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千年史》罗马帝国之四君共治2

罗马帝国之四君共治2

(5)西罗马帝国皇帝伽列里乌斯

盖乌斯·伽列里乌斯·瓦列里乌斯·马克西米安努斯(Gaius Galerius Valerius Maximianus ,约260年—311年),一般称之为伽列里乌斯, 西罗马帝国皇帝,293年5月21日至305年4月30日任恺撒,305年5月1日至311年5月任奥古斯都。

伽列里乌斯出生在今天塞尔维亚的加姆济格勒-罗慕利亚纳地方。后来他在这里建筑了自己的皇宫,他的皇宫遗迹在200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据说伽列里乌斯早年是一个牧民。后来参加军队,曾经在皇帝奥勒良和普罗布斯的军队中充当一名士兵。后来被戴克里先提拔。戴克里先设立四帝共治制度,自己和马克西米安分别为东部和西部的皇帝,同时,又设立“凯撒”一职,作为副皇帝,293年,伽列里乌斯被提拔为戴克里先的凯撒,而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则被立为马克西米安的凯撒。为了加强关系,伽列里乌斯娶戴克里先的女儿为妻。

作为副皇帝的伽列里乌斯,很快就卷入了对波斯的战争,战争从296年打到297年,罗马获得全胜,彻底改变了自瓦莱里安被俘以来的东方的局面。

305年,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同时退位,而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和伽列里乌斯同时升为“奥古斯都”。但是,戴克里先的退位,却很快引起了新的纷争。伽列里乌斯自认为是最高的皇帝,所以他选择自己的外甥马克西米努斯和自己家里的一个家臣塞维鲁(即塞维鲁二世充当东部和西部的“凯撒”,而完全不顾马克西米安和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在西部的势力,以及这两位都有了成年的儿子。

306年,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在不列颠去世,在约克,军队拥立他的儿子君士坦丁一世为皇帝。君士坦丁一世迅速出兵,控制了不列颠和高卢地区。在罗马城,人民不满伽列里乌斯所指派的塞维鲁二世,拥立马克西米安的儿子马克森提乌斯为帝。同时,为了帮助自己的儿子,马克西米安也复出称帝。

塞维鲁二世率军进入意大利,结果却被马克森提乌斯打败被杀。为此,307年,伽列里乌斯率军进入意大利,烧杀抢掠一番后,却无法打败马克森提乌斯而占领意大利,只好退兵。

因为塞维鲁二世被杀,伽列里乌斯又提拔李锡尼(李基尼乌斯)为奥古斯都。这让马克西米努斯非常不满,于是向伽列里乌斯通报,说自己已经被军队推举成为奥古斯都。这一年,罗马帝国出现了同时六个皇帝的景象。

不过伽列里乌斯在世时,李锡尼和马克西米努斯尚保持着和平。伽列里乌斯在311年死于恶疾。他死后,李锡尼和马克西米努斯迅速决裂。

伽列里乌斯是一个手腕强硬的人,对任何妨碍他的人,特别是基督徒,他从来都是心狠手辣、残酷无比。他与自己的恺撒马克西米努斯·达亚发动了对基督徒的大规模迫害。根据基督徒史学家拉克坦提乌斯和尤西比乌斯的著述,311年5月,当伽列里乌斯明白自己已时日无多时,他呼喊道上帝果真是存在的。于是,他取消了反基督徒的敕令,停止了对基督徒的所有迫害,并在临终之时皈依了基督教。几天后,伽列里乌斯病逝。

拉克坦提乌斯和尤西比乌斯在其作品中将伽列里乌斯的末日描述得极尽悲惨,其惨状正如他的残酷统治一样。两位作者毫不掩饰他们对作恶者受到上帝的惩罚的欣喜之情,他们认为,正是他对基督徒的迫害让他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6)罗马皇帝马克森提乌斯

米尔维安大桥战役(Battle ofthe Milvian Bridge)是发生于公元312年10月28日的一场战役。交战双方为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一世和马克森提乌斯(马克森提、马克森西)。是役之名来源于战役的发生地米尔维安大桥(Milvian Bridge),它是台伯河上的重要桥梁。君士坦丁赢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使得他能在后来废除四帝共治成为罗马帝国的不二君主。马克森提乌斯在交战时溺毙于河中。

马克森提乌斯,罗马皇帝(306年10月28日-312年10月28日在位) ,父亲为四帝共治初期的罗马皇帝马克西米安即马库斯·奥勒留·瓦勒里乌斯·马克西米安努斯·赫库里乌斯(Marcus Aurelius Valerius Maximianus Herculius,约250年——约310年7月,286年4月1日-305年5月1日在位)。马克森提乌斯统治期间,在意大利和非洲推行暴虐统治,不得人心。

