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之人的圣经
NO.102
查令十字街·84号
我简直不晓得一本书竟也能这么迷人
光抚摸着就教人打心里头舒服
遇
见
·
缘
分
遇见一些书,是需要缘分的。
遇见这本书,还需要几分虔诚。
薄薄的书本,解释了别人的一生。
短短的百页,打消了裹挟的沉沦。
你是爱书之人吗?
你喜欢逛书店吗?
你还保有写一封信的耐心吗?
你会通过大洋彼岸的异国书店淘书吗?
你渴望通过书信来往建立深情厚谊吗?
温馨提示:由于笔者习惯厘清体系,此文有重大剧透之嫌,如若介意,恳请回避。以后会在间接描写方面多花工夫的。
女作家海莲·汉芙反感纽约古旧书店的昂贵邋遢,便按照《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的地址,给位于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写了一封信,订购目前最想读而又遍寻不着的几本书。这一天是1949年10月5日。
20天之后,海莲便收到了回信和想要的书。透过文字,可以看出书店的相关人员礼貌谦逊、温和体贴、专业高效。
从海莲的回信来看,书虫的欢喜与满足充斥于字里行间,书友之间的懂得与默契溢于言表——双方的信任和欣喜很快达成。
不过,正如你所看到的,海莲是一个不太会算钱的人,就更不要说让她换算英镑和美元了。正常而言,这将使得交易难度大幅提升。却不曾想,这也使得书信往来更具故事性。在书店提出以邮政划拨付款和以两种货币开清单的建议之后,这个问题瞬间迎刃而解——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经理弗兰克·德尔除了准备海莲需要的书籍之外,还得给她准备英镑和美元两种发票。
自此之后,一买一卖,一需一供,一来一往,形成闭环。
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的书信却依旧往来不断。在信中,除了涉及书本、书本内容以外,他们开始变换称呼、抛却一本正经的模样,他们互寄圣诞礼物、甚至是肉和鸡蛋这些生活用品(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英国百废俱兴,物资紧缺——有没有联想到新中国呢),他们开始好奇也不断了解对方的长相、身份、状况、身边人,他们开始拥有了小秘密(书店这边除了弗兰克,别人偶尔也会回信),他们开始累积关心、体贴和情感,他们开始渴望见面、渴望拥抱,他们开始为对方的健康状况担忧...
据书和信来推理,书店这边第一个偷偷给海莲写信的应该是塞西莉·法尔。不得不说,女性之间交流好像更能够敞开心扉地倾吐和邀约。几次通信之后(1950年末),海莲渴望到伦敦看看的愿望便日益强烈了,而且关于这个话题的谈论也越来越常见。塞西莉说他们有幢房子、很欢迎海莲来住,诺拉·德尔表示他们有车子、可以带海莲兜风,1953年英女王登基、赴英的费用可以打折...
然而,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似乎总是难以尽如人意。起初是因为资金不足,然后是工作不顺、写作牵绊,还有遇上牙疼难耐...海莲一直没能赴约。
书照买,信照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关于伦敦之旅说的越来越少了。
到了1969年1月8日这一天,海莲的信三个月后接到了回音,她被一个秘书告知:弗兰克·德尔先生于1968年12月22日病逝。
其实,我是带着极高的期待走近这本书的。没想到一打开书,竟然发现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书信集,而且信中的内容极其琐碎、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一个月以来,翻过很多次,也没能把这本薄薄的书翻完。偶遇阴冷的下雨天,再次拾起此书,看到“爱书之人的圣经”这个评价,我突然找到了这本书的正确打开方式。
以下两个部分,均为原文摘抄。第一部分源自别册,第二部分源自书本。
关乎书写
以下为别册(书评)
唐诺、陈建铭
恺蒂、张立宪
更关乎距离
很想去查令十字街仔细查看一次,不真的只是84号书店的引诱,我真正想说的是,如果说从事出版工作的人,或仅仅只是喜爱书籍、乐于阅读的人得有一处胜地,正如同麦加城之于穆斯林那样,短短人生说什么也都想法子至少去它个一次,那我个人认为必定就是查令十字街,英国伦敦这道无与伦比的老书街,全世界书籍暨阅读地图最熠熠发光的一处所在,舍此不应该有第二个答案。
