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记忆 | 作者:孟宝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那边手机传过来的歌声,让我又想起从前的布鞋。
在当年,为做一双穿着舒适的布鞋,是需要做许多准备的:先是准备原材料,专业俗语为“撕铺衬”,所谓的铺衬就是破旧衣服撕成的条条块块,多是较厚实的棉布,积攒起来备用。有时间了,再加工成袼褙,把捞面条后的面汤里撒入些玉米面,熬成浆糊放凉了,在木板上先抹一层浆糊,然后把捋展的铺衬仔细地铺一层,再抹浆糊,铺铺衬,如此这般糊三四层后,放到室外背阴地儿晾干,就成了袼褙。家里备有袼褙,才能抽空做鞋。
那时侯,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家庭妇女纳鞋底的情景。有句歇后语“纳鞋底不用锥子——真(针)中”,可那是俏皮话,纳这么厚的鞋底不用锥子可真不中。你看她们先用锥子在鞋底上扎个孔,再把带着粗麻线的针从孔中穿过去,拽紧麻线,把麻线绕到食指上,用力一扽……她们把对家人浓浓的关爱,融入到千针万线里,纳成结结实实的鞋底子。
平常纳成的鞋底子放在家里,到需要时做成鞋帮上鞋就行了。做鞋帮先要根据脚大小提鞋样,就是在纸上画了并铰出鞋帮的形状,再描或缝到袼褙上,照着剪下来,裱上鞋面布,把接头处缝好,即成鞋帮。把鞋帮缝到鞋底上,称为上鞋,可以选择从里上或从外上,看的是手艺和需要。
做的单鞋有长脸和短脸之分,短脸的女鞋还会加个袢儿;棉鞋有需要系鞋带的“三扣瓦”式和不用鞋带像河蚌形的。刚做出的新鞋比较紧,要用木头鞋楦子撑那么一两天;撑过的新鞋也不好穿上,还得借助铜制的鞋拔子。由于做的鞋耐穿,而孩子们脚长得又快,所以弟弟妹妹穿哥哥姐姐穿过的鞋,便是常有的事。甚至姐姐的花布鞋,也能让弟弟穿。怎么办到的?妈妈有办法:花几分钱买点染料,把鞋染成黑色就行了。
大概因为鞋是成双成对的缘故吧,在民间常被当成爱情的象征。以前的人搞对象,女方少不了给男方做双鞋,在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中就有这个情节;结婚时,新娘子当然要穿双新绣鞋,于是就有了曲剧《风雪配》中“独坐在灯光下来绣鸳鸯”;做鞋人手能巧到啥程度,在《对绣鞋》中可以说是刻画得淋漓尽致……如果以为鞋总是那么浪漫,那就大错特错了,别忘了鞋还是家法,年龄较大的男人有几个没被鞋底打过屁屁?这不丢人,就连唐朝赫赫有名的燕王罗艺,在《对花枪》里不也差点拿鞋底打脸皮吗?
此外,布鞋还是过去男人随身携带的坐具,在地里干活休息时,在夏天到街边纳凉时,端碗在外面吃饭时,总能看到有人坐着鞋子赤着脚。他们自有说法:咱就是坐鞋底的农民……
现在天凉了,搁过去又该换布鞋了,可这种妈妈做的千层底,早已难得一见了。

作者简介:孟宝记,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人,现工作于济源富士康。喜欢读书,爱好写作。


责编:王芳 远岫 若谷 |  编辑:陈丽 |  图片: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
(0)

相关推荐

  • 我所经历的那个年代(连载一)

    贫穷快乐的童年 三 有关吃的方面,整个七十年代之前,印象中基本是以上所述状况. 穿的方面,在一九六五年之前,从脚上的鞋袜到身上的衣服,多数人家全是祖辈延续了千年的"手工产品".先说 ...

  • 母亲的粥饭,父亲的茶

    母亲的粥饭,父亲的茶 他们用爱心养育我们的身体,用智慧启迪我们的思想,用美德陶冶我们的品格,用真情温暖我们的心灵.我们想念他们的一粥一饭,想念他们慈祥的面孔,想念他们关切的眼神,想念他们叮嘱的话语. ...