按照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和拉克坦修斯(Lactantius)这些编年史学家的说法,米尔维安大桥战役战役标志着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的开始。拉克坦修斯提到上帝向君士坦丁及其部下托梦,允诺只要他们把十字架涂在他们的盾牌上他们就会胜利。君士坦丁凯旋门的建造即是为了庆祝这场胜利。人们常常把这场战役的胜利归功于教会的介入,然而,这座凯旋门上却没有任何明显的基督教标志。

这场战役爆发的根本原因乃是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制度固有的不稳定性。戴克里先于305年5月1日退位后,他的继任者几乎在同一时刻就开始争夺大权。尽管君士坦丁是西部皇帝君士坦提乌斯一世之子,由于四帝的传承方式并不必是世袭,他没有办法顺理成章地执掌权柄。当君士坦提乌斯于公元306年7月25日去世时,他父亲的军队在埃博雷肯(今天的约克郡)推举君士坦丁为凯撒。

而在罗马,戴克里先的同僚,西部皇帝马克西米安之子马克森提乌斯于公元306年10月28日自封为奥古斯都。与君士坦丁的地位很快被东部皇帝伽列里乌斯承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克森提乌斯被当做篡位者来对待。伽列里乌斯派出他过去的同僚,东部凯撒,现今受封的西部奥古斯都塞维鲁二世在公元307年起兵讨伐。然而,当塞维鲁到达意大利,他的军队立即倒戈投向了马克森提乌斯。这位倒霉的奥古斯都就这样被抓住关押。伽列里乌斯在那年秋天进军到罗马城下,却没拿下这座城市,而马克森提乌斯杀了塞维鲁作为回应。而此时的君士坦丁则对双方的交战采取了观望的态度,两不相帮,不过可能更倾向马克森提乌斯,因为他就在那时娶了马克森提乌斯的姐妹法乌斯塔(Fausta)。

在接下来的数年中,马克西米安由于反叛儿子逃到君士坦丁的宫廷,自己任命他为奥古斯都,后来由于再一次反叛被杀。伽列里乌斯病逝,他的地盘被戴克里先承认的马克西米努斯和李锡尼(李基尼乌斯)所瓜分,君士坦丁在莱茵河流域与蛮族作战积累战功,而马克森提乌斯则忙于平叛,局势一度平静。

到了312年,君士坦丁和马克森提乌斯这对内兄弟还是最终选择了兵戎相见。这年春天,君士坦丁集结军队决定推翻马克森提乌斯。北意大利被一鼓而下,并在都灵战役和维罗纳战役中大破马克森提乌斯军。在维罗纳战役中,马克森提乌斯最资深的统帅,禁卫军长官鲁尼修斯·庞培甚至被击毙。

312年末,君士坦丁沿弗拉米尼亚大道赶到罗马城下。军队驻扎在罗马的第一区(Prima Porta,这是一个罗马的郊区)。

君士坦丁原本以为马克森提乌斯会采用以前对付塞维鲁和伽列里乌斯的围攻时用过的成功策略,也就是凭坚城据守。事实上,他也的确在罗马城内囤积了大量粮食。出乎意料的是, 他却选择了野战。古代史书把这归之于上帝的介入(比如说拉克坦修斯和优西比乌)或者迷信(这是佐西默斯的说法)。他们也提到这场战役的发生日期就是马克森提乌斯即位的日子(10月28日)按照当时流行的看法,这可是个好兆头。拉克坦修斯谈到:群众们在竞技游戏中向君士坦丁欢呼以表达他们的支持,尽管这一说法的可靠性值得怀疑。

马克森提乌斯选择将军队列阵于米尔维安大桥前方,这座石桥是弗拉米尼亚大道的一部分,对于防守罗马乃至保住他自己的地位来说,扼守住这座桥至关重要,罗马元老院将毫无疑问地倒向占据这座城市的一方。为了方便军队渡河,他又搭了座木桥抑或是浮桥,尽管他在筹备防守时他可能已经部分的拆毁了这座桥。关于这座桥的状况在各个书中说法不一。佐西默斯含糊地提及这座桥用木材修建,而其他人则准确地指称这座桥为浮桥。资料也没说清楚这座可拆卸的桥是不是为君士坦丁军队设下的陷阱。