《查令十字街84号》这部美好的书,系以1949年至1969年长达廿年流光,往复于美国纽约和这家小书店的来往信函交织而成——住纽约的女剧作家买书,任职“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经理弗兰克·德尔负责寻书寄书,原本是再乏味不过的商业往来,但很快的,书籍击败了商业,人的情感、心思乃至于咫尺天涯的友谊开始自由流窜漫溢开来。查令十字街那头,他们全体职员陆续加入(共六名),然后是德尔自己的家人(妻子诺拉和两个女儿),再来还有邻居的刺绣老太太玛丽·博尔顿;至于纽约这边,则先后舞台剧女演员玛克辛、友人金妮和埃德替代汉芙实地造访“她的书店”,惟遗憾且稍微戏剧性的是,反倒汉芙本人终究没能在一切落幕之前踩上英国,实践她念念不忘的查令十字街之旅。全书结束于1969年10月德尔大女儿替代父亲的一封回信,德尔本人已于1968年底腹膜炎病逝。
海莲·汉芙把这一切写成书,这一切便不容易再失去一次了,甚至自此比她自身的生命有了更坚强抵御时间冲刷的力量——人类发明了文字,懂得写成并印刷成书籍,我们便不再徒然无策地只受时间的摆弄宰制,我们甚至可以局部地、甚富意义地击败时间。
书籍,确实是人类所成功拥有最好的记忆存留方式,记忆从此可置放于我们的身体之外,不随我们的肉身朽坏。
海莲·汉芙绝不买一本没读过的书——说明旧书(广义的)的购买、收存和再阅读,不仅仅只是囤积居奇的讨人厌行为或附庸风雅的恶心行为而已——这根源于书籍的不易理解,不易完整掌握的恒定本质,尤其是愈好、内容愈丰硕、创见之路走得愈远的书,往往远远超过我们当下的知识准备、道德准备和情感准备,我们于是需要一段时间或长或短的回身空间与它相处。好书像真爱,可能一见钟情,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杳远理解和同情却总需要悠悠岁月。
因此,从阅读的需求面来说,一本书的再阅读不仅仅只是可能,而是必要,你不能希冀自己一眼就能洞穿它,而是你十五岁看,二十岁看,四十岁五十岁看,它都会因为着你不同的询问、关注和困惑,开放给你不一样的东西,说真的,我努力回想,还想不出哪本我真心喜欢的书没有而且不需要再重读的;也因此,从书籍取得的供给面来看,我们就应该聪明点给书籍多一点时间、给我们自己多一点机会,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极多开创力十足且意义重大的书,我们当下的社会并没有那个能力一眼就认得出来。
我们很容易在一本一本书中再再惊异到,原来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相较于既有的书籍世界,懂得的事那么少,瞻望的视野这么窄,思维的续航能力这么差,人心又是这么封闭懈怠,诸多持续折磨我们的难题,包括公领域的和私领域的,不仅有人经历过受苦过认真思索过,甚至还把经验和睿智细腻的解答好好封存在书中。
从形态上来看,我们眼前的世界往往只有当下这薄薄的一层,而查令十字街通过书籍所揭示的世界图像,却是无尽的时间层次叠合而成的,包括我们因失忆而遗失乃至于根本不知道有过的无尽过去,以及我们也无意瞻望的无尽未来。
从事出版已超过半辈子之久,我个人仍始终有个问题得不到满意的答案:我始终不真正明白人们为什么不买书?这不是全世界最便宜的一样东西吗?一个人类所曾拥有过最聪明最认真最富想象力最伟大的心灵,你不是极可能只用买一件看不上眼衣服的三千台币就可以买下他奇迹一生所有吗?你不是用吃一顿平价午餐的支付,就可得到一个美好的窟窿,以及一个由此连通的完整世界吗?
我一直相信:把手写的信件装入信封,填了地址、贴上邮票,旷日费时投递的书信具有无可磨灭的魔力——对寄件人、收信者双方皆然。其中的奥秘便在于“距离”——或者说是“等待”——等待对方的信件寄达;也等待自己的信件送达对方手中。这来往之间因延迟所造成的时间差,大抵只有天然酵母的发菌时间之微妙差可比拟。
然而,浪漫向来是作家们难以割舍的情怀。书中自有颜如玉,红袖添香夜读书,虽然这都是男人们近乎梦想的宣言,但是,自古以来的好书,大多都是激情之作,没有情的文章和书,是太过干涩枯燥,没有人愿意读的。于是,温润的花雕虽只逗出跳跃键盘上往返数次的几行短语,将消除键轻轻按下便了无痕迹查令十字街84号却被好心的好事者演绎成一曲情感故事。
我想,当爱情以另外一种方式展现铺陈时,也并非被撕去,而是翻译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上帝派来的那几个译者,名叫机缘,名叫责任,名叫蕴藉,名叫沉默。
正文
查令十字街84号
海莲·汉芙(著)
陈建铭(译者)
书缘·情缘
春意渐浓,我想读点儿情诗。请别给我寄济慈或雪莱!我要那款款深情而不是口沫横飞的。怀亚特还是琼森或谁的,该寄什么给我,你自己动点儿脑筋!最好是小小一本,可以让我轻松塞进口袋里,带到中央公园去读。
行啦!别老坐着,快去把它找出来!真搞不懂你们是怎么做生意的!