  • 赵思芳丨母爱是一双双布鞋

    暑期回家小住,母亲从衣柜里拿出一双以黑布为底料的绣花鞋,让我带回小城穿.接过绣花鞋,闻着这崭新布料的馨香,看着翠绿的叶片.艳丽的花瓣,儿时母亲做鞋的一幕幕又浮现于眼前. 小时候,家里穷,大人小孩穿的都 ...

  • 散文《鞋》徐占生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一.浅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山里人脚上穿的鞋子,都是自家做的布鞋--"浅鞋". 做浅 ...

  • 杨国存 | 老布鞋里的母爱

     作者简介 杨国存,河南省内黄县二安乡大寨村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安阳市散文学会理事.1971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本村学校.后安联中.二安乡中任初中语文教师,1986年调县委宣传部任新闻干事,1994 ...

  • 绵绵密密慈母爱

    阳春三月,花信轻风.又是一个鸟语花香的时节,几位居住在黄河以北的文朋诗友相约来到邹平,邀我同游国家级森林公园鹤伴山,重温昔日畅游碧松青杉间的坦荡与惬意.于是,我又拿出了那身负千层底.凝聚慈母情.针脚绵 ...

  • 【中州作家】乐悠悠:土布鞋(之二)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802] 土布鞋(之二) 河南南阳      乐悠悠 我从小看着母亲做土布鞋长大.沿着我的记忆,土布鞋带着我一路前行.我对土布鞋的款式.性能.用材,及工艺流程记忆犹新 ...

  • 【阅读悦读·散文】彭书青《母亲的布鞋》

    [作者简介]彭书青,男,1981年生,陕西丹凤人,中学教师,已在网络.杂志发表散文.诗歌三十余篇(首).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

  • 背桩记忆 | 作者:孟宝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济源之憾 | 作者:孟宝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热热闹闹二十三 | 作者:孟宝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020】“早6点半”杯第二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孟宝记作品

    潘杨有情 孟宝记(河南) 潘福生,杨福生,俩人不但同名,而且同年同月同日生.虽说民间有潘杨不和的传说,但是这老哥俩却从来心无芥蒂.过去在农村,常有大户欺负小户的恶习.潘家虽是独户,但因为杨福生腰杆硬, ...

  • 【004】“早6点半”杯第二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孟宝记作品

    老公来电 孟宝记(河南) 床头的手机响了,上面显示:老公.她接通电话:"这么晚了打电话,有事吗?" "你忘了吗?今天是我们结婚六周年啊.我就想跟你说一句:老婆,我爱你!我 ...

  • 岁月记忆 || 田兆宝作品:石磨/轩诚清读(第510期A)

    丽梅浅语: 看似以文状物,实为借物说事,事必人为.经历过苦寒岁月的人们,方知活着原本不易,经过苦难磨砺之后,人性光辉方显辉煌壮丽!作者出生于农村,熟悉农村生活,故土情结情深义长,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民 ...

  • 【远方杯·全国诗文大赛】黑龙江《沽口海潮咏乡愁》作者·刘宝才 主播•相逢一笑

    远 方 诗 歌 文 化 传 媒 参赛详情请点击 关于远方诗歌文化传媒和中国远方诗人协会联袂隆重举办首届"远方杯"全国诗文大奖赛的公告 作者 主播 沽口海潮咏乡愁 九河下梢大沽海口, ...

  • 大漠夺宝记:中国骗子造的假文物进大英博物馆,竟致“精绝古城”的发现

    19世纪末,曾经盛极一时的大清国几经战败赔款,已经看到了帝国的夕阳,更无暇顾及远在西部边陲的事情.当时俄国和英属印度纷纷向新疆派出间谍或探险家,以谋求经略中亚. 1888年4月,英国探险家达格利什在喀 ...

  • 知青岁月 下乡记忆 作者/贾朝

    公众号第59期 下乡记忆-贾朝 涮羊肉 1969年1月8日,我从唐山下乡插队到迁西县原黄槐峪公社青山口大队落户.1972年,公社抽我到公社小电影队放电影,平时,就住在公社.在这里,有些难以忘怀的趣事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