第二天,两支军队开始交锋,君士坦丁一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马克森提乌斯的布阵似乎有致命问题:他把军队放的离台伯河太近了。这使得失利时军队几乎找不到空间重整旗鼓。在君士坦丁的命令下,他的骑兵很快就粉碎了对手的骑兵。而君士坦丁的步兵紧接着逼近。大部分马克森提乌斯的军队都英勇作战,但对手却一步步地把他们推向台伯河。马克森提乌斯决定撤退并依仗坚城进行负隅顽抗,但通往罗马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米尔维安大桥。在撤退的路上,君士坦丁军给了敌军以沉重打击。浮桥很快就被树立起来,许多部队借此得以逃生。但很快,临时的桥梁承受不了这么多人的重压,倒塌了。还留在北岸的军队不是被俘虏就是被杀死,他的禁卫军抵抗到了最后一刻。马克森提乌斯极度绝望地试图横渡过河时淹死,有的说法说他被他的坐骑掀到河中淹死。拉克坦修斯以这样的词句描述马克森提乌斯之死:

“他身后的大桥倒塌了,战局变得更加火热。上帝之手(指君士坦丁)取得了胜利,马克森提乌斯军已经崩溃,马克森提乌斯仓皇逃向那座崩溃的大桥;但拥挤的人群推搡着他,他被挤着跌入了台伯河。”

君士坦丁率军于10月29日进入罗马。他举行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庆典,在此期间受到了热烈的欢呼。马克森提乌斯的尸身被从台伯河中捞出并施以斩首。他的首级则被游行示众。在展示之后,头颅又被送往迦太基,非洲诸行省在看到头之后纷纷放弃进一步抵抗的打算。这场战役赋予了君士坦丁对帝国西部不可动摇的统治权。史料都有意忽略了一点:在进城之后,君士坦丁率队拜访了卡皮托山的朱庇特神庙,就在那,依照惯例仍举行了献祭。这便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君士坦丁在那时还不是一个基督徒。他选择来到罗马元老院,在演说中他发誓恢复它在古代所享有的特权,并给予元老院在他政府中稳固的一席之地;并且对僭位者的党羽既往不咎。马克森提乌斯被下令施以除忆诅咒,所有由他颁布的法律均被废除,所有的纪念他的建筑均为君士坦丁窃取,其中包括罗慕路斯神庙和马克森提乌斯会堂。他在军队中的死党被清洗,禁卫军和皇家骑兵卫队被解散。君士坦丁选择用帕拉丁骑兵卫队取代了他们。

君士坦丁在罗马广场东面修建的一座全用水泥构筑的大会堂,可说是罗马建筑的最后一座纪念碑。这个大会堂在其前任马克森提乌斯之时已动工并完成一半工程,君士坦丁不过将其续成,因此也有人称之为马克森提乌斯大会堂。

以前的罗马会堂是长方形的木梁结构建筑,易遭火灾的木质屋顶是其大弊,现在完会用水泥结构的十字拱顶代之,气魄更见宏伟。图拉真商场中的店铺楼房是首次以水泥结构的十字拱顶用于大型建筑的范例,以后许多大浴场的中央大厅也用类似的十字拱顶,如卡拉卡拉大浴场便是如此,说明罗马人用这新技术日见精进,它的登峰造极之作则可推这个君士坦丁大会堂。

罗马会堂分一主厅两侧厅、主厅以高侧窗取光的形制,它用拱券顶构筑较低的两侧厅,十字拱顶则用来构筑中央主厅,两侧厅的拱券顶高25米,中央主厅的十字拱顶则高达53米,规模尺寸之大皆属空前,十字拱顶的边拱为高侧窗提供了理想的场所,而两边的拱券顶又可为中央主厅的屋顶提供支撑作用,因而整个会堂的高大、明亮、牢固皆非以前的各种会堂建筑所能比拟。在今天的废墟中,主厅屋顶早已不存,但侧厅一边的三个25米高的拱券犹矗立于广场东侧,成为罗马广场所有建筑遗迹中最宏伟的废墟。从这个角度看,不能说罗马后期帝国的建筑毫无进展。像君士坦丁大会堂这类杰作正好是当时生产力已达高度水平的一个表征,只是奴隶社会的体制无法为这些高技术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吧了。正因为这样,后世仍把君士坦丁大会堂看作可和哥罗塞姆竞技场、罗马万神祠并肩而立的古代建筑的奇迹。文艺复兴以来许多西方大建筑家向往的古典建筑设计的最佳组合,便是" 把万神祠的圆顶放在君士坦丁大会堂的结构之上".他们认为两者的结合代表着古典建筑的最高理想,显然也合情合理。

(0)

相关推荐

  • 欧洲历史小故事62

    311年12月3日,前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在家中去世. 戴克里先出身于达尔马提亚的奴隶家庭,他的父亲可能后来恢复了自由之身.戴克里先年少从军,累积功勋至罗马皇帝卡鲁斯的禁卫军司令.卡鲁斯远征波斯,不料 ...

  • 都灵之战:罗马具装骑兵的糟糕首秀

    公元321年,刚刚宣布称帝的君士坦丁向南进军,开始与控制意大利的马克森提乌斯展开对决.最后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对方的众多失误,成功夺取到罗马帝国的西部控制权. 过去,人们总是将这段历史简化为一场米尔维 ...

