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含“渴望”,又见达观——谈苏轼《赤壁赋》中的“变”与“不变”

要解读苏东坡《赤壁赋》中的“变”与“不变”,先要明白苏东坡缘何谈起。

其一,客之悲从何而来?

苏子与客泛舟赤壁,清风徐来,江面平阔,明月高悬,水光接天,苏子与客饮酒歌咏,在广阔的江天任意飘荡,这是何等的惬意闲适轻松自在!白露弥漫间,仿若置身仙境,自有一种遗世独立飘飘欲仙的畅然。

然则,这样的畅然只是一时,内心的怅然却时时袭来。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言:“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可见,客之悲源于“吾生之须臾”“知不可乎骤得”!孟德之诗犹闻,孟德之事犹见,孟德之风犹存,但是,孟德之人,终归化为历史的尘埃,已难觅踪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古人的这些感触,大同小异。

如曹孟德这样的英雄人物尚且化为尘土,更何况如你我这样的目前只能飘荡于江海暂得于己的无甚功名之辈呢?你我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天地之蜉蝣。生命是如此短暂,生命是如此渺小,那种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自在闲适终归是不可多得更无法永存的。

王羲之等人的兰亭盛会,众人曲觞流水畅叙幽情,快然自足之余,也感慨系之,不由得伤怀生命之无常。苏子与客泛游赤壁所生发的情怀,与王羲之等人的感怀颇为相似。

从深层而言,这种对生命的感怀对美好的眷恋,归根结底是源于现实生活的某些不如意。譬如苏轼,感叹生命的短暂,不也是感叹有生之年仕途失意建树不多理想难以实现吗?不也正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另一种诠释吗?

其二,客之羡从何而来?

因了前文所述之悲,自然有下文之羡!因为悲叹生命之短暂,个人之渺小,自然羡慕长江之无穷无尽,自然羡慕造化之永恒亘古。“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这样的梦想,只能羡慕,不可骤得。

综上可见:客之悲源于个人的“变”,这“变”,狭隘一点说,就是生命的短暂;客之羡源于自然的“不变”,这“不变”,狭隘一点说,就是自然的永恒。

为释“客”之怀,苏轼先要解释“而又何羡乎”,最终要解释“而又何悲乎”!

苏轼就近取譬,拿“水”“月”说事。“水”,逝者如斯,每天都滔滔东去,但江水依然无穷无尽;“月”,总有阴晴圆缺,但月亮依旧未增未减。拓展开来,人也如水如月,大江东去,无论是千古英雄人物还是芸芸众生普罗大众,总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消消涨涨起起落落,总要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人类历史的长河却从未干涸。既然如此,长江也罢,明月也罢,如果要说变,它们也时时刻刻在变;如果要说“不变”,我们也像它们一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好羡慕的呢?

“物与我皆无尽也”该怎样理解?

诚如同事杨卫民老师所言:“客的须臾之叹,是将个体与群体相比而产生的叹息。人的个体生命,就正如一颗水滴,怎能与整条长江相比?而以生命长河的生生不息,与长江相比,那么,其实是一样'皆无尽’啊,确实没有必要叹息。”

陈日亮老师的解读,更多带有自己的生命感悟:“苏(东坡)实际上是告诉客,你能享有的世界,是和你生命长短等同。你能活多久,天地存在就多久。但他没这么说,却倒过来说物无尽而我亦无尽。意思是一样的。既然我们的生命和我们能够享有的世界一样长短,那我们干嘛去羡慕那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呢?”

但陈日亮老师的解读,似乎没有从“不变”的角度来解释“个体生命”。倘若说生命的长短和天地存在等同,那么,这到底是“变”还是“不变”?客悲叹的正是“吾生之须臾”,而这,更应该是“变”,是“有尽”,而非“无尽”。

故言,苏轼所言“物与我皆无尽也”,大概是说无穷的长江与生生不息的生命一样。,也就是说,作为个人的生命是“须臾”的,但作为生命之长河则可以说是“无穷”的。

既然,“物与我皆无尽也”,那自然没有什么好羡慕的!

接下来,还要解释“而又何悲乎”!

“且夫”二字,更进一步,非但无需羡慕,反而要及时行乐。“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通俗点说,不是你的,你要它干什么?那什么是“非吾之所有”?好比有一个失恋的朋友,我们劝告他,不属于你的,你抢也抢不到,强扭的瓜不甜!对苏轼而言,此时不属于他的是什么?这自不待多言!倘若结合前文“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而言,不难理解,“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多多少少带着点仕途失意之后的聊以自慰。

不是你的,一毫莫取;是你的,尽情享受!

清风明月,为声成色!何必为那些不属于我们的事物而伤怀,不如尽情享用眼前的无尽宝藏,这才是你我现在所拥有的。

故而,又有什么可悲的?

其实,细究“变”与“不变”,探求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可以体会到,被贬黄州的苏轼一方面有强烈的渴望东山再起的儒家式进取的心,一方面又从道家和佛家处汲取到清淡、旷达的精神力量。

而这样的进取之心,这样的清淡旷达,不也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吗?“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有味是清欢,苏东坡的人生境界,或许才是世人为之倾倒的根源吧。

(0)

相关推荐