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过中基——体质
第一节 概述
⒈含义:体质是人体在生命过程中,由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是在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①体质是难以研究的,综合考虑所得,表现在三个方面
②体质既受先天,也受后天的影响
③体质一定是相对稳定的,不能是短暂的,平时就怕冷是体质,但因为感冒了而怕冷,过几天就好了不能称为体质
④体质是同病异治最(根本)重要的因素,如有些人喝酒会脸红,而有些人不会,这就是体质的差异—“个性”特征,而因为经络和五脏六腑的联系便有一定的共性
⒉体质的构成与评价
⑴体质的构成:
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是形与神的协调统一。《类经·藏象类》曰:“形神具备,乃为全体。”体质由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征三个方面构成。
①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如肥人多痰,瘦人多火)
②生理功能的差异性
③心理特征的差异性
⑵体质的评价
主要从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征三个方面来进行综合分析
依据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就是含义里的这三个方面,体质的评价指标是举例性质的,但无论怎么定指标都逃不出这三个方面。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⒊体质的特点
①个体差异性
体质研究重点在特性(不同点),世界上找不出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
②形神一体性
综合评价,体质研究是全方位的
③群体趋同性
同一种族或聚居在同一地域的人,比其他地区的人的相似性高
④相对稳定性
体质既受先天影响,也受后天影响,和先天关系密切又相对稳定的才算体质
⑤连续可测性
体质由三个方面构成,人的一生任何时间,任何年龄段都有这三个方面(即体质),如不能说有段时间里是没有形态结构的
⑥动态可变性
相对稳定也不是指绝对稳定,还受后天的影响,只是不轻易变化而已
⑦后天可调性
可变即可调,学体质的目的就是把不好的体质调好,有其应用的价值
⒋体质的形成受涉及到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第二节 影响体质的因素
①先天禀赋
基因
②年龄因素
一般来讲,小儿因精气血津液尚未充盛,其体质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成年人一般精气血津液充盛,脏腑功能强健,体质强壮;老年人由于脏腑功能活动的生理性衰退,精气神渐衰,体质特点多见虚实夹杂,或虚多实少。
③性别差异
④饮食因素
如嗜食肥甘厚味可助湿生痰,形成痰湿体质
⑤劳逸所伤
过食生冷寒凉会损伤脾胃,形成阴虚火旺体质
⑥情志因素
⑦地理因素
⑧疾病及针药等其他因素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⒈体质分类方法——阴阳
⒉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①阴阳平和质
阴阳平和质是阴阳协调的、最理想的体质类型
既不亢奋,也不抑制
既不偏热,又不偏寒
既不多动,又不喜静
②偏阳质
指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类型
具有这种体质的人,对风、暑、热等阳邪的易感性较强,受邪发病多表现为热证、实证。
两个人同到一个地方,回来的时候一个人生病,一个人不生病,可能是因为体质不同。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气相求。
③偏阴质
是指具有抑制、偏寒、喜静等特性的体质类型,对寒、湿等阴邪的易感性较强,受邪发病多表现为寒证、虚证
补充:
体表形态是个体外观形态的特征,包括体格、体型、体重、体资、面色、毛发、舌象、脉象等。
体格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和锻炼程度的状态,是反映体质的体表形态标志。
体型是指身体各部分大小比例的形态特征,体型差异可以反映体质特征。
体型是衡量体格的重要标志。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⑴预测发病倾向
⑵阐明发病原理
发病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就是正气和邪气,正气强则不易生病—体质好
⑶揭示病理变化
从化:即病情随体质而变化(同病异治,相同的病,证可以不一样)
从化的一般规律是:
素体阴虚阳亢者,功能活动相对亢奋,受邪后多从热化(从阳化热)
素体阳虚阴盛者,功能活动相对不足,受邪后多从寒化(从阴化寒)
素体阴亏血耗者,易致邪从燥化
气虚湿盛者,受邪后多从湿化
质势:由于体质的特殊性,不同的体质类型有其潜在性的相对稳定的倾向性,可称为“质势”
质化:病势依附于质势,顺从体质而发生变化
⑷指导辨证论治
⑸指导养生防护
调体质,偏阴或是阳 ——阴阳平和质
吃蟹(凉)放姜(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