  • 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基督教的新纪元

    一部没有人写过的[西方大通史] 感谢支持! 这是[西方大通史]第 135 篇文章 [伟大罗马]第 48 篇文章 268年,加里恩努斯被杀,随后克劳狄乌斯二世即位,一年半之后,他死于一场瘟疫.随后,克劳 ...

  • 《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15-(1)君士坦丁大帝

    第三部分 基督教 第十五章 拜占庭的盛世 第一节君士坦丁大帝:基督:胜利之神 ☆☆☆☆☆ 现在我们进入本书的重要部分基督教,基督教影响了世界,特别是西方世界两千年,其影响力直到今日依然是不可忽视. 基 ...

  • 君士坦丁时代 1 :“四帝共治制”崩溃

    常思勇 感悟常识 今天 君士坦丁出场 君士坦丁的生母海伦娜是小酒馆老板的女儿,出身低微.当公元293年他的父亲与前西方正帝马克西米安的女儿狄奥多拉结婚当上副帝时,就把他与母亲一起送回东方,免得留在身边 ...

  • 君士坦丁巴西利卡,还有一座在特里尔

    特里尔的停车不是那么困难,但热门景点附近的地面车位也不是很好找.还是地下车库最方便. 紧邻巴西利卡的地下车库出入口,牌子上写着"Basilika". 君士坦丁巴西利卡(Basili ...

  • 《古罗马千年史》罗马帝国之四君共治3

    罗马帝国之四君共治3 建筑而外,雕刻.绘画之类造型艺术在后期帝国的命运就灰暗得多.总的说来是艺术水平持续下降,写实倾向减弱,抽象程式增强,技艺手法也在退化.于是,帝国初期那种技艺高超.形象生动.风格豪 ...

  • 《古罗马千年史》罗马帝国之四君共治1

    (1)罗马四君共治制 284年11月20日罗马军队推举在巴尔干半岛的伊利里亚崛起为罗马执政官的戴克里先(狄奥克莱斯)为罗马帝国的皇帝.在戴克里先统治时期(284 -305年),戴克里先最终地与屋大维· ...

  • 《古罗马千年史》罗马帝国之君士坦丁王朝5

    罗马帝国之君士坦丁王朝5 他的第二件大事是东征波斯.罗马帝国与波斯之间争夺西亚领土与亚美尼亚宗主权的战争,数百年来从未间断.363年春天,尤利安承续前任皇帝的事业,亲自率领六万精兵加上强大舰队出征,并 ...

  • 《古罗马千年史》罗马帝国之君士坦丁王朝4

    罗马帝国之君士坦丁王朝4 (6)君士坦丁二世 君士坦丁二世(英语:FlaviusClaudius Constantinus,316年-340年)是罗马帝国君士坦丁王朝皇帝(337年至340年在位),也 ...

  • 《古罗马千年史》罗马帝国之君士坦丁王朝3

    罗马帝国之君士坦丁王朝3 (5)君士坦丁一世 305年,戴克里先与马克西米安同时退位,经过争夺帝位的混战,政权落在君士坦丁(306-337年)手中.323年,君士坦丁在其竞争者另一"奥古斯都 ...

  • 《古罗马千年史》罗马帝国之君士坦丁王朝2

    罗马帝国之君士坦丁王朝2 (3)君士坦丁一世分封子侄(公元326年) 18年内战的严酷现实,使君士坦丁认识到戴克里先设计的四帝共治制的危险性,于是试图取消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制,代之以分封子侄为同姓王, ...

  • 《古罗马千年史》罗马帝国之君士坦丁王朝1

    罗马帝国之君士坦丁王朝1 (1)君士坦丁一世重新统一罗马(公元323年) 公元305年,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同时退位.经过一番争夺帝位的混战,李锡尼(李基尼乌斯)和君士坦丁分别控制了帝国东西部的政权, ...

  • 《古罗马千年史》罗马帝国之西罗马帝国灭亡3

    罗马帝国之西罗马帝国灭亡3 罗马帝国西部的皇帝美佐利安(马约里安,457年 - 461年),史料中没有留下任何关于他的资料. 461年,皇帝美佐利安遭到杀害.在意大利掌握权利的将领里西默便将利比乌斯· ...

  • 《古罗马千年史》罗马帝国之西罗马帝国灭亡2

    罗马帝国之西罗马帝国灭亡2 从四至五世纪起,罗马帝国在奴隶.隶农起义和日耳曼人入侵的联合打击下,日渐衰落,帝国政府逐渐放弃对边远行省不列颠的控制:从407年起开始撤退戌军,至442年全部退走.从此罗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