真是让老马丁先生大失所望了,请转告他:我非但一丁点儿学问都没有,连大学也没上过哩!我只不过碰巧喜欢看书罢了。说起来还得感谢一位剑桥的学者奎勒-库奇,是他让我在十七岁那一年一头栽进书堆里,从此不可自拔。至于我的长相,大概就跟...
不是我爱唠叨,弗兰克·德尔!看到书店竟忍心把这么美的古书五马分尸,拿内页充当包装纸、填箱料,我真是觉得世道中落、万劫不复了。
谢谢你们送我这本书。我从没拥有过这么一本三边的页缘都上金的书。你们知道吗?我竟在生日当天收到这本书!
你们写了一张卡片,而不直接题签在扉页上,我真希望你们不要这样过分拘谨。如果我猜的没错,这一定是你们的“书商本性”作祟使然吧,你们担心一旦写了字在书上,将会折损它的价值。差矣,你们如果真能这么做,不仅对我而言,对未来的书主,都增添了无可估算的价值。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
这是一间活脱从狄更斯书里蹦出来的可爱铺子,如果让你见到了,不爱死了才怪。
店门口陈列了几架书,开门进去前,我先站在外头假装随意翻阅几本书,好让自己看起来像是若无其事地逛书店。一走进店内,喧嚣全被关在门外。一阵古书的陈旧气味扑鼻而来。我在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那是一种混杂着霉味儿、常年积尘的气息,加上墙壁、地板散发的木头香...店内左手边有张书桌,坐着一位年约五十、长着一只贺加斯式鼻子的男士。
噢!真感谢您寄来的《五人传》。是在难以置信,这本一八四零年出版的书,经过了一百多年,竟然还能保存这么完好的书况!质地柔细、依旧带着毛边的书页尤其可人。
本打算一收到书就写信给你的,就是想跟你道句谢谢,《垂钓者言》里的木刻版画太棒了,光这些插画的价值就十倍于书价。我们活在一个诡异的世界——这么漂亮,又能终生厮守的书,只须花相当于看场电影的代价就能拥有;上医院做一副牙套却要五十倍于此。
唉!如果你们依照每本书的实际价值去标价的话,我肯定一本也买不起。
每年一到春天,我就会“大清仓”,把一些我再也不会重读的书全丢掉,就像我会把再也不穿的衣服扔了同样的道理。倒是旁人都很惊讶,依我看,他们爱惜书本的方式才奇怪呢。他们买一堆新出版的畅销书,囫囵吞枣似的看完,我常想:他们也未免读得太潦草了吧。然后呢,因为他们从不重读那些书,不消一年,书里头的内容早就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不过,当他们看见我把书一箱一箱地往外扔时,却又露出一副“这怎么得了!”的表情。
不过我可没打算停止买书!连牙齿都弃我而去了,总该给自己留点儿什么呀!你能为我找到萧伯纳的剧评和乐评吗?我想他应该写了好几本,把你所能找到的都寄给我。
我打心里头认为这实在是一桩挺不划算的圣诞礼物交换。我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而你们送给我的礼物,却能够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以终。
你们有德·托克维尔的《美洲见闻录》吗?有人把我原有的一本借走了赖着不还。我实在百思不得其解,再怎么循规蹈矩的人一霸占起书来都是一副理直气壮的气派。
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向您启齿。就在上一封信向您报告,为您的朋友找到了《简明牛津辞典》之后隔两天,我才一转身,这本书就被别人买走了。我之所以这么晚才回信,也是因为希望能尽快再另寻一本,可惜至今仍一无所获。辜负了您的朋友,我感到万分惭愧,当时我实在应该先把书收起来的。
我又迟到回您的信了,因为我希望能等到有好消息再向您报告。我找到一本萧伯纳与埃伦·特丽的书信集,虽然装帧不特别吸引人,但书品完好。我想这一次我还是尽快将书寄给您,因为这是一本颇抢手的书,要等到下一本出现,恐怕得花一段时日。扣掉书价的二元六十五分,您的账户余额尚余五角。
回味
·
情
谊
知道远方有人竟能为素未谋面的一群人付出这么多关怀和慷慨,我的内心实在倍感温暖。而我相信,所有同仁必定与我深有同感。
如果您想到有什么事我可以代劳,或是您希望我能从伦敦寄点什么给您的,请务必交代我去办,我将会引以为荣。
1
END
1
作者 / 灯下尘
继明白读书层次金字塔
形成自己的选书之法(静待)
读书风格(系列、专业内外)之后
如今又明确了自己的品书之法——
快慢随心、以点带面、交叉联想
读后感不是刻意,也不是读之后的流程
而是精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但凡我写过读后感的书
它们必将融入我的血液里
成为我的一部分
很高兴,历时6年
书品提升了一个层次
隐约雷鸣
阴霾天空
但盼风雨来
能留君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