花几分钱买点染料,把鞋染成黑色就行了。大概因为鞋是成双成对的缘故吧,在民间常被当成爱情的象征。以前的人搞对象,女方少不了给男方做双鞋,在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中就有这个情节;结婚时,新娘子当然要穿双新绣鞋,于是就有了曲剧《风雪配》中“独坐在灯光下来绣鸳鸯”;做鞋人手能巧到啥程度,在《对绣鞋》中可以说是刻画得淋漓尽致……如果以为鞋总是那么浪漫,那就大错特错了,别忘了鞋还是家法,年龄较大的男人有几个没被鞋底打过屁屁?这不丢人,就连唐朝赫赫有名的燕王罗艺,在《对花枪》里不也差点拿鞋底打脸皮吗?此外,布鞋还是过去男人随身携带的坐具,在地里干活休息时,在夏天到街边纳凉时,端碗在外面吃饭时,总能看到有人坐着鞋子赤着脚。他们自有说法:咱就是坐鞋底的农民……现在天凉了,搁过去又该换布鞋了,可这种妈妈做的千层底,早已难得一见了。
作者简介:孟宝记,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人,现工作于济源富士康。喜欢读书,爱好写作。
责编:王芳 远岫 若谷 | 编辑:陈丽 | 图片: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