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瓷器?这些龙纹演变特征你一定要知道
陶瓷鉴定首先要学会辨胎釉,其次就是辨别纹饰了,从原始陶瓷上的纹饰开始,不断地发展给予了陶瓷别样的生机。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之一的龙,几乎从瓷器诞生之时就已经被装饰在器物之上了,那么,不同朝代的龙纹究竟有哪些差异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龙纹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陶寺类型遗物上,彩绘黍龙纹陶盘是最富特征的器物。第一个流变在商代前期与中期灰陶器及白陶器上,出现了夔纹,夔为一脚的龙。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彩绘蟠龙纹陶盘
其后龙纹不断发展,但直到宋以前,瓷器上的龙纹都尚无规范,简洁粗犷,多作兽状,躯体粗壮,兽形腿,三趾鹰爪,龙首有角无须。
唐代龙纹瓷器
1.宋代
宋代时期的龙纹立体感强,龙的细节往往都能表现出来,但两条边线较之前雕得粗。龙腿很长,尤其是后腿,曲折度大,可看起来显得无劲;龙腿的关节处常有钩形腿毛,也有呈飘浮状,在小腿部位有短阴线表示腿上的汗毛;爪子一般是3个或4个;尾巴尽头处有少数出现了像火焰一样的装饰物。
宋代磁州窑黑剔龙纹长颈瓶
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龙纹盏
2.元代
元代龙纹特色很鲜明,龙形蜿蜒细长如蛇,细颈,头比身躯小,头呈扁长形,上头鼻梁前端有尖挺形和平整形两种,平整行鼻尖两侧有龙须,但是很短,尖挺形则无。龙光头无发或者有几缕飘在脑脖处。龙张口,露齿,吐舌,额头高凸,两眼凝视前方,角和发朝向后方,龙角为独角或双角,与鹿角相似,背脊朝上状如火舌,四足肌肉结实,关节弯曲,爪为鹰爪,张而有力,有三、四、五爪不等,五爪罕见。尾部渐细而尖,也有少数火焰状尾,一部分龙纹腹部呈环节状,犹如蛇腹,鳞片有多呈鱼鳞状、网格状,胸部和身躯间绘有火焰状条带纹。
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元 云龙纹饰
3.明代
洪武,永乐,宣德时期,龙身比元代要粗大,其他方面基本承袭了元代的风格。永乐和宣德时,官窑体制趋向完善,龙体和四肢粗壮,龙首较大,加披发或竖发。普遍使用五爪并成为官窑的标志。五趾前后相连成一圆圈,成为明代龙纹的标准画法。
青花龙戏珠纹碗 明永乐
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 明宣德
永乐 云龙纹饰
明中期的成化和弘治、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生活的安定,使龙纹造型不再凶恶威武,改为儒雅和喜庆。这时的龙纹多方首,闭嘴,龙眼逐渐描绘清晰,龙睛平视,配以莲池和花丛。
嘉靖,万历时社会生活中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井文化的繁荣,这一时期的瓷器纹饰都以繁满富丽为特征。嘉万青花的龙纹趋细长,龙首伸出,顶端鼻尖画成如意状,似猪嘴,俗称猪嘴龙。睫毛写实,一般用数根短竖线来表示。
青花云龙纹盘 明嘉靖
4.清代
清朝的龙纹整体特征比较秀美,端庄,龙身曲度大,龙头的龙发增多,长披发或者多簇短发。龙的睫毛形态多样,不少被画成倒竹叶形,龙身依然雄壮,但是更显得平和,没有明朝龙纹的那种威压霸气,龙爪与明朝龙爪截然不同,第一趾和其他四个龙趾距离较大,特别是第一个和第二个,呈直线型,趾尖比明朝短,非常尖锐,看起来特别有力道。
康熙时,龙的下颚普遍比上颚要长,颚边有肉刺,舌下垂而舌尖上卷,鬃发分束向后,龙额博山状,呻情凶猛,纤发毕现,俗称“老龙”。鼻子也没有明朝的那么翘了,比较平整(夔龙纹和羽翼龙除外)。龙身多为鱼鳞片纹,并且腹部多有明显的环节纹,形似蛇腹,饱满充盈。龙须大多数向两侧伸展,长且翻转。
青花龙纹瓶 清康熙
清康熙 云龙纹饰
乾隆时期,龙的神态变得和善,少了神圣不可侵犯之感,多见于凤合画,意为龙凤呈祥,多二龙抢珠纹,并且大部分的龙纹都呈现程式化的特点。
嘉庆以后,龙纹大量出现于瓷器上,大大世俗化,龙身变得稍细,没有三代的那种生动,富有神采之感。
清嘉庆 云龙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